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他的面前還有哪兩座大山?

法國 政治 弗朗索瓦·菲永 歐洲 文匯網 2017-04-27
如果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他的面前還有哪兩座大山?

4月23日,法國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落下帷幕。“前進運動”候選人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和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候選人瑪麗娜·勒龐得票領先,進入5月7日的法國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法國內政部4月24日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馬克龍獲得23.75%的有效選票,勒龐獲得21.53%的有效選票,菲永(19.91%)和極左派梅朗雄(19.64%)分居三四位。

馬克龍和勒龐攜手進入第二輪的結果在選前民調上便可見一斑,二者始終處於民調前兩位。此外,在支持地區分佈方面,馬克龍在除了巴黎以外的主要大城市享有極高支持率,而勒龐在廣大農村地區以及邊境城市中廣受擁護,兩者表現出明顯的“共分天下”之勢。

至於誰在第二輪中獲勝似乎已無懸念。一方面,馬克龍在海外地區有極高支持率。以中國為例,在滬法國人投票顯示44%支持馬克龍,而支持勒龐的僅有3%,這種巨大落差也體現在其他主要大城市;另一方面,包括社會黨、共和黨在內的大部分政客已表示支持這位前經濟部長,呈現出圍剿“國民陣線”的形勢。儘管我們不能排除一些擁護菲永安全方面主張的選民會轉而支持勒龐,但是該比例不會很大,不至於影響基本盤。馬克龍當選總統應當只是時間問題。

高舉“自由”和“保護”兩面大旗

馬克龍自詡為獨立競選人,超越傳統左右政黨。不過,其“非左非右”的立場恰恰通過“左右通吃”實現。其政綱高舉“自由”和“保護”兩面大旗,一矛一盾,一攻一防。馬克龍雖然不是戴高樂主義者,但認同戴高樂名言:“法國既不是左派,也不是右派,法國是其他形式。”

馬克龍政綱有如下特點:第一、兼顧左右。馬克龍政綱中有部分內容和菲永立場相似,如鼓吹自由經濟、給企業鬆綁、加強反恐等。而區別於菲永的主要內容體現在左翼特色明顯。這點從其號召人人機會平等、男女平等;提升工人購買力,為最低工資標準收入者多發一個月工資,即平均每月提高100歐元;加強教育培訓、承諾撥款推動困難街區就業等可見一斑。他自詡為“就業候選人”“女權主義候選人”。從中可以看出,馬克龍仍舊是社會黨屬性,但立場屬於“中左偏右”。

如果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他的面前還有哪兩座大山?

第二、務實主義(甚至是實用主義)。他既譴責撒切爾式的自由資本主義,又抨擊“倒退”和“閉關自守”。他所提出的政策是自由經濟主義為主,重商主義為輔。

第三、擁抱歐洲。其主張加強歐盟建設,不同於勒龐主張退出歐盟、退出歐元區,也不同於菲永的“戴高樂主義”。馬克龍主張積極建設強大的歐洲,法國的強大得依附於歐洲的強大才能實現。

筆者看來,馬克龍希望通過其政綱實現對法國社會的如下影響。

兩個彌合——彌合社會分歧,彌合左右立場。一方面,薩科齊時期沒有有效處理好社會矛盾,奧朗德時期雖社會黨執政,但是政策並未惠及底層百姓,導致社會分歧愈演愈烈。馬克龍的政綱充分考慮到了底層百姓訴求。另一方面,馬克龍的措施期待解決法國政治極端化的現象。傳統右翼政黨立場趨向極右翼,傳統左翼政黨立場趨向極左翼,政治光譜極化的情況令人擔心,馬克龍跳出“體制”,政策主張兼顧左右,且體現為“中左、中右”,緩和左右對立和黨派對峙。

兩個淡化——淡化黨派色彩,淡化意識形態。馬克龍作為獨立候選人,掙脫體制束縛和包袱,所主張的策略基於社會現狀,推行實用主義,無需顧及“政治正確”。其經濟政策為企業做減法,減輕賦稅,盤活企業資源;同時有“底線思維”,強化國家作用,在社會福利方面做加法,考慮到弱勢群體利益。

兩個強化——強化國家內部團結,強化歐盟建設。馬克龍綱領消弭社會不同階層間的分歧,旨在打造“和諧社會”,另外,強化法語教育,增加身份認同,客觀上加強了國民對國家的歸屬感;同時,他積極打造歐洲的法國,深知法國的強大離不開歐盟的強大,法國的安全同歐洲安全息息相關,這客觀上加強了歐洲一體化進程和全球化進程,在如今“逆全球化”病症下是一劑良藥。

如果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他的面前還有哪兩座大山?

蜜月期可能不會很長

不過,馬克龍當選總統之後的蜜月期可能不會很長,其面前有兩座大山需要翻越。

第一是消除信任赤字。馬克龍的崛起得益於傳統建制派和菲永個人在選民心中的信任赤字。薩科齊和奧朗德時代的法國積重難返,始終未獲得新生,選民對主流政黨徹底失望,此時馬克龍“橫空出世”,以“第三條道路”抓人眼球,滿足選民“求變求新”的心理。菲永醜聞不斷,為馬克龍獲勝鋪平道路。不過,得天下易,守天下難。選舉政治可以拼顏值口才,治理國家就得真刀真槍了,到底有幾把刷子,選民翹首以盼。所謂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要拋開“乳臭未乾”的刻板印象,為選民呈現一份較為滿意的答卷,馬克龍壓力不小。

第二是應對左右共治。法國是半總統半議會制,這意味著總統選舉不是全部,議會選舉同樣重要。希拉剋當年為了避免左右共治而將總統任期從七年改為五年,從技術上實現總統選舉和議會選舉在短時間內先後進行,從而確保議會多數黨和總統所在黨派一致。但這種良好設想在今年會面臨“幫倒忙”的尷尬境地。馬克龍的“前進運動”由於成立不久,黨員基數有限,在議會中目前還未佔有席位。而共和黨對多數議席虎視眈眈、志在必得,左右共治看來不可避免。屆時,如何處理同社會黨、共和黨這兩個傳統的建制派政黨的關係將被提上議事日程。是“為反對而反對”的否決政治成為主導,還是成為共和黨的“傀儡”,抑或是形成一種互利共贏、各取所需的合作模式,值得期待。

馬克龍若能上位,其“政治新生”的身份是否可以為法國社會孕育一場“新生”?目前不得而知,但一定任重道遠。(作者繫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