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朋友問,許多人說段譽後來出家了,是真的嗎?羽菱君答是真的,歷史上的段譽後來就是避位出家了。又問,段譽的人生美滿,又娶了那麼多老婆,為何也要避位為僧?羽菱君又答,“因諸子內爭外叛,禪位為僧”,算是被逼的。朋友追問,能不能以小說的角度,結合歷史探討一下,到底為何會出現內爭外叛的局面,導致段譽出家了呢?既是探討小說,羽菱君便藉此開開腦洞,腦補一下其中的緣由吧。事先聲明,小說不同於歷史,以下言論,純屬胡扯之言,不必較真。

"

有朋友問,許多人說段譽後來出家了,是真的嗎?羽菱君答是真的,歷史上的段譽後來就是避位出家了。又問,段譽的人生美滿,又娶了那麼多老婆,為何也要避位為僧?羽菱君又答,“因諸子內爭外叛,禪位為僧”,算是被逼的。朋友追問,能不能以小說的角度,結合歷史探討一下,到底為何會出現內爭外叛的局面,導致段譽出家了呢?既是探討小說,羽菱君便藉此開開腦洞,腦補一下其中的緣由吧。事先聲明,小說不同於歷史,以下言論,純屬胡扯之言,不必較真。

段譽人生美滿全是假象,立後風波,竟讓他的結局如此不堪

段譽這個人物,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便是後大理國宣仁帝段正嚴,也叫段和譽,金庸先生便是以之為原型,創造出了《天龍八部》中的段譽。歷史上的段譽在位長達四十年,活了九十四歲,是大理國曆代皇帝中在位最久,最長壽的帝王,這點新修版小說中的描述是一樣的,而且與小說結局中的描述一樣,歷史上的段譽,後來確實是出家了。

小說結局,經歷義兄蕭峰罹難之痛的段譽,帶著木婉清、鍾靈與西夏公主李清露所送的曉蕾和梅蘭竹菊四婢,返回了大理。之後立木婉清為貴妃、鍾靈為賢妃、曉蕾為淑妃,徵得梅蘭竹菊四姝首肯,並獲得虛竹夫婦認可,將她們分別許配於高泰明、華赫艮、巴天石等人之子。在位之初,國泰民安,四境清平,全國百姓都說段譽是個為民造福的好皇帝。在位四十年後,避位為僧,傳位於其子段正興。

據大理國史籍記載:大理(史稱“後理”)憲宗宣仁帝段譽,登基時年號“日新”,後改文治、永嘉、保天、廣運,共有五個年號,其後避位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傳位於其子段正興。段正興史稱“景宗正康帝”,次年改元“永貞”。他做了二十五年皇帝后,也避位為僧,傳位於其子。段正興之母姓名,史無記載,是木婉清、鍾靈、曉蕾,還是別位嬪妃所生,便不得而知。新修版《天龍八部•終章》

"

有朋友問,許多人說段譽後來出家了,是真的嗎?羽菱君答是真的,歷史上的段譽後來就是避位出家了。又問,段譽的人生美滿,又娶了那麼多老婆,為何也要避位為僧?羽菱君又答,“因諸子內爭外叛,禪位為僧”,算是被逼的。朋友追問,能不能以小說的角度,結合歷史探討一下,到底為何會出現內爭外叛的局面,導致段譽出家了呢?既是探討小說,羽菱君便藉此開開腦洞,腦補一下其中的緣由吧。事先聲明,小說不同於歷史,以下言論,純屬胡扯之言,不必較真。

段譽人生美滿全是假象,立後風波,竟讓他的結局如此不堪

段譽這個人物,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便是後大理國宣仁帝段正嚴,也叫段和譽,金庸先生便是以之為原型,創造出了《天龍八部》中的段譽。歷史上的段譽在位長達四十年,活了九十四歲,是大理國曆代皇帝中在位最久,最長壽的帝王,這點新修版小說中的描述是一樣的,而且與小說結局中的描述一樣,歷史上的段譽,後來確實是出家了。

小說結局,經歷義兄蕭峰罹難之痛的段譽,帶著木婉清、鍾靈與西夏公主李清露所送的曉蕾和梅蘭竹菊四婢,返回了大理。之後立木婉清為貴妃、鍾靈為賢妃、曉蕾為淑妃,徵得梅蘭竹菊四姝首肯,並獲得虛竹夫婦認可,將她們分別許配於高泰明、華赫艮、巴天石等人之子。在位之初,國泰民安,四境清平,全國百姓都說段譽是個為民造福的好皇帝。在位四十年後,避位為僧,傳位於其子段正興。

據大理國史籍記載:大理(史稱“後理”)憲宗宣仁帝段譽,登基時年號“日新”,後改文治、永嘉、保天、廣運,共有五個年號,其後避位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傳位於其子段正興。段正興史稱“景宗正康帝”,次年改元“永貞”。他做了二十五年皇帝后,也避位為僧,傳位於其子。段正興之母姓名,史無記載,是木婉清、鍾靈、曉蕾,還是別位嬪妃所生,便不得而知。新修版《天龍八部•終章》

