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損害自身利益,美國對俄實施新制裁'

"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8月1日簽署對俄製裁新文件,禁止國際金融機構為俄羅斯國營企業提供資金,禁止美國銀行參加非盧布主權債券首次發行和對俄羅斯政府提供非盧布貸款。此外,美國還限制一系列商品對俄出口。新制裁預計將於8月26日生效,有效期至少一年。

美國新制裁的實質

可想而知,俄方對制裁相當不滿。然而實際上,指責特朗普本人是沒有道理的。特朗普尊重俄羅斯,由於需要俄的幫助,他儘量不冒犯普京。看看特朗普的推特就會發現,關於俄羅斯的絕大部分內容,都與他指責將“俄羅斯干涉”與他本人掛鉤的民主黨人有關。正如俄羅斯副外長里亞布科夫所指出,美國製定新制裁的主要原因是美國國內政治。

早在7月29日美國民主黨人艾略特·恩格爾和共和黨人邁克爾·麥考爾曾致信特朗普,提醒其逾期未簽署對俄新制裁法案,該法案從3月起就放在特朗普的辦公桌上了,國會議員們強烈要求特朗普簽署該文件。特朗普再怎麼尊重普京也不能無視這一要求。這既是因為議員的要求“合法”,也是因為其政治合理性。美國下一屆總統競選活動已經展開,特朗普不願授人以柄,只能為連任犧牲俄美關係,即便他明白制裁毫無意義。

“我們沒有輸!”

制裁俄羅斯對美國自身利益來說不僅毫無意義,而且會適得其反。因為制裁不僅傷害俄羅斯,而且傷及美國自身。原因在於制裁的依據。表面上的理由是“斯克裡帕爾案”和俄羅斯違反 《禁止生物武器公約》。乍看起來,將兩者掛鉤似乎很奇怪。問題不是斯克裡帕爾事件發生在英國而不是美國,也不是俄羅斯人的嫌疑(甚至中毒本身)從未被證實,而是就算此事被證明是確切的犯罪行為,俄羅斯也不應被懲罰兩次。美國已因“斯克裡帕爾案”制裁過俄羅斯,驅逐俄羅斯外交官。自那時起俄方並未再犯下任何新的“罪行”,但美國仍在繼續實施新的制裁。

斯克裡帕爾事件本身(正如從未被任何人證實的俄羅斯干預2016年美國大選等一樣)只是用來實施新制裁的藉口。美國實際上遵循的是“我打架,故而我打架”的達達尼昂原則。必須繼續打架(當前情況下是制裁戰)的原因是不想承認自己失敗。畢竟美國及西方一開始是想通過制裁改變俄羅斯的政治或外交政策,但很快他們意識到這一目標不可能實現。如果放棄這一目標,就意味著公開承認失敗。

理智仍處於下風

美國國會議員們關心的是自己的政治生涯和名聲,其行為損害的則是美國的利益。“為制裁而制裁”的政策讓這一最重要的外交施壓工具變得聲名狼藉。

當然,美國有很多理智的人反對這一做法。一些美國專家呼籲美俄關係正常化,制定雙方都可接受的遊戲規則,甚至為“一攬子協議”描繪了大致輪廓。例如,其中的一個方案認為美應取消對俄製裁,放棄北約進一步擴容,並且(在烏克蘭衝突結束後)放棄在俄羅斯邊界地區增兵和建立新基地。作為迴應,俄羅斯應停止“製造烏克蘭局勢不穩”,停止“干涉西方國家內政(包括干預選舉進程)”。

特朗普本人顯然支持這一觀點,他早想與俄簽署“一攬子協議”,但大部分國會議員並不支持特朗普的實用主義,而是支持對俄貿易戰,甚至不惜讓美國信譽掃地。(作者為俄羅斯政府直屬財經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本文刊載自《環球時報》“透視俄羅斯”專刊,內容由《俄羅斯報》提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