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必新談讀書感悟:在沒有捷徑處尋找“捷徑” 做沒有“書呆子氣”的讀書人

法律 江必新 三毛 政治 中國審判 中國審判 2017-09-02
江必新談讀書感悟:在沒有捷徑處尋找“捷徑” 做沒有“書呆子氣”的讀書人

點擊上方“中國審判” 可以訂閱!

江必新談讀書感悟:在沒有捷徑處尋找“捷徑” 做沒有“書呆子氣”的讀書人

文 | 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第三巡回法庭庭長 江必新

閱讀是最高貴的消遣,因為僅只閱讀便能培養出有教養的心智和崇高的人格魅力:閱讀是人生中效益最大的投資,只是卷不釋手即可收穫人生最寶貴的“福樂智慧”;閱讀是最廉價的精神旅遊,在極短的時間即可穿越時空隧道,與古今中外的智者賢人進行心靈對話……基於上述理由,我們的確有必要把外在的閱讀要求轉化為內在的自覺,“成為自己的一種興趣、一種習慣、一種精神需要、一種生活方式。”

從躬耕苦讀中收穫“福樂智慧”

在漫長崎嶇的人生旅途中,如果沒有讀書涵養心靈、規訓自我,必會痛苦多多。愛讀書、善讀書、多讀書,不僅會使我們收穫知識、智慧,而且會使我們收穫“福樂”,獲得圓滿的“書福”人生。

惟書有福,福在不斷擴大知識儲備。所謂“智者不惑”,做一名合格法官,當一名合格司法審判工作人員,如果沒有充分的知識儲備,很難做好執法辦案工作。我們面對的現實生活包羅萬象,審判實踐日新月異,新型案件不斷湧現,解決爭議所需要的專業知識深度和廣度前所未有。書籍是人類知識的載體,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名法官,不僅要精通法學、法律方面的知識,還應該廣泛涉獵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識。只有通過讀書,不斷汲取古今中外、各行各業的智慧成果,才能充分有效滿足審判實踐的需要。

惟書有福,福在提高人文素養。所謂“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在一個人的氣質裡,隱藏著他所讀過的書。三毛女士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可見,最是書香能致遠。讀書不僅是拓展知識面,更是提升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提高人文素養同樣是司法幹警的必修課。司法審判工作要通過適用法律、釋法說理,來化解糾紛、解決爭議。而法律體現的是人類最普遍的德行,體現的是人類最珍貴的精神志氣,司法者只有承襲這些內在的精神氣質,才能正確理解和適用法律,才能在個案中春風化雨,讓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法律的溫度和司法的良知。

惟書有福,福在提升人生境界。所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我國文化傳統歷來對公職人員有極高的要求和期待。欲達至比安逸物質生活更高的人生境界,唯有通過讀書將崇高的人生理想內化為自律要求和自我追求。讀書使人超越時間和空間,感受到聖賢品行的感召,就愈能超越感官的享受,而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自我實現。但凡讀書多者,其人生境界大都超凡脫俗。“若有一個不屈的靈魂,腳下就會有一片堅實的土地。”司法審判工作雖然面對的是利益糾葛,但通過多讀書以陶冶情操、涵養入俗但不隨俗、知世故而不庸俗的情懷,保持中立,更好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必將實現不同凡響的人生價值,收穫非比尋常的幸福感。

惟書有福,福在重塑人格魅力。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身邊那些具備超凡魅力的人,他們的人格魅力來源於其知識、境界和氣質。法官無疑是一種需要人格魅力的職業。雖然司法裁判有國家強制力作保障,但“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心悅而誠服矣”。一名有人格魅力的法官,於一言一行中體現專業素養、人文素養,故能不怒自威,無疑更能使人信服,更能彰顯司法公信。人格不是一個空洞的名詞,乃是一個累積的過程,需要學問、思想品德的積累。孟子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只有用學習探悟真知,用讀書砥礪品格,才能使人不受一己之私牽絆,以公允之心待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只有通過讀書不斷涵養心靈,才能累積出能感召眾人的人格魅力,才能實現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

在沒有捷徑處尋找“捷徑”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讀書是一個付出辛勞的過程。自古以來,“勤”與“苦”就是讀書的不二“法門”。沒有“捷徑”,不闢“左道”,因而不能心浮氣躁、淺嘗輒止。然而,並非一味埋頭苦讀就能成為飽學之士。讀書,不僅要有堅定不移的恆心,還要不斷提高讀書的質量和效率,善於從沒有捷徑之處尋找“捷徑”,在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中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要持之以恆。讀書,要有“望盡天涯路”那樣志存高遠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靜下心來通讀苦讀,要勤奮努力,刻苦鑽研,捨得付出,百折不撓,下真功夫、苦功夫、細功夫,即使是“衣帶漸寬”也“終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願。要想讀好書,唯有持之以恆、勤奮刻苦、苦讀細讀,才能積土成山、積沙成塔,才能夠嚐到讀書之苦的回甘。而要做到持之以恆,也只有在讀書時志存高遠,心中有明確的讀書目標,才會有內在的讀書動力,才能靜得下心、鑽得進去。