段譽人生美滿全是假象,立後風波,竟讓他的結局如此不堪

但是小說中並沒有言明段譽出家的原因,大理國的歷史卻有記載,而且段譽最終之所以避位,是心灰意冷之下作出避世決定。那就是諸子奪嫡,再加上天災人禍,讓他心力交碎。那麼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此事還要從他的立後風波說起。

按照大理國的記載,段譽的皇后乃是“天景端文孝德懿皇后王氏”,她也是《天龍八部》中王語嫣的原型,連載版小說叫王玉燕。這也就是說,雖然新修版小說中,金庸先生修改了王語嫣的歸宿,讓她回到了已經發瘋的慕容復身邊,但王語嫣最終還是會嫁給段譽,去當上大理國的皇后。這也是小說結尾,木婉清鍾靈等人僅是皇妃而不是皇后,而且金庸先生會安排王語嫣帶著慕容復去大理的原因。羽菱君猜測,金老之所以這麼修改,實際上就是為了促成段譽人生的另一件大事,那便是段譽後來的出家事件。

羽菱君認為,王語嫣回到了慕容復身邊,並將他和阿碧帶到了大理。但他們三人在大理,大約過了十年左右,慕容復就瘋病發作不治而死了。慕容復死後,一直救濟他們的段譽,便將王語嫣接了進宮,然後與之完婚,並將她封為皇后。也只有立王語嫣為皇后,木婉清鍾靈和曉蕾等人,才無異議。

"

有朋友問,許多人說段譽後來出家了,是真的嗎?羽菱君答是真的,歷史上的段譽後來就是避位出家了。又問,段譽的人生美滿,又娶了那麼多老婆,為何也要避位為僧?羽菱君又答,“因諸子內爭外叛,禪位為僧”,算是被逼的。朋友追問,能不能以小說的角度,結合歷史探討一下,到底為何會出現內爭外叛的局面,導致段譽出家了呢?既是探討小說,羽菱君便藉此開開腦洞,腦補一下其中的緣由吧。事先聲明,小說不同於歷史,以下言論,純屬胡扯之言,不必較真。

段譽人生美滿全是假象,立後風波,竟讓他的結局如此不堪

段譽這個人物,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便是後大理國宣仁帝段正嚴,也叫段和譽,金庸先生便是以之為原型,創造出了《天龍八部》中的段譽。歷史上的段譽在位長達四十年,活了九十四歲,是大理國曆代皇帝中在位最久,最長壽的帝王,這點新修版小說中的描述是一樣的,而且與小說結局中的描述一樣,歷史上的段譽,後來確實是出家了。

小說結局,經歷義兄蕭峰罹難之痛的段譽,帶著木婉清、鍾靈與西夏公主李清露所送的曉蕾和梅蘭竹菊四婢,返回了大理。之後立木婉清為貴妃、鍾靈為賢妃、曉蕾為淑妃,徵得梅蘭竹菊四姝首肯,並獲得虛竹夫婦認可,將她們分別許配於高泰明、華赫艮、巴天石等人之子。在位之初,國泰民安,四境清平,全國百姓都說段譽是個為民造福的好皇帝。在位四十年後,避位為僧,傳位於其子段正興。

據大理國史籍記載:大理(史稱“後理”)憲宗宣仁帝段譽,登基時年號“日新”,後改文治、永嘉、保天、廣運,共有五個年號,其後避位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傳位於其子段正興。段正興史稱“景宗正康帝”,次年改元“永貞”。他做了二十五年皇帝后,也避位為僧,傳位於其子。段正興之母姓名,史無記載,是木婉清、鍾靈、曉蕾,還是別位嬪妃所生,便不得而知。新修版《天龍八部•終章》

段譽人生美滿全是假象,立後風波,竟讓他的結局如此不堪

但是小說中並沒有言明段譽出家的原因,大理國的歷史卻有記載,而且段譽最終之所以避位,是心灰意冷之下作出避世決定。那就是諸子奪嫡,再加上天災人禍,讓他心力交碎。那麼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此事還要從他的立後風波說起。

按照大理國的記載,段譽的皇后乃是“天景端文孝德懿皇后王氏”,她也是《天龍八部》中王語嫣的原型,連載版小說叫王玉燕。這也就是說,雖然新修版小說中,金庸先生修改了王語嫣的歸宿,讓她回到了已經發瘋的慕容復身邊,但王語嫣最終還是會嫁給段譽,去當上大理國的皇后。這也是小說結尾,木婉清鍾靈等人僅是皇妃而不是皇后,而且金庸先生會安排王語嫣帶著慕容復去大理的原因。羽菱君猜測,金老之所以這麼修改,實際上就是為了促成段譽人生的另一件大事,那便是段譽後來的出家事件。

羽菱君認為,王語嫣回到了慕容復身邊,並將他和阿碧帶到了大理。但他們三人在大理,大約過了十年左右,慕容復就瘋病發作不治而死了。慕容復死後,一直救濟他們的段譽,便將王語嫣接了進宮,然後與之完婚,並將她封為皇后。也只有立王語嫣為皇后,木婉清鍾靈和曉蕾等人,才無異議。

