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毛蒜皮啥都管 案多人少待破解

法律 法制 社會 聊城晚報 2017-06-25

關注聊城晚報,讀到大美聊城

60後基層法官自比“赤腳醫生”:什麼病都要治

記者 趙豔君

曾經有人說,醫院和法院的工作有許多相似之處——醫生診斷疾病,法官解決糾紛,都是治“病”的。

對此,49歲的張明久,深有感觸。

張明久是莘縣人民法院古云人民法庭的一名法官,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基層群眾打交道,26年的時間,幾乎天天解決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

說是小事情,但如果處理不好,就可能引發更深層次的積怨,甚至演變成驚天大案。張明久和同事都深知箇中利害。

如果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形容基層法官的生活,那麼,千頭萬緒的案件、層層疊疊的卷宗完全可以概括。

有事實為證。

今年以來,這個法庭的3名主審法官,平均每人審結100多件案子,其中,張明久個人審結160件左右——去除節假日,他平均每天審結1.5件案子。

張明久說,正如醫生一樣,接到一件案子,他們也會先後開出數味“處方藥”,然後衡量一下哪味藥對當事人傷害最小且最有效,幾次三番努力之後,終於“藥到病除”了。

由此可看,運用調解藝術化解矛盾,使對方的雙方握手言和,讓多年的糾葛“一笑泯恩仇”,是每名基層法官的最高追求。

送達法律文書 跑上十趟八趟

16日,天氣預報顯示當日最高氣溫為33攝氏度。

當日14時許,幾乎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然而,這個時間點卻是基層法官最待見的時刻,因為去送達法律文書時,很多村民還在午休,也就是說他們會在家。

這一天也沒有例外。

吃過午飯,忙了一堆瑣事後,古云人民法庭庭長楊福君和同事張明久、郭瑞森驅車趕往鎮上的一家企業,此行,他們要為其送達一份裁定書。這個時候,車內的溫度甚至比外面還要高上10攝氏度。

剛坐上車,張明久的制服就溼了大半,與此同時,額頭上的汗珠開始滴落。幸運的是,開局相當順利——在找到企業相關負責人,並讓其簽完字後,楊福君一行人舒了口氣,輕鬆趕往下一站。

事實上,在基層法庭所涉的民商事案件中,有原告,就有被告。然而,近年來,被告不應訴、拒收法律文書的情況屢見不鮮,這給案件的審理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張明久坦言,“送達難”已成了法院工作一個很頭疼的問題,佔去了很多的工作時間。對此,他苦笑著說,有時候僅僅是送達法律文書,就可能會跑上十次八次,這其中,要麼找不到人,要麼就是被拒收。因此,能一次性順利送達一份法律文書,對他們而言絕對是件幸運的事。

此言並不誇張,幾組數據便可說明問題——

據瞭解,古云人民法庭所管轄區為莘縣古云鎮、大張家鎮、觀城鎮、櫻桃園鎮、王莊集鄉和中原油田採油三廠,轄區54個行政村,人口32萬左右。與此相對應的是,法庭共有3名主審法官,今年以來,3名主審法官平均每人結案100餘件,其中,張明久個人結案數達160件左右,他的同事李子坤結案數130左右。即便如此,目前未審結案件有550件左右,平均到三人身上,又是100餘件——案多人少,辦案壓力可想而知。

因一堵牆鄰里起爭執 多次調解後握手言歡

“案結事了”,這是張明久常掛在嘴邊的四個字。

通俗地講,“案結”就是法院結案,“事了”就是真正地解決糾紛、化解矛盾。也正因為如此,也有人說,法官應把實現“案結事了”作為執法辦案的基本目標。

作為莘縣乃至聊城市法院系統內的“調解能手”,張明久經手案子的調撤率高達75%,對此,楊福君說,這個比例在全國法院系統也算是名列前茅的。

張明久說,基層法庭案件比較接地氣,大多都是些鄰里糾紛、家庭糾紛,比較瑣碎。事情本身比較不復雜,法律關係也較簡單,雙方到法院就是為了一口氣。

這其中,有的村民曾經關係相當融洽,甚至是世交,但就因為一點小事鬧上公堂。所以說,對法官而言,調解雙方非常重要。也正是從這個意義而言,“法官雖然不能包治百病,但有點像‘赤腳醫生’,什麼病都要治”。

提及這個話題,楊福君和張明久相視一笑,他們記憶中的確有這樣一樁案子。

莘縣王莊集鄉某個村子,有兩家同姓鄰居,一直以來,兩家關係可謂世代交好。直到,那堵寬約80釐米圍牆的出現。

就因為這堵牆,兩家人從爭吵到肢體衝突,鬧得是不可開交。後來,當地政府、土管部門、公安部門工作人員陸續介入,最終也沒有說服其中任何一方。無奈之下,雙方選擇對簿公堂。

為這件事,楊福君和張明久去現場調解了不下5次,最後在多方勸說下,兩家鄰居終於和解。因為一堵牆鬧了五、六年矛盾的鄰居,最後握手言歡。

楊福君坦言,在一些民事糾紛中,當事人需要的不只是判決書,而是實實在在得到實惠。調解,表面上可能雙方都放棄了一些權利,但是能夠避免後續的很多麻煩,也避免雙方積怨越來越深。

當然,類似的案例還有許多。比如,他們調解一樁當地企業和外地企業的貨款糾紛時,一行人驅車7小時趕赴南方進行調解,當他們還在返程路上時,對方企業已然將欠款結清。

張明久說,雖然他們面對的案件大多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它們關係到家庭社會的和諧、穩定,所以,案結事了,絕對是每名法官的最高追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