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糾紛的“及時雨”——記魏縣邊馬鄉司法所所長李海群

法律 社會 河北新聞網 2017-06-07
化解糾紛的“及時雨”——記魏縣邊馬鄉司法所所長李海群

李海群(左二)正在調解一起群眾糾紛。 張佩攝

16年如一日,走村串戶、解釋疏導,用耐心、細心調解鄉鄰矛盾,促進一方和諧,被群眾親切地稱為化解糾紛的“及時雨”——他就是全國模範司法所長、魏縣邊馬鄉司法所所長李海群。

邊馬鄉距魏縣縣城近30公里,5.8萬人、36個村,地理位置偏僻,經濟相對落後,各種利益衝突、矛盾糾紛錯綜複雜。2001年,李海群擔任邊馬鄉司法所所長。為了鄉村和諧安寧,他堅持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家的事,平均每年接待來訪300餘人次,調解糾紛200餘件。今年1至4月,他參與調解民事糾紛65起,制止突發性事件13起,防止民轉刑案件8起。

“有事找老三”

因在家中排行老三,李海群把自己的調解室命名為“老三調解室”。由於熱線服務群眾、化解矛盾成功率高,“有事找老三”成了許多群眾處理糾紛時的第一選擇。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李海群面對的恰是家長裡短、雞毛蒜皮的小事。“雖然看起來是小事,但如果處理不及時、不妥當,很可能會釀成大事。”李海群說,做好調解工作,關鍵是心裡裝著群眾,能讓群眾把苦水倒出來,徹底解開思想疙瘩。

2013年農曆臘月廿九,邊馬鄉高堤村一位老人來到鄉司法所,反映3個兒子不盡贍養義務,臨近春節老人卻無家可歸。李海群聽罷老人的哭訴,動情地說:“大娘,別擔心,肯定讓您安心過節。”他先與妻子溝通好,如果一時調解不成,就先讓老人到自己家過年。

隨後,他通知老人的三個兒子到鄉司法所,耐心地講法律、說孝道,讓他們反思自己的行為。“你們哥仨別管了,過年讓老太太到俺家。”李海群抓住時機,佯裝要把老人往自己家送。“娘,俺錯了!”三個兒子趕緊上前拉住母親,一家人哭著抱在一起。

李海群是邊馬鄉李莊村人,他的家距鄉司法所僅五六百米,但為了方便群眾,他堅持常年住在單位。“只要有問題,咱就得馬上出發。”李海群記不清自己多少次深夜接待群眾來訪,及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老三辦法多”

“老三辦法多”,這是邊馬鄉人對李海群的共識。針對當前人民調解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李海群肯琢磨,擅創新。

“這是從全鄉129名民調員中評選出的20名優秀代表,矛盾糾紛當事人可自主選擇信賴的調解員。”在邊馬鄉司法所的外牆上,懸掛著醒目的鄉優秀民調員公示欄。李海群介紹,2015年,他在邯鄲市率先推行“雙向選擇、菜單式服務”民調機制,即民調員可挑選自己熟悉的當事人,當事人可挑選調解員,彼此信任促進矛盾化解,變群眾“上訪”為調解員“下訪”,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今年,邊馬鄉10起“雙向選擇”案件全部有效化解。

長期的工作實踐,讓李海群認識到,群眾不學法、不懂法是造成農村矛盾糾紛的重要根源。邊馬鄉黨委書記秦英說,在李海群的倡議下,他們建立了法治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定期為村幹部、民調員、村民代表等舉辦法律培訓班;中小學開設法律課……

“老母年邁別發愁,不怕兒女家不留。受到折磨去法院,不養老人有法究。”李海群還把法律知識編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詩歌,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真正讓法律知識、法治觀念入腦入心。

“老三有擔當”

邊馬鄉人說:“老三有擔當。”今年52歲的李海群,身材魁梧,聲音洪亮,別人怵頭的急事難事,他總是衝在前面。

“有老三在,啥難事都能化解。”2014年2月的一天,邊馬鄉紫崗村村民張某和陳某因宅基地產生糾紛,村支書多次調解未果。一天,雙方各召集百餘人對峙,矛盾隨時會升級。接到村支書的求援電話,李海群立即趕到現場。眼看雙方情緒激烈,就要發生肢體衝突,李海群急中生智,拿起地上的一根塑料水管把雙方衝開,自己也急得摔了一身泥。隨後,經過多次耐心疏導,雙方終於化干戈為玉帛。

多年的默默奉獻,讓李海群獲得了“全國模範司法所長”、“中國好人”、“河北省政法系統優秀幹警”、邯鄲市司法工作“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記者 劉劍英 通訊員 張佩 郭海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