段譽人生美滿全是假象,立後風波,竟讓他的結局如此不堪

可是王語嫣因在慕容復身邊,耽誤了這些年之後,已經是錯過了最佳的生育年齡,因此她在跟了段譽之後,並沒有為段譽生下一男半女。皇后並無所出,就意味著大理國的太子之位,是斷了嫡出一脈,再加上段譽長壽,並未急著立儲,也造成了太子之位空懸。這在哪朝哪代,都是註定會帶來嚴重影響的一件大事,段譽的大理自然也不例外。這件事,最終就演變成了大理王室的奪嫡之爭。而且也是當初由於段譽不顧群臣反對,一意立王語嫣為皇后,引起了大理烏蠻三十七部的不滿,才最終導致了三十七部的叛亂。

這是因為大理國,其實是個多民族多部落,近似聯盟式的國家。當年段思平能夠立國,便是因為跟烏蠻三十七部借兵,才推翻了楊幹貞大義寧國的政權。立國後的大理段氏為了穩定政局,實行政治聯姻,歷代王妃皇后皆在諸部女子中選娶,像段譽的母親刀白鳳就是擺夷族的。段譽立王語嫣為後,自然會招致聯盟諸部的不滿,因而不斷出現叛亂之事。如此一來,段譽為了穩固段氏政權,在群臣的建議下,就在諸部的女子再選娶至少一人,另立為妃。

然而這兩件事,卻同時為日後的奪嫡之爭,埋下了禍根。而最終血腥和殘酷的奪嫡之爭,之所以會爆發出來,還有一個誘因,那就是高氏出現了內部的爭權。

大理高氏,也是大理國政治繞不開的一個話題。當年段思平起兵討伐楊幹貞,時任鄯據守高方,幫他向烏蠻三十七部借兵,段思平始得建國稱帝。段思平建立大理之後,封高方為嶽侯,其領地遍及雲南大部地區,高氏一族自此成為大理國的權臣。後來楊義貞叛亂髮動政變,殺了大理國第十二世皇帝段廉義,太子段延慶因政變不知所蹤。之後得權臣高升泰起兵,會同天龍寺諸僧評定叛亂,擁立段正明為帝。

這裡小說的設定與歷史又有不同,歷史上段正明避位為僧後,高升泰曾竊國兩年,國號“大中”,臨終前才令其子高泰明,還政於段正明之弟段正淳,因此段正淳的大理國,在歷史上也稱“後大理國”。小說中,則是因段正淳已死,段譽是直接繼位段正明,並無高氏竊國一事。但段氏因高氏得以復興,始封高氏一門,世為相國,此後大理一切政令皆出其門,國人概稱之為“高國主”,段氏僅擁虛位而已,不時還出現避位為僧的無奈之舉。高氏位顯權重,將其子分封於國下各府主政其事,並世守其地。高升泰死後,其子高泰明繼位為相,段譽就是將梅蘭竹菊四劍其中一女,許配給了他的兒子。

"

有朋友問,許多人說段譽後來出家了,是真的嗎?羽菱君答是真的,歷史上的段譽後來就是避位出家了。又問,段譽的人生美滿,又娶了那麼多老婆,為何也要避位為僧?羽菱君又答,“因諸子內爭外叛,禪位為僧”,算是被逼的。朋友追問,能不能以小說的角度,結合歷史探討一下,到底為何會出現內爭外叛的局面,導致段譽出家了呢?既是探討小說,羽菱君便藉此開開腦洞,腦補一下其中的緣由吧。事先聲明,小說不同於歷史,以下言論,純屬胡扯之言,不必較真。

段譽人生美滿全是假象,立後風波,竟讓他的結局如此不堪

段譽這個人物,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便是後大理國宣仁帝段正嚴,也叫段和譽,金庸先生便是以之為原型,創造出了《天龍八部》中的段譽。歷史上的段譽在位長達四十年,活了九十四歲,是大理國曆代皇帝中在位最久,最長壽的帝王,這點新修版小說中的描述是一樣的,而且與小說結局中的描述一樣,歷史上的段譽,後來確實是出家了。

小說結局,經歷義兄蕭峰罹難之痛的段譽,帶著木婉清、鍾靈與西夏公主李清露所送的曉蕾和梅蘭竹菊四婢,返回了大理。之後立木婉清為貴妃、鍾靈為賢妃、曉蕾為淑妃,徵得梅蘭竹菊四姝首肯,並獲得虛竹夫婦認可,將她們分別許配於高泰明、華赫艮、巴天石等人之子。在位之初,國泰民安,四境清平,全國百姓都說段譽是個為民造福的好皇帝。在位四十年後,避位為僧,傳位於其子段正興。

據大理國史籍記載:大理(史稱“後理”)憲宗宣仁帝段譽,登基時年號“日新”,後改文治、永嘉、保天、廣運,共有五個年號,其後避位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傳位於其子段正興。段正興史稱“景宗正康帝”,次年改元“永貞”。他做了二十五年皇帝后,也避位為僧,傳位於其子。段正興之母姓名,史無記載,是木婉清、鍾靈、曉蕾,還是別位嬪妃所生,便不得而知。新修版《天龍八部•終章》

