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中院集中曝光1660個失信被執行人

法律 淮河 刑法 法制 中國江蘇網 2017-05-21

■記者孔雪通訊員趙大為

為維護司法權威,保護申請執行人合法權益,使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執行法院生效裁判義務的失信被執行人受到信用懲戒,市中院積極行動,通過繁華地帶大屏幕、手機微信、居委會村委會公告欄等公佈“黑名單”,促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形成有效的執行威懾態勢。截至目前,已通過“淮水安瀾”網站、戶外屏幕等平臺曝光淮安本地失信被執行人1660個。

市中院執行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加強曝光實效,公佈的信息包括被執行人姓名、身份證號(部分)、照片、失信情形、執行案號、舉報電話等,涉及的失信情形包括“拒不履行”、“拒不履行執行和解協議”、“違反財產報告制度”,等等。該院通過加大曝光“老賴”力度,使失信被執行人的信息為社會公知,形成“沒人敢跟‘老賴’做生意,沒人敢和‘老賴’做朋友”的社會效果,迫使其主動履行義務。

此外,該院在向最高法院推送“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同時,還把名單同步推送市信用辦、市審改辦徵信系統,據統計,目前已發佈“黑名單”1871個。與此同時,與市人行、工商、公安、土地等部門聯合發文,由法院提供失信被執行人信用信息,由人行、工商等部門按照各自信用平臺的等級要求披露、記載和使用,實施信用懲戒。通過多部門、多行業、多領域、多手段的聯合懲戒機制,最大限度擠壓了“老賴”的活動空間。按照相關規定,被納入失信名單的個人和企業,將限制乘坐飛機、高鐵,限制貸款、註冊辦企業、參加招投標、政府採購甚至考公務員、入伍等。

據介紹,失信被執行人義務完全履行完畢的,依法將其從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中刪除。對存在拒不履行行為的被執行人,人民法院將始終保持高壓態勢、依法進行常態化、精準化打擊;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自覺履行義務,規避、妨礙和抗拒人民法院執行的,人民法院將依法採取罰款、拘留等強制措施;涉嫌妨害公務或拒不執行人民法院判決、裁定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