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邊|濟南這座鞋城,藏著多少棉紡工人的青春

紡織 社會 齊魯壹點 2017-06-25

文|文跡

三十年前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一群20歲左右的女孩子被一輛大卡車從章丘勞動局拉到了濟南,成了濟南第六棉紡織廠的首批農民合同工。

從農村到城市,幾多迷茫,幾多不解,更有幾分孤單,同來的姐妹便成了彼此的依靠。

經過幾天的培訓,我們很快被分到了各車間班組,大部分進了棉紡車間並有了各自的老師。

我下車間後才聽說棉紡車間是廠裡最髒最累的一道工序,心生恐懼,可看到其他姐妹滿不在乎的樣子,也就釋然了。

四班三運轉的作息,大空沒有小空不少。

下早班,趕上天好心情好就約上幾個姐妹去逛夜市;上夜班,白天可以去市裡逛逛。

泉邊|濟南這座鞋城,藏著多少棉紡工人的青春

那時,走在大街小巷上,隨處能看到我們廠裡生產的金牛牌帆布——因為六棉的前身是濟南帆布廠。

我們廠生產的帆布密實耐用能擋風遮雨,很多工地用來做帳篷。

每當看到一座綠色的小屋,上面印著金牛兩個字時,我們都會感到欣喜和自豪。

除了帆布,到我們這一代時,廠裡又衍生出涼蓆、枕蓆、鞋墊等生活必需品,很受大家的歡迎。

我們住的女工宿舍在廠西面,廠東面的男職工宿舍裡也有我們很多老鄉。

廠裡很注重職工的業餘生活,有職工之傢俱樂部、圖書館,教育科還開辦了職高班,團委經常組織我們逛公園、獻血等,做一些公益活動。

最讓我們開心的是各種技能比賽,什麼能手呀標兵呀種子隊員呀名師帶高徒呀,這些成績和榮譽,我和姐妹們每年都摘得。

泉邊|濟南這座鞋城,藏著多少棉紡工人的青春

[女工們經常利用下班後的時間研究如何在生產競賽中獲得勝利。]

特別是廠與廠之間的運動會,開幕式上我們的廠花高舉著寫著六棉的旗幟楊柳拂風般帶著我們入場時,壓倒式的呼喊那叫一個爽……

那時我們吃住在廠裡,吃有食堂住有宿舍,洗澡有澡堂,看病有醫務室,還有託兒所。

不用像現在的年輕人為住房發愁,因為結婚時廠裡會為你騰出一間過渡房,等廠裡宿舍區有了空房就可以搬進入住了。

也不用為買衣服費心,工作服一年兩身,工資發得也準時。

雖然是幾十塊錢但沒有花項,也沒有讓你消費的場所;

雖是花季年齡卻沒有任何外來的誘惑,沒有電話只能書信往來。

同來的女工中,我算是奢侈的,每天買一份兩毛錢的齊魯晚報。

泉邊|濟南這座鞋城,藏著多少棉紡工人的青春

[廠裡有計劃地培養管理幹部。這是老師傅在上技術課。]

那日子,感覺過得很充實很有意義。

夥伴們在一起談論最多的是:

誰誰操作考了第一,誰誰上班遲到早退了,哪個班這個月產量最高……

有時下中班能拉一宿——每個工人每天都能感受到廠裡的繁榮、個人的成長。

不覺已是5年,一塊來的姐妹們都到了出嫁的年齡。

第一個好姐妹出嫁時,那份不捨、那份痛,至今記憶猶新。我也猛然醒悟,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進入上世紀90年代棉紡廠逐漸進入衰退期,廠裡有時幾個月都沒活。

勞工科的人到處為我們找活,最直接的就是去兄弟單位幫忙。

泉邊|濟南這座鞋城,藏著多少棉紡工人的青春

[先進工人經常幫助別人解決生產技術上的問題。]

每次去之前,廠裡負責送我們的人都說,先在這裡幹著,等廠裡有了活就叫你們回去。

就這樣,我們像幼兒園的孩子等家長來接一樣,天天盼著廠裡能有人來叫我們回去。

當時廠裡分流了不少職工,不願去新崗位的就在家待崗。

不久廠裡接了一批活,我們一接到通知就立馬回廠。

說是三個月的活,可我們只用了半個月就幹完了——又沒活幹了。

廠裡積極協調,通過紡織局給我們聯繫了一個剛建成的大型商場。

說是將來開夜場,要招一批能上夜班的營業員,我們是再適合不過。

商場培訓時,紡織局的人建議我們要發揚紡織工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下崗不下志,在新的崗位上再創輝煌。

帶著這份榮耀我們踏上征程,由體力勞動轉向腦力勞動。

泉邊|濟南這座鞋城,藏著多少棉紡工人的青春

[棉紡織廠工人正在檢驗出口產品。]

我們這些年輕的工人適應得很快。

沒想到,一年後廠裡又把我們要回去了,原因是合資談成了。

多麼振奮人心的消息!我們這些“老工人”經過幾次下崗上崗後,感覺還是在自己廠裡上班踏實。

如今,我們又可以努力著繼續我們的夢了。

幹了大約七年,合資也不行了。

在這期間我和姐妹們都已結婚生子,不再單著漂著了。

孩子小的就回歸家庭,孩子大的就另謀職業。

所幸的是政府給我們解決了後顧之憂,有十項免費技能培訓還發了再就業優惠證,種種利好讓大家很快找到了新的就業崗位。

泉邊|濟南這座鞋城,藏著多少棉紡工人的青春

[工會主席與工人一起觀看企業的方針、目標雙保證責任書。]

雖然我們由合同工變成了下崗工,卻絲毫沒有感到無助過。

因為我們始終被大家庭關注著溫暖著,只有在這種適宜的環境裡青春之花才會恣意綻放,開滿一季。

如今我和姐妹們已走到了不惑之年,當年流有我們汗水、淚水、笑聲的廠房、車間,如今已華麗轉身成為濟南品牌級的鞋城。

閒來無事,我也會約上幾個姐妹去鞋城逛逛,不為別的就只為見見在那上班的老同事,再跟老闆們說一聲,這裡是我們的車間,是我們曾經工作的地方。

每每此時,老闆也幽默地回一句:哦,你是尋根來了。

尋根也好,找記憶也罷,總之,我的青春曾在這裡綻放。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佈,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