段譽人生美滿全是假象,立後風波,竟讓他的結局如此不堪

但是小說中並沒有言明段譽出家的原因,大理國的歷史卻有記載,而且段譽最終之所以避位,是心灰意冷之下作出避世決定。那就是諸子奪嫡,再加上天災人禍,讓他心力交碎。那麼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此事還要從他的立後風波說起。

按照大理國的記載,段譽的皇后乃是“天景端文孝德懿皇后王氏”,她也是《天龍八部》中王語嫣的原型,連載版小說叫王玉燕。這也就是說,雖然新修版小說中,金庸先生修改了王語嫣的歸宿,讓她回到了已經發瘋的慕容復身邊,但王語嫣最終還是會嫁給段譽,去當上大理國的皇后。這也是小說結尾,木婉清鍾靈等人僅是皇妃而不是皇后,而且金庸先生會安排王語嫣帶著慕容復去大理的原因。羽菱君猜測,金老之所以這麼修改,實際上就是為了促成段譽人生的另一件大事,那便是段譽後來的出家事件。

羽菱君認為,王語嫣回到了慕容復身邊,並將他和阿碧帶到了大理。但他們三人在大理,大約過了十年左右,慕容復就瘋病發作不治而死了。慕容復死後,一直救濟他們的段譽,便將王語嫣接了進宮,然後與之完婚,並將她封為皇后。也只有立王語嫣為皇后,木婉清鍾靈和曉蕾等人,才無異議。

段譽人生美滿全是假象,立後風波,竟讓他的結局如此不堪

可是王語嫣因在慕容復身邊,耽誤了這些年之後,已經是錯過了最佳的生育年齡,因此她在跟了段譽之後,並沒有為段譽生下一男半女。皇后並無所出,就意味著大理國的太子之位,是斷了嫡出一脈,再加上段譽長壽,並未急著立儲,也造成了太子之位空懸。這在哪朝哪代,都是註定會帶來嚴重影響的一件大事,段譽的大理自然也不例外。這件事,最終就演變成了大理王室的奪嫡之爭。而且也是當初由於段譽不顧群臣反對,一意立王語嫣為皇后,引起了大理烏蠻三十七部的不滿,才最終導致了三十七部的叛亂。

這是因為大理國,其實是個多民族多部落,近似聯盟式的國家。當年段思平能夠立國,便是因為跟烏蠻三十七部借兵,才推翻了楊幹貞大義寧國的政權。立國後的大理段氏為了穩定政局,實行政治聯姻,歷代王妃皇后皆在諸部女子中選娶,像段譽的母親刀白鳳就是擺夷族的。段譽立王語嫣為後,自然會招致聯盟諸部的不滿,因而不斷出現叛亂之事。如此一來,段譽為了穩固段氏政權,在群臣的建議下,就在諸部的女子再選娶至少一人,另立為妃。

然而這兩件事,卻同時為日後的奪嫡之爭,埋下了禍根。而最終血腥和殘酷的奪嫡之爭,之所以會爆發出來,還有一個誘因,那就是高氏出現了內部的爭權。

大理高氏,也是大理國政治繞不開的一個話題。當年段思平起兵討伐楊幹貞,時任鄯據守高方,幫他向烏蠻三十七部借兵,段思平始得建國稱帝。段思平建立大理之後,封高方為嶽侯,其領地遍及雲南大部地區,高氏一族自此成為大理國的權臣。後來楊義貞叛亂髮動政變,殺了大理國第十二世皇帝段廉義,太子段延慶因政變不知所蹤。之後得權臣高升泰起兵,會同天龍寺諸僧評定叛亂,擁立段正明為帝。

這裡小說的設定與歷史又有不同,歷史上段正明避位為僧後,高升泰曾竊國兩年,國號“大中”,臨終前才令其子高泰明,還政於段正明之弟段正淳,因此段正淳的大理國,在歷史上也稱“後大理國”。小說中,則是因段正淳已死,段譽是直接繼位段正明,並無高氏竊國一事。但段氏因高氏得以復興,始封高氏一門,世為相國,此後大理一切政令皆出其門,國人概稱之為“高國主”,段氏僅擁虛位而已,不時還出現避位為僧的無奈之舉。高氏位顯權重,將其子分封於國下各府主政其事,並世守其地。高升泰死後,其子高泰明繼位為相,段譽就是將梅蘭竹菊四劍其中一女,許配給了他的兒子。

段譽人生美滿全是假象,立後風波,竟讓他的結局如此不堪

然而段譽繼位之後,大理國雖政治清明,但國運實際上卻不昌平。除了小說中有說到的一場天花瘟疫之外,在他繼位的三年後,還爆發了一場大地震。據記載,這場大地震“損十六寺,壞民居無數”。更動盪的是,不久之後東方烏蠻三十七部,又發生叛亂,段譽令高泰明用兵平定,但此後皆有復叛。高泰明死後,高氏內部就出現了爭權的內訌,朝局因此更加動亂。段譽面對高氏爭權,再加上諸部不斷反叛,只能不斷委高氏以重任,他雖勵精圖治四十年,卻始終改變不了高氏專國的局面。

《滇雲歷年傳》雲:“正嚴(段譽)即勵精圖治且四十年之久,究亦不能挽回萬一,蓋勢之所趨如水之就下,回狂障決不可得矣。”

