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下鄉潮”洶湧:時尚的娛樂還是群體的迷失?

毒品 政治 三農 文章 浙江禁毒 2017-04-07

把握我國農村毒品違法犯罪的特點、社會轉型語境中的毒品違法犯罪原因和未來趨勢,對於預防和解決農村毒品違法犯罪問題,科學干預、減少或者控制吸毒人群,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毒品正向農村滲透,農村禁毒形勢嚴峻。《2015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顯示,吸毒人群多元化特點明顯,在明確登記職業信息的吸毒人員中,無業人員佔69.5%,農民佔17.3%;販毒主體以青少年和農民為主,2015年,全國抓獲毒品犯罪嫌疑人員19.4萬名,其中,農民和無固定職業人員15.3萬名,佔被抓獲毒品犯罪嫌疑人員總數的78.9%。把握我國農村毒品違法犯罪的特點、社會轉型語境中的毒品違法犯罪原因和未來趨勢,對於預防和解決農村毒品違法犯罪問題,科學干預、減少或者控制吸毒人群,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農村毒品違法犯罪的特點

農村毒品違法犯罪呈現出新的特點。毒品傳播的場所多樣化,有在街頭交易的,也有在農戶家中、麻將館、網吧、飯店交易及吸食的,同時出現了一些新的流動交易方式;農村吸毒人員的年齡結構在降低,有年輕化的趨勢;吸食毒品的種類以合成毒品居多,尤其是冰毒、氯胺酮等毒品;農村吸毒者復吸率高。

社會變遷與農村毒品違法犯罪

農村發展轉型體現為由傳統社會走向現代社會、由總體性社會走向多樣性社會、由以財富分配為邏輯的社會走向以風險分配為邏輯的社會。在農村,傳統的毒品違法犯罪社會控制手段失靈,一元化社會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多元化的社會形態,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體制面臨嚴峻挑戰。

社會正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社會正在以市場經濟的建構為中介,從傳統農業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生態文明轉型,從封閉、半封閉社會向開放社會轉型,從倫理型社會向法理型社會轉型。農村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傳統的熟人社會逐漸衰落並走向解體,熟人社會所承擔的社會職能逐漸剝離,整合功能也不斷減弱。社會控制具有抑制和預防犯罪的功能,強有力的社會控制力量是社會穩定的必要條件,鄉土中國與傳統秩序的解構造成農村社會控制力的弱化,犯罪的隱祕性增強。

同時,社會正從總體性社會向多樣性社會轉型。在這個結構轉型過程中, 社會利益結構不斷分化、重構,新的利益群體逐步形成,因利益分配不均、不公產生的社會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對毒品打擊力度加大,毒品犯罪的生存空間縮小,毒品犯罪組織開闢新的販運、銷售毒品的網絡,毒品犯罪逐漸向農村及小城鎮延伸。城市監控手段先進,農村是監控邊緣區,越來越多的販毒分子選擇農村地區作為自己的基地和販賣毒品的場所。

大眾文化與消費主義盛行下的

農村毒品違法犯罪

農村吸毒與現代性發展話語既是現代性過程的內容,也是現代性的產物,身體消費話語和亞文化構成了農村吸毒的動力機制和實踐策略。

一種時尚消費和文化建構。現代娛樂文化在非理性享受方面的極端風潮迅速發展, 成為一種危險的文化攻勢。農村吸毒行為表現為一種時尚消費和文化建構,體現為迎合時尚的群體娛樂。在明星崇拜的今天,盲目追隨和體驗明星生活方式的狂熱,成為毒品亞文化渲染和鼓動年輕人嘗試的重要手段。

農村吸毒行為從本質上混淆流行的消費觀念以迎合當代社會最流行的消費文化追求的目標,即使用時可能出現的一些興奮自信、精力旺盛、減肥效果和性功能增進。農村吸毒行為依託從眾的社交圈子,很多人由於缺乏信仰和精神寄託,便在交友或從眾的活動中獲得情感支撐和精神寄託。

一種日常生活政治和解放政治。吸毒行為不僅是一種日常生活政治,更是一種基於身體的解放政治。費斯克曾指出快感以逃避和對抗兩種形式運作,逃避式的快感往往集中在身體上,而生產對抗式意義的快感則集中在心靈上。在大眾文化與消費主義盛行之下,發展出體驗身體快感的吸毒亞文化,生產了逃避式的抵抗,吸毒尋求身體的解放,作為反傳統的武器,這是一種後現代政治,也是一種後現代社會的政治劇場的建構、政治劇目的書寫,政治框架的重新形成。

社會認知偏差風險。多數涉毒人員由於對毒品危害認識不足,先是為追求刺激、趕時髦、朋友義氣,在朋友之間相互請食毒品,在好奇心驅使下由初嘗毒品到不能自拔,發展到成癮後即以販養吸,進展到毒品犯罪。“吸毒是一種時尚,吸毒才有範兒”“新型毒品不上癮”“新型毒品無危害”“最時尚的娛樂”……這些認知偏差在群體性娛樂中極具誘惑性。

技術風險。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它在給人類帶來福祉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大量潛在的風險,現代風險的許多新特點正是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所導致的。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在某些方面減少了風險,但在另一些方面卻又製造和縱容了風險。當今吸毒行為的蔓延與互聯網技術發展、社會控制風險轉移密切相關。一些合成毒品的製造窩點大多選擇在農村,給當地的吸販毒人員提供了便利,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也為農村的毒品交易提供了平臺。

社會排斥風險。標籤理論認為,越軌者從初級越軌到二級越軌,再到最後的“越軌生涯”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在農村,很多吸過毒的人並不為周圍的人所認同,雖然他們也很想融入社會,但在別人看來,他們身上有永遠洗不去的汙點。他們在哪裡都被貼上“壞人”的標籤,是最先被懷疑的對象。由於沒有及時得到幫助,很多人沒能堅持下來,開始復吸。其實,戒毒不僅僅是戒毒所的事情,幫助吸毒人員建立迴歸通道才是問題的關鍵。

(作者系中南大學社會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文原載3月31日《中國禁毒報·理論專刊》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內容來源:中國禁毒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