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獲得感”才有“認同感”

反腐倡廉 人民的名義 法制 時政 廉潔安康 2017-06-09

前段時間筆者的一位同事參與了巡察工作,期間他們查辦了一起村幹部侵佔村民財物的違紀問題,他說,就在前幾天這位村民給他發來一條感謝短信,告知他被冒領的錢已經悉數退還,對村幹部的處理也很滿意,更表示以後會更加支持紀委的工作。

事後,筆者瞭解到該案涉及的錢款數額並不大,這位村民之所以打心眼裡滿意,就是因為有了“獲得感”,繼而對我們的反腐敗工作有了“認同感”,“獲得感”和“認同感”是一個條件關係,前者是後者的充分必要條件。

在反腐敗鬥爭中,人民的“獲得感”從何而來?近年來,我們不斷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無論是退還到老百姓手中的違紀款物,還是基層幹部作風的轉變,這些正風反腐帶來的實際可感變化,都是“獲得感”的來源。

前段時間熱播的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中有這樣一幕,劇中的主人公在飯桌上說到停車場收費員詢問車主要不要發票一事,感嘆“現在的人都是怎麼了,掌握點權力,就想方設法謀私利”。從中我們可以窺知一二,相較於“虎患”,這些發生在基層的“貪蠅式”腐敗,給人民帶來的傷害更深。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紀委六次全會上指出要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要讓群眾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實際成果。作為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紀檢監察機關要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嚴肅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把反腐的利劍直指與老百姓聯繫最為密切的民生領域,把不作為、亂作為的腐化墮落分子揪出,及時肅清我們的黨員幹部隊伍,營造風清氣正的從政環境,以優良黨風政風贏得民心,打通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最後一公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