但最讓段譽心力交碎的,卻是高氏的內部爭權,所引發的諸皇子奪嫡之爭。正如前面所說,太子之位斷了嫡出之脈,懸而未定。諸妃中,部落選娶的妃子有子嗣,木婉清、鍾靈和曉蕾三妃,也皆有所出。內部爭權愈演愈烈的高氏諸勢力,為了掌權,皆將目光轉向了太子一位,於是各扶植一位皇子進行爭儲,再加上諸部的干涉,一場骨肉相殘的奪嫡大戰,就在段譽的後半生爆發了。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爾虞我詐,最終皇子段正興在血腥與殘酷的奪嫡之爭中勝出,被段譽立為太子。

"

有朋友問,許多人說段譽後來出家了,是真的嗎?羽菱君答是真的,歷史上的段譽後來就是避位出家了。又問,段譽的人生美滿,又娶了那麼多老婆,為何也要避位為僧?羽菱君又答,“因諸子內爭外叛,禪位為僧”,算是被逼的。朋友追問,能不能以小說的角度,結合歷史探討一下,到底為何會出現內爭外叛的局面,導致段譽出家了呢?既是探討小說,羽菱君便藉此開開腦洞,腦補一下其中的緣由吧。事先聲明,小說不同於歷史,以下言論,純屬胡扯之言,不必較真。

段譽人生美滿全是假象,立後風波,竟讓他的結局如此不堪

段譽這個人物,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便是後大理國宣仁帝段正嚴,也叫段和譽,金庸先生便是以之為原型,創造出了《天龍八部》中的段譽。歷史上的段譽在位長達四十年,活了九十四歲,是大理國曆代皇帝中在位最久,最長壽的帝王,這點新修版小說中的描述是一樣的,而且與小說結局中的描述一樣,歷史上的段譽,後來確實是出家了。

小說結局,經歷義兄蕭峰罹難之痛的段譽,帶著木婉清、鍾靈與西夏公主李清露所送的曉蕾和梅蘭竹菊四婢,返回了大理。之後立木婉清為貴妃、鍾靈為賢妃、曉蕾為淑妃,徵得梅蘭竹菊四姝首肯,並獲得虛竹夫婦認可,將她們分別許配於高泰明、華赫艮、巴天石等人之子。在位之初,國泰民安,四境清平,全國百姓都說段譽是個為民造福的好皇帝。在位四十年後,避位為僧,傳位於其子段正興。

據大理國史籍記載:大理(史稱“後理”)憲宗宣仁帝段譽,登基時年號“日新”,後改文治、永嘉、保天、廣運,共有五個年號,其後避位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傳位於其子段正興。段正興史稱“景宗正康帝”,次年改元“永貞”。他做了二十五年皇帝后,也避位為僧,傳位於其子。段正興之母姓名,史無記載,是木婉清、鍾靈、曉蕾,還是別位嬪妃所生,便不得而知。新修版《天龍八部•終章》

段譽人生美滿全是假象,立後風波,竟讓他的結局如此不堪

但是小說中並沒有言明段譽出家的原因,大理國的歷史卻有記載,而且段譽最終之所以避位,是心灰意冷之下作出避世決定。那就是諸子奪嫡,再加上天災人禍,讓他心力交碎。那麼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此事還要從他的立後風波說起。

按照大理國的記載,段譽的皇后乃是“天景端文孝德懿皇后王氏”,她也是《天龍八部》中王語嫣的原型,連載版小說叫王玉燕。這也就是說,雖然新修版小說中,金庸先生修改了王語嫣的歸宿,讓她回到了已經發瘋的慕容復身邊,但王語嫣最終還是會嫁給段譽,去當上大理國的皇后。這也是小說結尾,木婉清鍾靈等人僅是皇妃而不是皇后,而且金庸先生會安排王語嫣帶著慕容復去大理的原因。羽菱君猜測,金老之所以這麼修改,實際上就是為了促成段譽人生的另一件大事,那便是段譽後來的出家事件。

羽菱君認為,王語嫣回到了慕容復身邊,並將他和阿碧帶到了大理。但他們三人在大理,大約過了十年左右,慕容復就瘋病發作不治而死了。慕容復死後,一直救濟他們的段譽,便將王語嫣接了進宮,然後與之完婚,並將她封為皇后。也只有立王語嫣為皇后,木婉清鍾靈和曉蕾等人,才無異議。

段譽人生美滿全是假象,立後風波,竟讓他的結局如此不堪

可是王語嫣因在慕容復身邊,耽誤了這些年之後,已經是錯過了最佳的生育年齡,因此她在跟了段譽之後,並沒有為段譽生下一男半女。皇后並無所出,就意味著大理國的太子之位,是斷了嫡出一脈,再加上段譽長壽,並未急著立儲,也造成了太子之位空懸。這在哪朝哪代,都是註定會帶來嚴重影響的一件大事,段譽的大理自然也不例外。這件事,最終就演變成了大理王室的奪嫡之爭。而且也是當初由於段譽不顧群臣反對,一意立王語嫣為皇后,引起了大理烏蠻三十七部的不滿,才最終導致了三十七部的叛亂。

