'光影鑄英魂 孜孜念初心——與主創人員談電視劇《可愛的中國》'

"
"
光影鑄英魂 孜孜念初心——與主創人員談電視劇《可愛的中國》

"
光影鑄英魂 孜孜念初心——與主創人員談電視劇《可愛的中國》

光影鑄英魂 孜孜念初心——與主創人員談電視劇《可愛的中國》

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方誌敏同志誕辰120週年之際,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可愛的中國》近日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段播出。該劇講述了中國共產黨早期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傑出的農民運動領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贛東北和閩浙贛革命根據地及紅十軍的創建人方誌敏同志,在大革命失敗後組織發動農民暴動,組建紅軍,創建革命根據地,建設“蘇維埃模範省”,在危難面前忠誠於黨,為掩護中央紅軍戰略轉移向敵人統治腹地進軍;不幸被俘後,又以堅定的革命意志開展獄中抗爭,並寫下《可愛的中國》等不朽篇章,最終從容就義的光輝一生。該劇塑造了一代偉人方誌敏的光輝形象,凸顯了以“愛國、清貧、創造、奉獻”為主要內核的方誌敏精神。

不忘來時路,方知向何行。本期,我們特別邀請了該劇的導演吳子牛、總製片人徐知音、方誌敏扮演者林江國等主創人員,一起來談談這部劇,分享他們創作過程中的故事與感動。

嘉賓

吳子牛:

知名導演、編劇,代表作有《天下糧倉》《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等

徐知音:

藝海納川國際文化發展(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

林江國:知名演員,代表作有《壯士出川》《大牧歌》等

主持人

萬芸芸:本報記者

“拍這部劇責任重大,我想拍成一部標杆作品”

■主持人:徐董,請您介紹一下《可愛的中國》的創作經過吧。

徐知音:《可愛的中國》從項目籌備到央視播出,一共用了16個月,雖然時間緊,但每一位演職人員都發揚了螺絲釘精神,認認真真、兢兢業業。

我們以吳子牛導演為創作核心的製作團隊分成了ABC三個組進行拍攝,拍攝高峰時演職人員達到近千人,有時三個組同時在不同的地方開拍。有的演員剛在這個組拍完,立馬就要趕去另一個組拍攝,不誇張地說,一天24小時,總有我們的組在拍戲。演員們冬天要去海邊拍夏天的戲,那麼冷的天還要走在水裡,吹著海風;工作人員更是夜以繼日,無論颳風下雨都奮戰在第一線。

吳子牛導演白天到現場盯著拍戲,在監視器前一坐就是一天,晚上回來還要和各個部門溝通第二天的戲,基本每天都工作到凌晨。林江國也是一樣,他和所有工作人員同吃同住,艱苦樸素,懷著一顆敬畏的心,用靈魂演繹了一個活生生的方誌敏。

這麼龐大的攝製團隊,這麼大的工作量,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現在電視劇終於播出了,我非常感謝吳導、林老師和所有的演職人員。

■主持人:如今,這部劇已經播出了十多集,收穫了高人氣,街頭巷尾大家都在議論。你們有想過這部劇會有這麼好的播出效果嗎?

徐知音:我們拍攝《可愛的中國》,初衷是為了秉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理想信念,我們要讓觀眾通過電視劇感受到正能量的鼓舞。《可愛的中國》講述了革命者方誌敏短暫而光輝的一生,塑造了以方誌敏為代表的為了信仰、為了建立新中國,而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群像,故事跌宕起伏、驚心動魄,是一部傳遞正能量、弘揚主旋律的電視劇。

觀眾認可這部劇,也算是對我們全體主創的勞動成果的一種認可。作為電視劇《可愛的中國》的出品人和總製片人,是我終生的榮耀。

林江國:《可愛的中國》被觀眾認可,不是因為我們演得有多好,而是方誌敏同志的事蹟感動了大家,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精神感動了廣大觀眾。再加上眾多主創共同努力,不辭辛苦、起早貪黑,確保電視劇品質,才有了觀眾的喜愛。

