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升要花很多錢?誰說的!3個策略幫你0成本改變心服口服!

動物 日本 跳槽那些事兒 李羽毛兒 2019-05-20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裡,英國聖公會主教的墓碑上寫著這樣的一段話:

“當我年輕自由的時候,我的想像力沒有任何侷限,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漸漸成熟明智的時候,我發現這個世界是不可能改變的,於是我將眼光放得短淺了一些,那就只改變我的國家吧! 但我的國家似乎也是我無法改變的。當我到了遲暮之年,抱著最後一絲努力的希望,我決定只改變我的家庭、我親近的人——但是,唉!他們根本不接受改變。

現在在我臨終之際,我才突然意識到:如果起初我只改變自己,接著我就可以依次改變我的家人;然後,在他們的激發和鼓勵下,我也許就能改變我的國家。再接下來,誰又知道呢,也許我連整個世界都可以改變。”

主教的這段墓誌銘,道出了他一生的感悟:與其改變他人,不如改變自己。可是,如果想要自我提升,改變自己真的就很簡單麼?恐怕也未必。

自我提升要花很多錢?誰說的!3個策略幫你0成本改變心服口服!

改變自己這件事其實也沒想象的那樣簡單

行動受其結果影響,但只有前提條件無法讓行動堅持下去

上週五,我將新接到的項目報告佈置給小崔,要他在昨天下班前給我提交一份項目大綱,小崔滿口答應,但昨天下班前我提起這件事時,小崔卻對我說,這個項目難度太大,他收集資料浪費了很多時間,大綱還沒動筆寫。

事實上,據我瞭解,小崔並非如他所說,這個項目卡在了難度上,而是他最近提交上來的多個項目大綱質量都太差,我看到後直接擱置,連修改意見都沒返給他,導致他沒有了工作積極性。

日本作家石田淳在《從行動開始:自我管理的科學》一書中,提出了行動科學管理術,這一自我管理術利用“ABC模型”的概念來解釋人的行為和結果之間的關係,其中,將合理獎勵這部分看作是結果。

A=Antecedent(前提條件)B=Behavior(行動)C=Conseguence(結果)

自我提升要花很多錢?誰說的!3個策略幫你0成本改變心服口服!

小崔沒有提交項目大綱的真正原因,並不是他所說的那個。

我們還以小崔提交項目大綱這項工作為例,比如,我要求小崔提交項目報告,這個指令就是A前提條件,小崔做好項目報告交給我,就是B行動,之後,小崔面臨著兩種C結果,一是我對這份報告很滿意,給了小崔肯定和鼓勵,二是我將這份報告束之高閣,沒有給小崔任何反饋。

目前,小崔面臨的就是第二種結果,沒有得到上司的正向反饋結果,那麼,可以想見,下次我再對小崔佈置類似的工作任務時,小崔給我的回覆應該還是沒有做好。

正向激勵對行為有一定刺激作用,但總是“積極思考”也沒有太大效果

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創始人斯金納曾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在實驗中,他將一隻小鼠放在他特製的斯金納箱中,這個箱子裡有一個特製的機關,機關的一頭是一個槓桿,另一頭,則連接著一個釋放食物的小孔。

小鼠在箱子裡亂竄,偶然碰到槓桿,就會有食物掉落,重複幾次這個過程之後,小鼠發現,只要去壓槓桿,就會有食物出來,於是小鼠就會不斷觸碰槓桿。接著,斯金納重新改變了斯金納箱的裝置,讓小鼠壓三次槓桿才會得到食物。在這種情況下,小鼠依然不知疲倦地去壓槓桿。接下來,斯金納又改變了設定:按壓多少次槓桿能得到獎勵,完全隨機。結果,小鼠更加瘋狂地去觸碰槓桿。

自我提升要花很多錢?誰說的!3個策略幫你0成本改變心服口服!

斯金納實驗結果對人類行為的研究意義重大

通過這個實驗,斯金納認定動物的行為是伴隨著強化作用的刺激而進行的,而且,不定時的回報普遍比定時的回報要更讓動物上癮。後來的心理學家,在斯金納理論的基礎上進行了延伸,認為人類的行為也受其結果的影響。當我們通過合理的獎勵來激勵行為時,往往會更有效果。

而所謂合理的獎勵,一般會包含內外兩種因素的刺激,一是斯金納實驗中提到的外部獎勵,還有一種是我們自己頭腦中的內部激勵——“積極思考”。

還說小崔提交項目大綱這件事,一方面,如果小崔之前交給我的項目大綱,我都有提出他做得不好的地方,並要求他進行修改,並在後面肯定他的修改和進步,那麼,我之後對他佈置的工作任務,他應該就不會用消極拖延的方式來處理。另一方面,如果小崔自己頭腦中有“積極思考”的意識,激勵自己無論領導是否給到反饋,都應該把新的工作做好,那他也就不用給自己找拙劣的藉口。

但隨著人類認知科學的不斷髮展,科學家們發現,人類並不是能夠時刻保持“積極思考”的生物,而且,長期強迫自己“積極思考”還會和自己的真實想法出現衝突,從而導致精神方面出現問題。

自我提升要花很多錢?誰說的!3個策略幫你0成本改變心服口服!