這是因為大理國,其實是個多民族多部落,近似聯盟式的國家。當年段思平能夠立國,便是因為跟烏蠻三十七部借兵,才推翻了楊幹貞大義寧國的政權。立國後的大理段氏為了穩定政局,實行政治聯姻,歷代王妃皇后皆在諸部女子中選娶,像段譽的母親刀白鳳就是擺夷族的。段譽立王語嫣為後,自然會招致聯盟諸部的不滿,因而不斷出現叛亂之事。如此一來,段譽為了穩固段氏政權,在群臣的建議下,就在諸部的女子再選娶至少一人,另立為妃。

然而這兩件事,卻同時為日後的奪嫡之爭,埋下了禍根。而最終血腥和殘酷的奪嫡之爭,之所以會爆發出來,還有一個誘因,那就是高氏出現了內部的爭權。

大理高氏,也是大理國政治繞不開的一個話題。當年段思平起兵討伐楊幹貞,時任鄯據守高方,幫他向烏蠻三十七部借兵,段思平始得建國稱帝。段思平建立大理之後,封高方為嶽侯,其領地遍及雲南大部地區,高氏一族自此成為大理國的權臣。後來楊義貞叛亂髮動政變,殺了大理國第十二世皇帝段廉義,太子段延慶因政變不知所蹤。之後得權臣高升泰起兵,會同天龍寺諸僧評定叛亂,擁立段正明為帝。

這裡小說的設定與歷史又有不同,歷史上段正明避位為僧後,高升泰曾竊國兩年,國號“大中”,臨終前才令其子高泰明,還政於段正明之弟段正淳,因此段正淳的大理國,在歷史上也稱“後大理國”。小說中,則是因段正淳已死,段譽是直接繼位段正明,並無高氏竊國一事。但段氏因高氏得以復興,始封高氏一門,世為相國,此後大理一切政令皆出其門,國人概稱之為“高國主”,段氏僅擁虛位而已,不時還出現避位為僧的無奈之舉。高氏位顯權重,將其子分封於國下各府主政其事,並世守其地。高升泰死後,其子高泰明繼位為相,段譽就是將梅蘭竹菊四劍其中一女,許配給了他的兒子。

段譽人生美滿全是假象,立後風波,竟讓他的結局如此不堪

然而段譽繼位之後,大理國雖政治清明,但國運實際上卻不昌平。除了小說中有說到的一場天花瘟疫之外,在他繼位的三年後,還爆發了一場大地震。據記載,這場大地震“損十六寺,壞民居無數”。更動盪的是,不久之後東方烏蠻三十七部,又發生叛亂,段譽令高泰明用兵平定,但此後皆有復叛。高泰明死後,高氏內部就出現了爭權的內訌,朝局因此更加動亂。段譽面對高氏爭權,再加上諸部不斷反叛,只能不斷委高氏以重任,他雖勵精圖治四十年,卻始終改變不了高氏專國的局面。

《滇雲歷年傳》雲:“正嚴(段譽)即勵精圖治且四十年之久,究亦不能挽回萬一,蓋勢之所趨如水之就下,回狂障決不可得矣。”

但最讓段譽心力交碎的,卻是高氏的內部爭權,所引發的諸皇子奪嫡之爭。正如前面所說,太子之位斷了嫡出之脈,懸而未定。諸妃中,部落選娶的妃子有子嗣,木婉清、鍾靈和曉蕾三妃,也皆有所出。內部爭權愈演愈烈的高氏諸勢力,為了掌權,皆將目光轉向了太子一位,於是各扶植一位皇子進行爭儲,再加上諸部的干涉,一場骨肉相殘的奪嫡大戰,就在段譽的後半生爆發了。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爾虞我詐,最終皇子段正興在血腥與殘酷的奪嫡之爭中勝出,被段譽立為太子。

段譽人生美滿全是假象,立後風波,竟讓他的結局如此不堪

段正興應為淑妃曉蕾所生,因為他得到了高泰明的孫子高量成的支持。前面說過,段譽曾將靈鷲宮四婢的其中一女,許配給高泰明的兒子,這高量成,正是四女中的梅劍與高泰明的兒子高明量所生。因為梅劍是靈鷲宮而來,段譽許配之時,肯定是將她設定為出身西夏王室,以配高氏。而淑妃曉蕾乃是西夏公主侍女,同樣也代表西夏王室。有了這層關係,高量成自然而然的,成為段正興奪嫡的依靠勢力,當然也是為高量成所控制。高量成曾因平烏蠻三十七部的叛亂有功,封“護法公”而接相位,在他的大力扶植之下,段正興最終才在皇位之爭中勝出。

面對諸子內爭,諸部外叛,再加上天災不斷,心力交碎的段譽,開始有了避世之心,再加上王語嫣的去世,不久之後,就將大位傳給了段正興,出家為僧去了。

可見,段譽當初將王語嫣立為皇后,無疑是成了這場內亂和外叛的導火線,金庸先生很可能也是因為這段歷史,才將王語嫣安排回慕容復的身邊,為的就是耽誤她幾年,好錯過生育年齡,造成跟了段譽之後無出,演變成最後的奪嫡之爭。這也是金庸先生會寫,段正興之母姓名,史無記載,是木婉清、鍾靈、曉蕾,還是別位嬪妃所生,便不得而知這句話的原因。

