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圍繞五大核心任務做實機關作風效能建設

法律 時政 中國江蘇網 2017-07-24

蘇報訊(駐太倉首席記者顧志敏)作為太倉市重點引進的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中化項目負責人在審批過程中充分感受到太倉市政管辦的服務效率,項目立項後,僅用了28個工作日就拿到施工許可證,創造了行政審批的“太倉速度”。這得益於太倉今年針對推進重點項目建設而建立的“模擬審批”機制,更得益於太倉今年開展的“作風效能建設提升年”活動。

據悉,在“模擬審批”機制中,各審批部門對於審批時間較長又存在前後置關係的審批事項,在前置審批正式文件未出來時,後置環節視同具備審批要件,按正常審批要求對報送資料進行實質性審核審查,以模擬批文代替正式批文。

待補齊材料後,用模擬文件更換正式審批文件。這種由“串聯式”變為“並聯式”的審批模式,充分利用各環節中需要公示的時間,同時推進,大大縮短了項目審批時間。

在今年初舉行的太倉全市機關作風暨績效管理工作會議上,2017年被定為“作風效能建設提升年”。太倉市委市級機關工委書記黃海介紹,按照工作部署,太倉圍繞提升服務能力、服務發展大局、優化服務環境、搭建服務載體、強化服務保障五大核心任務,分解制定了40個重點工作項目,由各部門分別推進實施。

項目開展以來,太倉圍繞“放管服”改革,繼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健全行政行為清單制度、法律顧問制度、公開公示制度。同時,

深化“紅色1+3”工程,開展以走進村(社區)、企業、困難戶為主要內容的市級機關“三走進”活動,通過聯席會議、黨性教育、志願服務等活動載體,持續增強機關服務能力。

太倉市委集中出臺了5項制度,著力以“制度矩陣”相互支撐、相得益彰產生的集聚效應,維護良好的政治生態。其中,《對“慵懶散慢”行為進行責任追究的意見(試行)》,對黨員幹部中存在的效率低下、推諉扯皮等10項“病症”開出一劑猛藥,明確在追究處理當事人責任的同時,將一併追究單位領導的責任。

此外,太倉市級機關繼續以服務群眾為第一追求,通過深化“接地氣、察實情、解民憂”主題實踐活動、“365服務工程”,引導機關幹部深入基層、融入群眾。建立完善暢通有序的訴求表達、矛盾調處、權益保障機制,保質保量兌現對群眾的承諾。

太倉市民政局通過開展“當村居幹部,察一線民生”實踐鍛鍊活動,組織機關幹部到基層當村居幹部,體驗基層工作,瞭解基層需求;通過與群眾開展“政社互動”面對面活動,直接傾聽群眾的意見和呼聲;通過開展“領題調研”活動,到基層調查研究,發現工作短板,提出改進建議。通過深入基層,轉變工作作風,民政工作更加紮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