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的韓國在做什麼?積極參加“皇協軍”,比日軍還殘暴

二戰 韓國 日本 軍事歷史 黑白歷史 黑白歷史 2017-11-05

日本和韓國的恩怨,由來已久,遠在唐朝時期,日本就對朝鮮半島就有了想法,當時的新羅背後老大是唐朝;百濟進攻新羅,後來被唐朝滅國,於是百濟就去找日本幫忙,後來日本派軍“援助”百濟,結果被唐軍打敗,數萬日軍被殺或溺死。

二戰時期的韓國在做什麼?積極參加“皇協軍”,比日軍還殘暴

再之後到了明朝時期,豐臣秀吉結束日本戰國諸侯之亂後,整合日本全國兵馬,出兵朝鮮,朝鮮當時是明朝最忠誠的小弟,明朝雖然自身也很困難,但是也不得不援助;前後與日本交戰兩次,明朝總共戰損3~6萬軍隊,日本損失10萬以上,豐臣秀吉抑鬱而死,日本入侵朝鮮計劃也就不了了之了。

二戰時期的韓國在做什麼?積極參加“皇協軍”,比日軍還殘暴

在之後,日本一直老實到了“明治維新”時期,但日本的明治維新並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餘。日本強大後,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當時已經沒落的清朝和弱小的朝鮮半島,就是日本的首要目標了。

二戰時期的韓國在做什麼?積極參加“皇協軍”,比日軍還殘暴

日本先是通過“甲午中日戰爭”戰勝了清朝,或許了大量的戰爭賠款,用來刺激國內發展,然後又在“八國聯軍侵華”行動中分了一杯羹;逐漸認為自己並不比歐洲國家差了;在東北事物上與沙俄產生了矛盾,最終爆發了“日俄戰爭”,日本慘勝,但也順利擠入了東北,劃分自己的勢力圈。

二戰時期的韓國在做什麼?積極參加“皇協軍”,比日軍還殘暴

日本首先做的,就是上千年來一直在努力卻始終沒有成功的一件事——吞併朝鮮半島;日本在日俄戰爭爆發後不久,曾強迫大韓帝國政府於1904年2月23日與之簽訂《日韓議定書》,規定韓國協助日本對俄作戰,將韓國拉進了日本陣營。同年8月22日,日本又強迫韓國簽訂《日韓新協約》,將日本人以財政顧問和外交顧問的身份安插到韓國政府。

二戰時期的韓國在做什麼?積極參加“皇協軍”,比日軍還殘暴

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又於1905年11月17日脅迫韓國與其締結《日韓保護協約》,剝奪了韓國的外交權,設置韓國統監府以控制韓國,伊藤博文出任第一任韓國統監,韓國由此淪為日本的保護國。1907年7月24日,日本和韓國又訂立了《丁未七款條約》,剝奪了韓國的司法權,解散了大韓帝國軍。

二戰時期的韓國在做什麼?積極參加“皇協軍”,比日軍還殘暴

面對桀驁的韓國人此起彼伏的起義,日本人毫不猶豫的揮起了手中的軍刀,僅從1907年7月到1908年底,就殺害了近15000名反抗日本的韓國人。到1909年下半年,義兵運動逐漸平息下去。經過這短短三年間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大韓帝國已經名存實亡,淪為了日本事實上的殖民地,被日本吞併只是時間問題了。

二戰時期的韓國在做什麼?積極參加“皇協軍”,比日軍還殘暴

1909年10月,伊藤博文在哈爾濱受朝鮮愛國義士安重根刺殺而身亡;隨後日本軍部大本營上臺掌權,當時日本軍屆老大是山縣有朋,一個瘋狂的軍事擴張派,隨即在1910年8月22日簽訂了《日韓合併條約》,該條約的簽訂標誌著韓國的滅亡,日本正式吞併了朝鮮半島並開始進行長達36年的殖民統治。

二戰時期的韓國在做什麼?積極參加“皇協軍”,比日軍還殘暴

但是此時韓國民間是什麼樣的情況呢?在日本軍刀加金錢的作用下,韓國那些還敢於反抗的志士全都盡忠了,剩下的都老老實實的聽日本人的話,似乎早就忘了當年的初心。

二戰時期的韓國在做什麼?積極參加“皇協軍”,比日軍還殘暴

隨著二戰的爆發,日本兵源不足的情況凸顯了出來,朝鮮經過被日本近20年的“日化”,已經幾乎全都認為自己是日本人了,於是日軍大本營,決定在韓國徵兵,但是待遇次於甲種師團,但是日本是真的像對自己親兒子那般對韓國的;畢竟日本人已經認為韓國已經是他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二戰時期的韓國在做什麼?積極參加“皇協軍”,比日軍還殘暴

在日本人看來,韓國士兵是最好的炮灰了,只有韓國壯年男子全都被日照大神召喚後,剩下的韓國女子,才是好的韓國人;當時的日蘇戰爭中,被俘虜和被殺的有相當一部分是韓國兵。那二戰時期韓國國內是什麼情況呢?每當日軍前線勝利的時候,絕大部分韓國人都會自覺的走出家門去慶祝,真是諷刺。

二戰時期的韓國在做什麼?積極參加“皇協軍”,比日軍還殘暴

尤其是日軍攻陷南京的時候,當時的韓國國內可謂是“舉國歡慶”,有所謂的國內學者說“南京大屠殺有40%都是韓國籍士兵造成的”,對於這個見解是存在爭議的,不予過多的評價,贊成派說的有理有據,時間、地點、聯隊名都很清楚;但是反對派卻拿出所謂的日軍在韓國的“志願兵制度”時間說事。

二戰時期的韓國在做什麼?積極參加“皇協軍”,比日軍還殘暴

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在太平洋戰場和東南亞戰場上,日軍兵力已經相當拮据,8歲以上60歲以下的健全男子幾乎都被徵召了,可是還是遠遠不夠戰場上的損失,於是日軍大量徵集了韓國和TW的“忠日”分子參軍;“巴丹死亡行軍”中,很多日軍其實就是韓國籍和TW籍。

二戰時期的韓國在做什麼?積極參加“皇協軍”,比日軍還殘暴

在菲律賓巴丹半島上,美菲軍隊與日軍交戰4個多月,最終因缺乏支援與接濟而投降,投降人數約有78,000人,原本以為日軍會按照“日內瓦公約”善待俘虜”,這近8萬人被強行押解到160公里外戰俘營,一路無食無水,沿路又遭日寇刺死、槍殺,在這場暴行中約15000人喪命。

二戰時期的韓國在做什麼?積極參加“皇協軍”,比日軍還殘暴

據日本勞動厚生省統計,朝鮮籍日本兵共計242341人;而據其他國家調查,在日軍中,韓國籍士兵總共參軍者約百萬以上,為何數額會相差如此巨大呢?可能是日本是以頒佈“志願兵制度”時間算起,而其他國家是以日本徵召韓國士兵總數算的吧,剩餘的近80萬,可能在日本人眼中只是炮灰而已,所以沒有算入吧。

二戰時期的韓國在做什麼?積極參加“皇協軍”,比日軍還殘暴

還有一點值得說的就是,韓國第3任、第5屆至第9屆總統朴正熙,也就是那個幫助韓國走出朝鮮戰爭的瘡痍,為日後“漢江奇蹟”奠定基礎,實現工業化和經濟起飛的“偉大”總統,原名叫高木正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日本軍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