"

有朋友問,許多人說段譽後來出家了,是真的嗎?羽菱君答是真的,歷史上的段譽後來就是避位出家了。又問,段譽的人生美滿,又娶了那麼多老婆,為何也要避位為僧?羽菱君又答,“因諸子內爭外叛,禪位為僧”,算是被逼的。朋友追問,能不能以小說的角度,結合歷史探討一下,到底為何會出現內爭外叛的局面,導致段譽出家了呢?既是探討小說,羽菱君便藉此開開腦洞,腦補一下其中的緣由吧。事先聲明,小說不同於歷史,以下言論,純屬胡扯之言,不必較真。

段譽人生美滿全是假象,立後風波,竟讓他的結局如此不堪

段譽這個人物,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便是後大理國宣仁帝段正嚴,也叫段和譽,金庸先生便是以之為原型,創造出了《天龍八部》中的段譽。歷史上的段譽在位長達四十年,活了九十四歲,是大理國曆代皇帝中在位最久,最長壽的帝王,這點新修版小說中的描述是一樣的,而且與小說結局中的描述一樣,歷史上的段譽,後來確實是出家了。

小說結局,經歷義兄蕭峰罹難之痛的段譽,帶著木婉清、鍾靈與西夏公主李清露所送的曉蕾和梅蘭竹菊四婢,返回了大理。之後立木婉清為貴妃、鍾靈為賢妃、曉蕾為淑妃,徵得梅蘭竹菊四姝首肯,並獲得虛竹夫婦認可,將她們分別許配於高泰明、華赫艮、巴天石等人之子。在位之初,國泰民安,四境清平,全國百姓都說段譽是個為民造福的好皇帝。在位四十年後,避位為僧,傳位於其子段正興。

據大理國史籍記載:大理(史稱“後理”)憲宗宣仁帝段譽,登基時年號“日新”,後改文治、永嘉、保天、廣運,共有五個年號,其後避位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傳位於其子段正興。段正興史稱“景宗正康帝”,次年改元“永貞”。他做了二十五年皇帝后,也避位為僧,傳位於其子。段正興之母姓名,史無記載,是木婉清、鍾靈、曉蕾,還是別位嬪妃所生,便不得而知。新修版《天龍八部•終章》

段譽人生美滿全是假象,立後風波,竟讓他的結局如此不堪

但是小說中並沒有言明段譽出家的原因,大理國的歷史卻有記載,而且段譽最終之所以避位,是心灰意冷之下作出避世決定。那就是諸子奪嫡,再加上天災人禍,讓他心力交碎。那麼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此事還要從他的立後風波說起。

按照大理國的記載,段譽的皇后乃是“天景端文孝德懿皇后王氏”,她也是《天龍八部》中王語嫣的原型,連載版小說叫王玉燕。這也就是說,雖然新修版小說中,金庸先生修改了王語嫣的歸宿,讓她回到了已經發瘋的慕容復身邊,但王語嫣最終還是會嫁給段譽,去當上大理國的皇后。這也是小說結尾,木婉清鍾靈等人僅是皇妃而不是皇后,而且金庸先生會安排王語嫣帶著慕容復去大理的原因。羽菱君猜測,金老之所以這麼修改,實際上就是為了促成段譽人生的另一件大事,那便是段譽後來的出家事件。

羽菱君認為,王語嫣回到了慕容復身邊,並將他和阿碧帶到了大理。但他們三人在大理,大約過了十年左右,慕容復就瘋病發作不治而死了。慕容復死後,一直救濟他們的段譽,便將王語嫣接了進宮,然後與之完婚,並將她封為皇后。也只有立王語嫣為皇后,木婉清鍾靈和曉蕾等人,才無異議。

段譽人生美滿全是假象,立後風波,竟讓他的結局如此不堪

可是王語嫣因在慕容復身邊,耽誤了這些年之後,已經是錯過了最佳的生育年齡,因此她在跟了段譽之後,並沒有為段譽生下一男半女。皇后並無所出,就意味著大理國的太子之位,是斷了嫡出一脈,再加上段譽長壽,並未急著立儲,也造成了太子之位空懸。這在哪朝哪代,都是註定會帶來嚴重影響的一件大事,段譽的大理自然也不例外。這件事,最終就演變成了大理王室的奪嫡之爭。而且也是當初由於段譽不顧群臣反對,一意立王語嫣為皇后,引起了大理烏蠻三十七部的不滿,才最終導致了三十七部的叛亂。

這是因為大理國,其實是個多民族多部落,近似聯盟式的國家。當年段思平能夠立國,便是因為跟烏蠻三十七部借兵,才推翻了楊幹貞大義寧國的政權。立國後的大理段氏為了穩定政局,實行政治聯姻,歷代王妃皇后皆在諸部女子中選娶,像段譽的母親刀白鳳就是擺夷族的。段譽立王語嫣為後,自然會招致聯盟諸部的不滿,因而不斷出現叛亂之事。如此一來,段譽為了穩固段氏政權,在群臣的建議下,就在諸部的女子再選娶至少一人,另立為妃。

