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老照片」9張罕見都江堰彩色舊照,重回75年前的天府之源

「成都老照片」9張罕見都江堰彩色舊照,重回75年前的天府之源


《蜀水考》說:“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檢江的另一種稱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檢江,它們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內江分流的柏條河和走馬河。《括地誌》說:“都江即成都江”。從宋代開始,把整個都江堰水利系統的工程概括起來,叫都江堰。


「成都老照片」9張罕見都江堰彩色舊照,重回75年前的天府之源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髮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


「成都老照片」9張罕見都江堰彩色舊照,重回75年前的天府之源


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成都老照片」9張罕見都江堰彩色舊照,重回75年前的天府之源


都江堰有效的管理保證了整個工程歷經兩千多年依然能夠發揮重要作用。漢靈帝時設置“都水椽”和“都水長”負責維護堰首工程;蜀漢時,諸葛亮設堰官,並“徵丁千二百人主護”(《水經注·江水》)。此後各朝,以堰首所在地的縣令為主管。到宋朝時,制定了施行至今的歲修制度。


「成都老照片」9張罕見都江堰彩色舊照,重回75年前的天府之源


都江堰市舊稱灌縣,是成都市代管之縣級市,位於成都平原西北部。被譽為“天府之源”。1950年1月19日灌縣人民政府成立。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灌縣改為都江堰市。都江堰是國際旅遊名城,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有“青城天下幽”之稱的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發祥地。


「成都老照片」9張罕見都江堰彩色舊照,重回75年前的天府之源


安瀾索橋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又名“安瀾橋”、“夫妻橋”、“何公何母橋”。全長240多公尺,飛架岷江南北,橫跨都江堰水利工程,以木排為板,石墩為柱,承託橋身;又以慈竹扭成的纜繩橫架江面。是古代四川西部與阿壩之間的商業要道,是藏、漢、羌族人民的聯繫紐帶。


「成都老照片」9張罕見都江堰彩色舊照,重回75年前的天府之源


二王廟是祭祀李冰和二郎神的廟宇。原為李冰專祠,於漢末因水患而移建於此。唐末五代,二郎神信仰逐漸蓋過李冰,使其成為二郎神祖廟。清乾隆時之《灌縣誌》中稱“二郎廟”,後遂稱之曰“二王廟”。廟內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後人關於治水的格言,被稱為治水三字經。


「成都老照片」9張罕見都江堰彩色舊照,重回75年前的天府之源


二王廟的山門金碧輝煌且設計別具風格。一般山門都是在正面,二王廟卻建成東西雙側門。東山門門額上題寫著“澤護兩渠”四個大字。西山門門額上題寫著“金堤重鎮”四個大字。兩幅門額十分貼切地描繪了都江堰渠首和二王廟的地理位置的重要。


「成都老照片」9張罕見都江堰彩色舊照,重回75年前的天府之源


魁星閣俗稱“紅塔子”。“魁星閣”總是修建在文廟的旁邊,它在科舉時代是士子門“奪魁”的象徵,很富時望。都江堰(原灌縣)文廟,又稱孔廟,原本是川西地區規模最大的縣級文廟。位於都江堰市灌口鎮文廟街52號。1952年,都江堰文廟改為縣中學。

【都江堰,1944年。攝影資料:亨利·阿加德·華萊士】

來源:走進都江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