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託養中心“49天死20人” 官方“三問三答”後輿情仍存三重隱患

法律 反腐倡廉 馬志明 自閉症 法制網 2017-04-04

3月20日,《新京報》發表調查性報道《新豐縣練溪託養中心調查》,講述了15歲自閉症少年雷文鋒走失後被輾轉送到廣東韶關新豐縣練溪託養中心,不久後患病身亡的事件。報道中提及的“49天內20人死亡”、“原址是看守所、環境惡劣”等細節,讓公眾感嘆“託養中心成了殺人中心”。此外,託養中心“一年盈利一兩百萬元”、“原負責人為民政局某領導侄子”等細節更讓公眾看到背後“公職人員”的身影,嗅到了濃烈的貪腐意味。

第一問:託養中心何以成為殺人中心?

輿情曝光後,公眾群情激憤,譴責託養中心是“死亡集中營”、“人間地獄”“現實版《熔爐》”等的極端聲音此起彼伏。憤怒之餘,群體的無力感蔓延,“天理不容”、“人神共憤”的吶喊和咒罵表達了強烈的失望,甚至出現“中國沒有人權”等論調。除了情緒表達,更多輿論探究託養中心的真實情況,強烈要求查處背後的監管漏洞及貪腐問題。

第二問:託養中心存更多黑幕?

20日下午至21日,媒體評論層出不窮。相對於網民樸素的價值判斷,媒體的探討更加深入。《新京報》再次發問“49天死20人,這是怎樣一個託養中心?”封面新聞網關注事件背後的群體情緒,稱“託養中心的死亡清單激起了怎樣的惶恐與不安?”未來網則關注責任認定,認為託養中心違規生存多年的背後有民政部門的非法庇護與利益勾連,詰問“死亡能刺穿託養中心的黑幕嗎?”除了對事件本身的討論,財新網、微信公號“沸騰”等媒體關注到了該中心的背後監管問題。財新網在評論文章《託養中心監管失察 誰來擔責?》中指出,“此次事件折射出救助管理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即民政部門和救助管理站的監管缺失”。

21日,央視《東方時空》發佈追蹤報道《雷文鋒為何被送至託養中心?》,提出多重疑問:一是“未成年人雷文鋒為何被送入成人託養中心”;二是“託養中心是何機構?是否符合相關社會福利保障機構的資質?是否滿足運營條件?”22日,《新京報》再發報道《練溪託養中心的傳染病人》,“10餘名結核病人,多名梅毒患者,以及少數艾滋病感染者”的描述觸目驚心,與新豐縣迴應中“未發現集中爆發的疾病”的說法出入較大,而知情人員“送去時是健康的”的說法更暗示了託養中心環境的惡劣。

第三問:救助體制漏洞百出?

針對救助體制漏洞問題,媒體也進行了多方探討。《湖北日報》感嘆“拿什麼來救助失守的城市託養中心”,剖析了當下救助體制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光明網在評論文章《少年雷某之死與監護制度設計》中建議,一方面各地民政部門立即對託養機構全面自查自糾,避免悲劇重演;另一方面還需健全受助人員信息,將救助信息通過網絡發佈,讓其儘快迴歸家庭。至此,這起託養中心非正常死亡事件已經上升成為我國救助制度、託養制度的討論。

面對以上三問,當地政府部門的迴應如下。

第一答:託養中心違規,政府監管不到位

面對洶湧的輿論質疑,20日中午,韶關市人民政府官方網站發佈消息稱,民政部門已於3月2日取締該託養中心,對負責經營管理的四名主要責任人採取強制措施。韶關市公安、民政、衛計和新豐縣相關方面組成工作組,將對死亡人數、死亡原因和涉嫌違紀違規的公職人員展開調查。20日21時許,據“@央視新聞”消息,新豐縣召開新聞發佈會,時任新豐縣縣長馬志明承認,練溪託養中心“很多條件不具備”,政府監管不到位,但“未發現集中爆發的疾病”。他還補充稱,有政府人員涉嫌違規正接受調查。此番第一輪答疑讓公眾看到政府解決問題的態度,但因後續走向不明,網民多持觀望心態。

第二答:省級調查組進駐,託養問題全國排查

面對事件、制度的雙重質疑,3月21日,廣東省紀委、省委政法委、省檢察院、省民政廳、省公安廳、省衛計委、省審計廳、省食藥監局等相關部門抽調精幹人員,與此前韶關市成立的事件調查處理工作組一起,組成聯合調查組對練溪託養中心展開調查。與此同時,民政部門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門對救助管理機構站外託養等工作進行全面檢查。諸多有力舉措令民眾擔憂情緒有所緩解。

第三答:相關責任人被免,違法行為將受制裁

歷時一週後,3月28日,聯合調查組發佈三方面調查、處理結果:第一,韶關市、新豐縣個別領導和部門負責人對託養中心存在監管不力和失職失責問題,免去新豐縣縣委書記等四人職務;第二,新豐縣有關工作人員違規審批、參與託養中心經營管理,非法牟利,涉嫌瀆職違法犯罪;第三,練溪託養中心出資人、法人代表和部分經營管理人員違規經營,挪用救助補助資金,有工作人員存在虐待託養人員行為。面對這樣的處理結果,大部分網民表示認同,但仍有“免職不等於處理”的疑問,以及“公開細節”、“嚴厲懲處”、“要求重判”的呼籲。

【輿情點評】

總結以上幾輪輿情問答可以看出,面對質疑,政府部門的迴應整體上秉持了“快速反應”、“徹底查處”、“積極發聲”的原則,針對託養中心黑幕、政府監管漏洞、工作人員違法庇護等責問一一進行了迴應。從個案角度看,政府的處置可謂快速、有力。目前,有關部門的處置暫時告一段落,後續司法程序的推進將促使公眾將目光轉移至檢察、法院等部門。因為現有公開信息較為籠統,不能滿足輿論對細節的探知,如“託養中心是否爆發過傳染疾病”、“民政部門領導在託養中心運行中的具體角色”以及“背後貪腐網絡的構成”等問題仍未可知。公眾不可避免的將期望落在政法機關,希望查清真相併告知公眾,此是隱患之一。

……

(全文閱讀請參見《政法輿情》2017年第11期)

法制網輿情監測中心 付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