■主持人:吳導,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方誌敏120週年誕辰。在這樣一個時期推出電視劇《可愛的中國》,在您心中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吳子牛:對一個導演來說,拍攝《可愛的中國》這樣的電視劇責任重大。方誌敏是我們無比崇敬的英雄,他投身革命,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無私奉獻一生。他堅定不移的信念、感人肺腑的清廉行為、令人信服的高尚人格,都十分令人感動。我帶著無限敬意,結合自己多年來的拍攝經驗,盡最大努力去製作這部劇,我想把《可愛的中國》拍成自己的一部標杆作品。

■主持人:林老師,您曾塑造了許多正能量的革命者形象,對於此次塑造方誌敏形象,會不會駕輕就熟?

林江國:於我而言,每次演繹都是一次全新的體驗。方誌敏同志的事蹟,我們都有所瞭解,我們都從心底裡敬重他是一個信念堅定的共產黨人。在接到這個角色後,我把自己關在家裡一個多星期,一遍又一遍地看了很多關於他的紀錄片和各種文獻資料,甚至是連環畫,我想盡量從多個角度去加深和豐富對方誌敏這個人物的理解。此外,在拍戲的時候,我也是儘量抓住一切時間做好案頭工作。說實在的,對他的瞭解越深,內心越是崇敬,越覺得必須塑造好這個角色,方能無愧於烈士。

“好戲太多,場場都有好戲”

■主持人:吳導,在開拍之前,您曾帶著攝製組在上饒弋陽、橫峰等地採風。對於這部劇,您有怎樣的藝術追求,您又是怎樣去實現您的藝術追求?

吳子牛:一部電視劇重要的是什麼?我認為是電視劇所展現的故事本身。為了讓這部劇做到既尊重史實又好看,我特意在劇中創造了“宣金山”這個虛構人物。他原來是一個國民黨的特務,卻沒有泯滅良知,經常遭到欺壓,在被方誌敏救助後,受到感召、參加革命,最後壯烈犧牲。創造這樣一個人物,除了能讓電視劇內容更豐富、更好看之外,也能更加生動地反映當時的歷史事實。想當年,就是在方誌敏這樣的革命先驅的感召和帶領下,無數默默無聞的革命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主持人:有人說,一個角色要感動觀眾,首先要感動演員。您怎麼看待和塑造方誌敏這個角色?

林江國:方誌敏心中有信仰,而且是一個堅定的、虔誠的踐行者。他認定共產主義信仰,深信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而他為了這個信仰,流血、犧牲,獻出了自己的一切。正因為他的信仰無比堅定,意志無比堅強,所以他在從事革命工作的時候,無論多麼艱難困苦,始終保持著一個快樂的奮鬥狀態。為此,在我看來,方誌敏身上最大的一個特點,或許就是對革命戰鬥永遠樂觀豁達。

■主持人:作為一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可愛的中國》有哪些不一樣的藝術特質?

徐知音:有人說,中國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要有突破,一定是從《可愛的中國》開始的。該劇尊重史實,大事不虛小事不拘,還原歷史,還原人物,在歷史真實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

林江國:的確,如徐董所言,對於《可愛的中國》,我們有藝術加工,但基本上不脫離史實,否則的話,就失去了拍這部戲的意義。作為一名藝術工作者,如何去詮釋這麼一個人物,我覺得就是把自己當成那個年代的方誌敏。我越是深入演繹這個角色,越發覺得方誌敏的偉大。我好像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方誌敏就是大海,他的內心世界太壯闊了,一望無際。

全劇中,好看的戲太多了。跟著吳子牛導演拍戲,即便是你覺得很平常的一些戲,但經過他的現場調度,就能成為一場非常振奮的戲。

“真正的主旋律一定是乾淨、深刻,有良心、有誠意的”

■主持人:吳導從藝幾十年,執導了一大批紅色題材影視精品;徐董出道以來,製作的影視劇一直以主旋律、紅色題材為主;林老師也在熒屏上塑造了一系列的革命英雄形象。是什麼讓你們有了《可愛的中國》這樣一個共同的選擇?