要精讀細品。當今世界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類信息紛至沓來。但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怎樣讀書才能最有效?這就要求我們要讀真正有價值的書,要善於分類閱讀,學會精讀和泛讀。所謂精讀,主要指在讀書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書籍、不同的篇章、段落採取有針對性的閱讀方式。一般而言,經典和名著要精讀。花時間看一本好書,比讀其他書會有更多的收穫。多年前,我用整整3個月反覆讀《法哲學原理》,箇中苦樂至今仍記憶猶新,受益無窮。即便是對同一本書,某一篇章、某一段落含金量高,就要精讀,其他部分則可以一目十行,甚至有的書可以只看簡介,或只看作者觀點。

要比較著讀。比較出真知,比較是科學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要對所關注的問題求解,就不能憑主觀和印象加以選擇,也不能唯上唯名。要將所有相同或相近內容的書儘可能找到,儘可能“通吃”,至少要進行整體瀏覽。相同部分粗讀,不同部分細讀;已經掌握的部分略讀,尚未掌握的部分詳讀。在此基礎上,對不同觀點進行梳理、歸納、比較,從而實現對所關注的問題形成一個立體而非單一、整體而非局部、歷史而非片段、動態而非靜止的認識。尤其是針對同一個研究對象的作品進行集中鑑賞,其表達之文野、文辭之雅俗、境界之高低、思想之深淺、理路之闊狹、對策之巧拙、效果之順逆,無一不“美醜”自現。

做沒有“書呆子氣”的讀書人

江必新談讀書感悟:在沒有捷徑處尋找“捷徑” 做沒有“書呆子氣”的讀書人

“書呆子氣”不是因為書讀得太多,而是因為書讀得不夠。過去,人們通常認為,讀書多了就難免有“書呆子氣”。所謂“書呆子氣”,就是太過固執、太死板、太僵化。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孟子云:“盡信書不如無書”。“書呆子氣”常常是因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導致的:只知道一門學科的知識,不知道另外一些學科的知識;只知道一種觀念,不知道其他觀念;只知道一種思想,不知道其他諸種思想。書看多了,勤于思考,必定融會貫通、觸類旁通。所以,“書呆子氣”往往是由於書讀得還不夠,而不是太多。如何成為一個沒有“書呆子氣”的讀書人,個人有幾點體會:

要善於獨立思考。理論學習貴在獨立思考,學用結合,學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學習和實踐中具有“眾裡尋他千百度”的耐心,最終在“驀然回首”之際,在“燈火闌珊處”領悟真諦。要想讀好書,必須獨立思考。一個人儘管可能積累了比較大的知識量,但如果未經過獨立思考就不能結合自身實際加以吸收轉化為自身的學識,而這些知識量就遠不如那些雖所知不多卻經過認真思考的知識有價值。只有獨立思考,才能將間接知識轉化成自身感悟,才能將書本中的知識學以致用、用有所成,才能從書本中領悟人類歷史積澱的智慧和德行。

要善於養成問題意識。問題往往是研究的起點。讀書的時候,要有問題意識。有了問題,在讀書的過程中就會對知識記得比較熟、記得比較牢。帶著問題讀,就是要利用古今中外無數人的經驗、智慧、知識、能量來解決現實問題,就是調動“千軍萬馬”為己所用;帶著問題讀,不僅使讀書的目的明確具體、針對性強,而且增強了讀書的能動性和動力;帶著問題讀,前提是要對問題進行認真的分析和提煉,防止偽問題、枝節問題、非本質問題、表面問題而耽誤寶貴的時間和精力。

要善於博覽群書。所謂“讀一書,不要預存功利心,久了自然有益”。知識或學科之間的區隔不是絕對的,不能僅選擇性讀自己所從事專業領域的書,而要善於跨界讀書。愛因斯坦對小提琴的鐘愛引發人們對科學與音樂之間關係的無限遐想,弗朗茨·卡夫卡的小說也在提醒著人們法律與文學之間的聯繫。讀書有所成者,必能融會貫通,在博採眾長間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這就要求我們讀書不能一味求專而日漸狹隘偏激,而要博覽群書、勤學善思,方能有朝一日其義自見、領悟真諦。可謂通百家而後破執念,天長地久,“書呆子氣”自隱而自現大氣、大格局、大胸懷。

要善於以行驗知。“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書本記載作者之認識與感悟,歸根到底來源於特定的實踐,其一切結論、觀點都與一定的時間、地點、條件相聯繫,因而其認識和感悟不可避免都具有侷限。要堅持讀書與運用相結合,學會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裡、由此及彼,善於聯繫實際,通過理論的指導、利用知識的積累,來洞察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以行廣知、以行矯知、以行驗知,做到知行合一。人生在世,三部書必讀:文字之書博聞、實踐之書啟慧、無象之書明道。博聞始於知;啟慧成於行;明道醒於悟。

總而言之,多讀書、讀好書的關鍵就在於如何花最少的時間來獲取最大的收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讀書習慣、讀書偏好和讀書經驗。只要養成讀書的良好習慣,堅持數年,假以時日必然會從中受益。在讀書中享受、品味我們的人生,何其幸也!

本期封面

江必新談讀書感悟:在沒有捷徑處尋找“捷徑” 做沒有“書呆子氣”的讀書人

關注“中國審判”微信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編輯:孫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