讓人類長期保持積極思考,是十分不現實也不人性的。

3個策略0成本,輕鬆幫你完成改變和提升

《歐洲社會心理學雜誌》上曾發表過一項研究,研究結果表明,一個行為變成習慣所需的時間平均為66天,不同的行為所需時間相差很大,從18天到254天不等。也就是說,這個研究結果給我們同時帶來了壞消息和好消息,壞消息是,那些動不動宣稱21天就能改變行為的說法並不靠譜,而好消息是,習慣沒有“開關鍵”,只要你行動起來、堅持下去,總有一天你能改變行為養成新習慣。

1、用“MORS法則”衡量目標行為,之後再去行動

我們之所以總是困在想法中,無法實現躍升,很可能是因為,我們的想法太籠統,目標太模糊。比如,這些想法我們很多人都曾有過:“我想成為有成就的人”“我想擺脫消極的思考方法,積極地生活下去”“我想改掉壞習慣”,如果仔細思考一下,我們就會發現,這些目標並不具有驅動力。

行動科學管理術只承認那些符合“MORS法則”定義的行動,這一法則包含四個要素:

M=Measured(可測評)

O=Observable(可觀察)

R=Reliable(可信任)

S=Specific(可明確化)

只有包含這四個要素的目標,才是能夠指導人們行動的目標,而類似於“努力去做”“總之先加油”的想法,都是不具有可行性的目標。長期用這種目標激勵自己,只會讓自己感覺更加迷茫。

自我提升要花很多錢?誰說的!3個策略幫你0成本改變心服口服!

設定目標前,先用“MORS法則”進行衡量,之後再去行動。

2、不過分關注做不到的事,用ACT“正念法”思考

有研究表明,我們的大腦中,每天都會浮現700次負面信息,而且我們還經常會將負面信息放大。石田淳認為,我們過分關注那些做不到的事,會讓我們感到沮喪且喪失行動力,根本原因並不是因為“做不到”,而是在於我們“不肯原諒自己”,因為不肯原諒自己,這種狹隘的態度會給我們造成多餘的壓力,使我們本來能夠做到的事情都做不到了。

正確的做法是,要用“正念法”思考,即當發生某件事情時,只將意識集中在“眼前的事實”上,排除多餘的印象、思考、喜惡,只接受其最真實的狀態。

比如,今天給同事發郵件對方沒有回覆,正念法就是隻認識到“同事沒有回覆”,不要想“同事是不是對我有意見?”“是不是我的郵件沒有寫清楚!”正念法不僅在心理學領域廣泛應用,在谷歌等大型企業,在對員工進行自我管理培訓時也都會用到。

自我提升要花很多錢?誰說的!3個策略幫你0成本改變心服口服!

2007年穀歌公司為了提高員工專注度和創造力,全員培訓中都使用了正念法。

3、新行動從“三”開始循序漸進養成習慣

在傳統文化中,三是一個神奇的數字,《道德經》中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在人類行為中,“三”也是一個重要的節點,一般來說,人們在做事情時,三件事情同時做,就會達到注意力的極限。

同樣,“行動科學管理術”認為,“培養新的行動習慣時,最多不要超過三個”。一般,在企業新員工培訓時,首先要從簡單的三個開始,當新員工能夠熟練掌握這三項工作內容後,才會繼續教他接下來的事。根據這一規律,如果你想要學習一項新的技能,做好每天只要做三個主要動作;想要養成運動的習慣,最好每週鍛鍊三天。

之所以這樣會收效最大,因為人類的大腦非常需要即時性的獎賞,也就是每完成一件小事,大腦會感受到“我做到了”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會給人類帶來快樂,體會到成就感。

自我提升要花很多錢?誰說的!3個策略幫你0成本改變心服口服!

從三開始,讓自己的行動養成習慣。

當今職場,每一位懂得精進與自我提升的職場人,都要在改變自己上下功夫、花力氣,與其盲目為自己勵志,不如走出固有認知找到切實有效的方法。行動科學管理術提出的以上三個策略,可以嘗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