吳子牛:導演是用作品來表達思考的,所以,我非常喜歡拍歷史正劇或現實劇。在影視業變得極度商業化的今天,我們的行業和觀眾更需要這樣的文藝作品,鼓勵大家思考,帶給大家更積極的價值觀和正能量。

最近十年,一些明星靠點擊量、靠粉絲、靠流量,破壞了影視市場的常態發展,電視劇更是如此!甚至還出現了一些所謂的“抗日神劇”,它們表面上打著弘揚主旋律的旗號,但事實上卻是在糟蹋主旋律這三個字。而那些真正好的,能稱得上是主旋律的,一定是懂得取捨的,一定是選擇了那些乾淨、深刻、良心、誠意的表現要素的。

徐知音:為什麼喜歡主旋律紅色題材的影視劇,這可能和我的成長經歷有關。方誌敏是江西弋陽縣人,也是我的老鄉。我從小在江西長大,江西是革命老區,所以我就有了一個天然的紅色氛圍的外部成長環境。我的父輩都曾經親歷過血與火的洗禮,我雖然沒有親身經歷過,但是從小耳濡目染,這些紅色基因深深地埋藏在了我的血液裡、骨髓裡。現在我做影視,深入瞭解之後,我更加喜歡這一行,同時也越發明白,紅色題材不管在什麼時候,都必不可缺,它永遠都是潮流。

林江國:一直以來,我都在不斷地挑戰自己,拓寬戲路。這是我首次飾演方誌敏。方誌敏是一個偉大的人,他的偉大表現在對家人、對戰友、對敵人、對他身邊所有的人都能起到引領和影響的作用。即便是被捕入獄,他堅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也感化和影響了一批人,這是信仰的力量。我們所有人都應該繼承和發揚方誌敏精神。

■主持人:的確,紅色題材有著永恆的藝術魅力。那我們該如何讓紅色題材更好地貼近大眾,實現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統一?

吳子牛:我們要為主旋律正名,不可以為了主旋律而主旋律,要拋棄這樣的想法。我們要嚴肅創作,心懷責任,懂得在藝術上、人性上、故事性上、人物刻畫上,充分體現主旋律,只有如此,才能夠散發出真正的正能量,這才是主旋律。

徐知音:何謂主旋律?那一定是反映最普遍群眾的需求、最普遍群眾的意願、最普遍群眾的利益。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有主旋律,而站在主旋律大潮中,小到個人,大到企業,都能獲得最強烈的共鳴。只不過,我們有些人對主旋律有刻板印象,並沒有真正理解它的正確含義,好像一提到主旋律就和自己無關,其實不然。

社會需要英雄。紅色題材的影視劇應該怎麼去做,如何去突破,值得大家深入探討。生搬硬套的東西不是影視藝術,沒有人會喜歡看,我也不喜歡。在我看來,紅色題材影視劇裡的人物應該鮮活起來,要用現代人的審美、現代的思想和觀念來打造。今天的電視劇,一定要有創新精神,把創新精神貫穿到電視劇創作全過程,不僅在原創力上下功夫,而且在拓展題材、內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用更加專注的態度、更加敬業的精神,重塑電視劇美學體系。這樣才能讓現在的年輕人看下去,並接納片中傳遞的思想。有了更多的人看到你的作品,對於我們出品方來說,才是真正的滿足。

觀眾說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方誌敏同志誕辰120年,所以在這個特殊的年份裡,央視一套推出《可愛的中國》這部大戲,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尤其對江西的觀眾有一種親切感,有一種深沉的回憶。

——鄧濤(作家)

以方誌敏為代表的這樣一批歷史人物,在他們年輕時候,為自己的國家,為自己的民族,為我們的黨艱苦奮鬥,對我們當前的年輕人很有啟發,很值得學習。

——蔣迅(導演、編劇)

《可愛的中國》裡的方誌敏給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他的形象之所以令人崇敬,不僅僅在於他志向遠大見識廣博,更在於他獨特的個人魅力:在他被關押在國民黨監獄的時候,哪怕凌鳳梧當時屬於國民黨,是他的敵人,但他依舊願意去感化凌鳳梧,勸他不要再錯下去。即便是即將上刑場,他的眼神也仍然是凜然的,對自己即將到來的命運泰然處之、從容不迫……劇中的諸多細節極大地豐富了這個人物的光輝形象,讓人肅然起敬。

