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承英:抽絲剝繭彰顯為民情懷

法律 正能量 社會 奈曼旗新聞 奈曼旗新聞 2017-09-24

張承英:抽絲剝繭彰顯為民情懷​​張承英是奈曼旗檢察院控申科科長。“真心實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題”是她的工作信條。25年來,她接待的群眾來信來訪多達1600餘件次,均做到了件件有交代、案案有結果,被群眾親切地譽為“微笑控申接待員”。在她的帶動下,該院控申科連續5年獲得全區文明接待室、文明接待示範窗口榮譽稱號。2014年,她獲得“全區十大法治人物”殊榮,併入選第五屆“感動內蒙古人物”。

自擔任檢察官那天起,張承英就堅持用一顆仁愛和質樸的心對待工作中遇到的人和事,尤其是來自最基層的普通百姓。在她的眼中,善良的群眾只因心中有過不去的坎、解不開的疙瘩,才會被迫來上訪,而解決涉檢信訪老案如同治病要除根一樣,一些表面的訴求往往掩蓋了上訪人的真實心理,如果不認真分析、調研,就有可能事倍功半,難有實效。

從2002年開始,老馮便多次舉報原單位領導有經濟問題。檢察機關經調查核實,發現其舉報內容不屬實,遂作出不予立案的決定。但老馮不服,時常到檢察院鬧情緒。面對老馮的纏訪,張承英沒有一推了之,而是主動對老馮說:“您到處上訪,不能說明您有錯,只能說明我們的工作沒有做好,讓您受委屈了,我們向您道歉……”一番話打開老馮的心結,主動表示“從此不再纏訪”。這起近10年的信訪積案得到了較好解決。“農民的事兒無小事。”張承英出身農村,瞭解群眾的喜怒哀樂,深知他們的疾苦。她常說:“在群眾眼裡,檢察機關代表著公平正義。他們千里迢迢上訪就是為了討說法,指望我們幫忙解決問題的。”在接待馬大姐因高利借貸被詐騙的上訪案中,張承英發現當事人馬大姐因為鉅額債務想不開有自殺傾向時,勸導說:“你的委屈我知道,你現在處於人生的最低谷,但是你活著,還有家人在,你的希望就有了啊!”為了解決馬大姐的心病,張承英幫其分析案情,解釋詐騙犯的判決結果,為其尋找生活出路,最終在她的幫助下,馬大姐的心態恢復了正常,慢慢地找回了生活的自信。在2014年張承英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十佳法治人物時,馬大姐作為頒獎嘉賓為張承英頒獎,並動情地說:“張科長不是我的親人,卻勝似我的親人,她給了我活的希望,讓我堅定了活下去的決心。”面對複雜的案件和情緒激動的上訪群眾,張承英總是能夠和風細雨地化解。一次,一位40多歲的男人風塵僕僕地來到檢察院,當著張承英的面流下眼淚。原來,這位姓崔的漢子是青龍山鎮青龍山村村民,曾是刑滿釋放人員。回到家的崔某,沒想到村裡把他的地收回去了,一家老小的生計成了問題,走投無路才找到檢察院。“你放心,我們幫你想辦法!”聽完他的訴求,張承英的一句話把他從絕望的懸崖拉了回來。這件事雖然不屬於檢察機關直接管轄,但張承英還是多次與鎮、村領導溝通協調。沒過幾天,再次來到檢察院的崔某難掩激動心情:“村裡同意返還我的地了,這下我心裡踏實了,檢察院就是老百姓的家。”

奈曼旗檢察院控申科辦公室就在值班室的旁邊。沒有人能夠說得清在這個小小的科室中,張承英平息了多少怒火、澄清了多少誤會。人們只知道,那些哭鬧的上訪者一進到她的辦公室,就彷彿泥沙被大海包容般平息了怨聲。“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自己的工作。”張承英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