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擋道人不到”這個難題該如何解決?專家們建議看法一致:即使法律空白,也要有人去管!

“車擋道人不到”這個難題該如何解決?專家們建議看法一致:即使法律空白,也要有人去管!

從4月29日開始,都市快報對“車擋道人不到”進行了連續報道。

雖然打了31個電話、等了3小時的永寧院小區小李姑娘,已經接受了違停車主的道歉,但“車擋道人不到”幾乎天天都在上演……

5月8日,網友“阿潘潘”發帖說:在錢江世紀城國金中心前的停車場內,一輛銀色轎車擋住了通道;找不到車主,有人就在這輛車擋風玻璃和引擎蓋上,用雙面膠貼出九個大字——“做個人吧,停的好牛B”。

車被擋道,找不到人,我們能做的,似乎只有罵幾句,出口怨氣。

就像打進熱線的市民舍先生所說:“這太不合理了!人家小姑娘打了31個電話沒人接,等了3個小時,自己上班遲到!擋道的人在樓上睡大覺!樂堤港那個車主,等了1個小時車出不去,自己事耽誤了,還倒賠了8000塊錢……這麼明顯的違法行為,交警為什麼就不管?不能讓老實停車的人吃虧,必須讓亂停車的人付出代價,出臺措施,重罰這些不守規矩的人。”

5月9日一早,家住星河景庭小區的楊先生就打進快報熱線說:“真的是讓人氣憤。他車子停在你前面,叫他挪他不挪,還說你有本事,就把車砸了。為什麼管不了,這不是很簡單的事情,交警來拖走,扣3分就完事了。誰都不管,那好人都叫壞人欺負嗎?”

還是5月9日,當天19點17分左右,我的同事打來電話,說在孝豐路5號門前,一輛120救護車被路邊違停轎車擋住了,找不到人挪車。他看到一位醫生從救護車上跳下來,拎著醫療箱往小區裡跑,救護車慢慢倒了出去……

掛了電話,我心情很沉重。

這種管轄空白地帶是如何產生的?

即使法律存在空白,也要有人去管

“車擋道人不到”的行為,已經嚴重挑戰了社會公序良俗,違背了大眾的基本認知,可法律上卻是空白、交警、城管、街道、社區、物業都說管不了。

對此,浙江工業大學吳偉強教授說,要麼是各方管轄權都沒有覆蓋到,要麼是有管轄權的管理方的管理沒有推及到管轄的邊界,於是就留出這麼個空白地帶。

在這個空白地帶裡,法無禁止,人的行為一旦不加以約束,就會導致無序,引發矛盾衝突。

“車擋道人不到”,真的就沒辦法管了嗎?吳偉強教授認為,其實不是,即便《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交警不管小區內部停車事務,對於亂停車引發的居民之間的糾紛,《治安管理條例》肯定是覆蓋到的,這個時候公安部門肯定是具有管轄權的。這個時候要管的不是車,而是人。

實際上,包括小李姑娘在內,很多被擋車輛,實在沒辦法時,都會想到打110求助。上海市閔行區古美派出所,去年一個月就接到100多起挪車的求助電話,嚴重影響了其他警情處理,派出所不得已引入了“挪車神器”。

再退一步講,《物權法》和《物業管理條例》中明確規定,業主委員會可以制定小區內部管理制度,並委託物業公司來執行。也就是說,業主委員會可以和物業一起,按照小區管理規定,通過挪車、鎖車、拖車等措施,加強對小區亂停車管理。即便沒有業委會,社區可以統一進行管理。問題是,業委會(社區)願不願意負起責任?

“很多事情,是我們對法律的理解不到位,並不是法律沒有規定,法律存在空白,就不能做了;而是要在不違背法律法規前提下,創新工作理念,想方設法把問題解決了。”吳偉強教授說。

小區亂停車是社會治理問題

街道社區應承擔起管理職責

在多數市民觀念裡,小區裡亂停車,應該交警來管理。這不難理解,因為車輛登記信息數據就在交警部門,在執法尺度上,交警比較容易把握。

但行政執法,需有法可依,法無授權不可為。

上城交警大隊直屬中隊的民警餘朝陽說,公司單位內部、封閉式的小區、社區等不供社會車輛通行的區域,屬於路外。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的規定,對於道路外的事故、報警,不屬於交警部門進行管轄。

修改道交法,賦予交警小區內執法權,短時間內很難實現。杭州市綜合交通研究中心智能交通研究所所長高楊斌說,小區內亂停車擋道,其實是個社會治理問題,杭州可以考慮進行地方立法,加強對小區內亂停車的管理:“街道社區,作為基層的管理部門,應承擔起管理職能,引導業委會制定所管轄小區的停車規定。”

高所長建議,應更多發揮智能停車系統的作用,配合出臺“黑名單”制度,制定相應的懲罰措施。比方說一次擋道,警告;兩次擋道,小區內進行公示;三次擋道列入“黑名單”,一定時間不允許進入小區。

歸根結底還是停車難

希望未來社區早日到來

小區裡停車擋道情況的不斷出現,根本問題還是停車難。停車難的難題到底該如何解決?浙江工業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王萍認為,首先要完善城市空間分配和治理體系。

現行的城市管理制度設計,強調小區空間的業主自治,但對於諸如停車位等短缺資源分配,單靠居民自治,很難滿足公平合理的第一原則。這就需要完善城市空間的分配,比如劃分車位、增設停車場等。同時完善基層現代化治理體系,增加居民自治的公平合理性。

快速的城市化,帶來居住類型的複雜化,這就要求有更多基層治理制度和經驗。王萍建議,杭州要加快完善基層治理的法治化制度,滿足大都市區小區公共事務管理需求。

小區裡停車難,是隨著社會發展而產生的,必將隨著城市的發展而消除。

4月初,浙江省“未來社區”建設方案出臺。九大場景中的“未來交通”有關於停車的設想——未來小區內將實行人車分流,配建社區公共停車位和機械立體停車位,5分鐘可一鍵取車,停車難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

真的希望這一天早日到來,小李姑娘的遭遇不要再發生。

記者手記

到這裡,關於“車擋道人不到”的討論,將暫告一段落。

這些天,網友和市民們積極建言獻策,紛紛呼籲推出全市統一的舉報平臺。

如擋道不挪車,就按交通違法處置,拖車、罰款、扣分,納入社會徵信體系等。

向國內外其他地方取經。比如廣西南寧規定,小區停車堵塞道路,機動車罰款100元;安徽省阜陽市潁東區向陽辦事處東平社區,頂住壓力對亂停亂放車輛實施拖移。

大家普遍認為,治理“車擋道人不到”難題,重點在“人”不在“車”,希望杭州明確管理部門,責任落實到“人”,出臺相關處罰措施,讓其不敢“車擋道”,更不敢“人不到”。

當然更希望廣大車主能夠保持一顆同理心,相互理解,文明停車。

亂停的車擋了道

找不到人來挪車

這個難題怎麼解決?

針對“車擋道人不到”這一問題,我們繼續歡迎大家來議一議。

1.直接在文章底下的評論區留言;

3.發送電子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4.在快報官方微信(微信公眾號dskbdskb)底下的“民意直通”按鈕中留言;

5.在都市快報官方微博“民意直通”話題(置頂)中留言。

提出建議意見時,別忘記留下您的聯繫方式,方便我們回覆反饋。

“車擋道人不到”這個難題該如何解決?專家們建議看法一致:即使法律空白,也要有人去管!

( 作者:記者 殷軍領 編輯:李師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