——方昱(在校大學生)

演員林江國不僅“形”特別像方誌敏,最重要的是神似,他抓住了方誌敏獨特氣質當中的那種激情,一下把這個人物演活了。

——劉勇(編劇)

沒有華麗的詞語,但是感覺到了當時我們共產黨人骨子裡面有一股信仰的力量。

——鄧超鵬(導演)

劇中有一個場景令我印象深刻:1926年,在廣州的江邊,三位年輕人意氣風發,聊起各自的成長經歷,有著驚人的相似,三人一見如故,惺惺相惜。毛澤東說:“為了讓我們中華民族不再受人欺辱,我們必須選擇強國強民的道路,當前的革命任務,就是要消除內亂,打倒軍閥……”方誌敏說:“中國是我們自己的國家,可是在那些洋人的眼裡,我們連狗都不如,每次一想到這件事情,我的心都在滴血……”彭湃說:“假使能讓我中華民族真正得到解放,那我又何惜這條蟻命!”這一年,毛澤東33歲,方誌敏27歲,彭湃30歲,為了拯救苦難的中國母親,他們投入革命、到處奔走。我今年30歲,和他們有著相近的年齡,他們的青春熱血,激勵著我。

——王全林(工人)

一次偶然的機會,陪著爸媽看電視看到了這部劇,起初我是心不在焉的,一邊看劇一邊玩手機,不料耳邊卻傳來一個個熟悉的詞,“豫章大旅社”“南昌惠民門”“滕王閣碼頭”……我是土生土長的南昌人,對這些地名比較熟悉,但對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這座城市發生的紅色故事,卻知道得不多。原來在1926年,北伐軍攻打南昌,守城的北洋軍閥殘暴統治,還縱火阻止北伐軍入城,南昌民不聊生。這部劇,讓我看見了偉人,也讓我看見了江西的紅色歷史。目前這部劇還沒有播完,相信後面的故事會更加精彩。

——萬芬芬(軟件工程師)

中華民族向來有安土重遷、落葉歸根的傳統。在民間流傳的楊家將故事中,老令公楊繼業為國捐軀、葬身塞外,六郎延昭幾番遣將深入遼邦、探尋令公骸骨,以至思慮成疾、心血耗盡,最終以自己的生命換得令公遺骸歸宋。《可愛的中國》第一集講述了一個相似的故事。親人痴痴地等、戰友苦苦地求,終於尋得方誌敏烈士的遺骸,英靈得以伴青山。

落葉渴望歸根,根同樣呼喚著落葉。父母盼兒、妻子盼夫、故鄉盼望遠去的遊子……這是我們安葬方誌敏烈士遺骸的原因,是我們安葬抗美援朝志願軍烈士、中國赴緬遠征軍烈士遺骸的原因。

落葉最終成了根,滋養出新的綠葉。“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這棵奇樹上,包括方誌敏在內的一代代仁人志士前赴後繼、上下求索,成為我們民族的根和魂。我們新時代的青年則是這棵奇樹上最鮮嫩的綠葉、最奪目的華滋。今天,我們紀念方誌敏,紀念這些為國捐軀的先烈,而這些先烈以及他們所代表的偉大民族精神又哺育著我們、塑造著我們,激勵我們自強不息、從勝利走向勝利。這是根對綠葉的情意。

——熊昊文(在校大學生)

電視劇《可愛的中國》以革命烈士方誌敏為原型,呈現了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那段烽火歲月,眾多中國共產黨人的熱血故事。讓我感受到,正是因為一代代共產黨人為了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了今天的可愛的中國。我覺得,通過影視劇的方式再現那段歷史,對於我們當代青年瞭解和緬懷那段未曾經歷的歲月,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另外,在被跌宕的劇情深深吸引時,作為江西人的我倍感自豪。

——園園(公司職員)


(文字整理:江西日報記者 萬芸芸)

(本版配圖為電視劇《可愛的中國》劇照,壓題圖由楊數製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