然而這兩件事,卻同時為日後的奪嫡之爭,埋下了禍根。而最終血腥和殘酷的奪嫡之爭,之所以會爆發出來,還有一個誘因,那就是高氏出現了內部的爭權。

大理高氏,也是大理國政治繞不開的一個話題。當年段思平起兵討伐楊幹貞,時任鄯據守高方,幫他向烏蠻三十七部借兵,段思平始得建國稱帝。段思平建立大理之後,封高方為嶽侯,其領地遍及雲南大部地區,高氏一族自此成為大理國的權臣。後來楊義貞叛亂髮動政變,殺了大理國第十二世皇帝段廉義,太子段延慶因政變不知所蹤。之後得權臣高升泰起兵,會同天龍寺諸僧評定叛亂,擁立段正明為帝。

這裡小說的設定與歷史又有不同,歷史上段正明避位為僧後,高升泰曾竊國兩年,國號“大中”,臨終前才令其子高泰明,還政於段正明之弟段正淳,因此段正淳的大理國,在歷史上也稱“後大理國”。小說中,則是因段正淳已死,段譽是直接繼位段正明,並無高氏竊國一事。但段氏因高氏得以復興,始封高氏一門,世為相國,此後大理一切政令皆出其門,國人概稱之為“高國主”,段氏僅擁虛位而已,不時還出現避位為僧的無奈之舉。高氏位顯權重,將其子分封於國下各府主政其事,並世守其地。高升泰死後,其子高泰明繼位為相,段譽就是將梅蘭竹菊四劍其中一女,許配給了他的兒子。

段譽人生美滿全是假象,立後風波,竟讓他的結局如此不堪

然而段譽繼位之後,大理國雖政治清明,但國運實際上卻不昌平。除了小說中有說到的一場天花瘟疫之外,在他繼位的三年後,還爆發了一場大地震。據記載,這場大地震“損十六寺,壞民居無數”。更動盪的是,不久之後東方烏蠻三十七部,又發生叛亂,段譽令高泰明用兵平定,但此後皆有復叛。高泰明死後,高氏內部就出現了爭權的內訌,朝局因此更加動亂。段譽面對高氏爭權,再加上諸部不斷反叛,只能不斷委高氏以重任,他雖勵精圖治四十年,卻始終改變不了高氏專國的局面。

《滇雲歷年傳》雲:“正嚴(段譽)即勵精圖治且四十年之久,究亦不能挽回萬一,蓋勢之所趨如水之就下,回狂障決不可得矣。”

但最讓段譽心力交碎的,卻是高氏的內部爭權,所引發的諸皇子奪嫡之爭。正如前面所說,太子之位斷了嫡出之脈,懸而未定。諸妃中,部落選娶的妃子有子嗣,木婉清、鍾靈和曉蕾三妃,也皆有所出。內部爭權愈演愈烈的高氏諸勢力,為了掌權,皆將目光轉向了太子一位,於是各扶植一位皇子進行爭儲,再加上諸部的干涉,一場骨肉相殘的奪嫡大戰,就在段譽的後半生爆發了。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爾虞我詐,最終皇子段正興在血腥與殘酷的奪嫡之爭中勝出,被段譽立為太子。

段譽人生美滿全是假象,立後風波,竟讓他的結局如此不堪

段正興應為淑妃曉蕾所生,因為他得到了高泰明的孫子高量成的支持。前面說過,段譽曾將靈鷲宮四婢的其中一女,許配給高泰明的兒子,這高量成,正是四女中的梅劍與高泰明的兒子高明量所生。因為梅劍是靈鷲宮而來,段譽許配之時,肯定是將她設定為出身西夏王室,以配高氏。而淑妃曉蕾乃是西夏公主侍女,同樣也代表西夏王室。有了這層關係,高量成自然而然的,成為段正興奪嫡的依靠勢力,當然也是為高量成所控制。高量成曾因平烏蠻三十七部的叛亂有功,封“護法公”而接相位,在他的大力扶植之下,段正興最終才在皇位之爭中勝出。

面對諸子內爭,諸部外叛,再加上天災不斷,心力交碎的段譽,開始有了避世之心,再加上王語嫣的去世,不久之後,就將大位傳給了段正興,出家為僧去了。

可見,段譽當初將王語嫣立為皇后,無疑是成了這場內亂和外叛的導火線,金庸先生很可能也是因為這段歷史,才將王語嫣安排回慕容復的身邊,為的就是耽誤她幾年,好錯過生育年齡,造成跟了段譽之後無出,演變成最後的奪嫡之爭。這也是金庸先生會寫,段正興之母姓名,史無記載,是木婉清、鍾靈、曉蕾,還是別位嬪妃所生,便不得而知這句話的原因。

段譽人生美滿全是假象,立後風波,竟讓他的結局如此不堪

當然了,以上這些,純屬羽菱君個人胡扯之言,純屬為解釋段譽諸皇子,為何會出現奪嫡之爭而開的腦洞,並非史實,僅當小說解讀的娛樂,不必較真,不喜勿噴。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