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美國看中國!外媒:中國在東盟的影響力“比世紀初大十倍”

東盟 美國 馬尼拉 王毅 上海觀察 上海觀察 2017-08-27

瑞士《新蘇黎世報》網站8月23日刊文稱,中國如今在東南亞的影響力比本世紀初大將近10倍。當時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雙邊貿易額約為410億美元。2016年這一數字已達4522億美元,佔東盟國家外貿總額的16.1%,中國繼續成為東盟最重要的貿易伙伴

中國從亞洲金融危機結束後,穩固了作為東南亞國家重要經貿夥伴的地位。不過,有些根本上的東西發生了改變:以前東南亞國家著魔般注視美國的經濟發展,如今卻將目光更多投向中國

外交舞臺上也發生了一些事情。東盟國家政府越來越明顯地尋求在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維持平衡。一些人——比如菲律賓的杜特爾特——對此高調錶態。而諸如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政治家則持觀望態度並保持中立。緬甸和印度尼西亞也屬於後者,出於歷史原因,它們也會將印度納入考量。

“敵人開闔,必亟入之。”這是《孫子兵法》中的一句話。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後,中國並沒有耽擱太久。北京發起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面向從印度、韓國直至澳大利亞的區域。在一定程度上,中國一夜之間就毫不費力地獲得了該地區的自由貿易代言人身份。

文章稱,中國的經濟魅力攻勢——它也藉此向東盟國家承諾未來的經濟繁榮——遠達湄公河流域、東南亞諸島和安達曼海以外。

延伸閱讀

中美在東盟角力美國為何落敗?俄媒:東盟做出聰明抉擇

俄新社8月8日稱,在亞洲最重要的年度外交平臺上,北京與華盛頓經年不變,一直是當仁不讓的主角。它們在所謂的“東盟周”上相互角力,今年亦不例外,只是主場變作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而已。

在“東盟周”期間,東盟10國外長先是內部開會,彼此達成共識,而後出席各類會議、論壇和對話,傾聽非本地區夥伴國如北京、華盛頓、莫斯科等逐一或是共同闡述觀點與看法。上述程序相當重要,因為東盟藉此對外表明,東南亞國家民眾才是地區之主,而其他國家只是應邀而來的賓客。

此次馬尼拉“東盟周”的主角非中國外長王毅莫屬。王毅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都談到了兩國聯合提出的“雙暫停”倡議,即朝鮮暫停所有核導開發活動,美韓暫停針對朝鮮的大規模聯合軍演。

反觀美國,跟過去一樣,除了在衝突時給予籠統的支持(並非直接參與),它無法向東盟國家提供什麼。然而,中國在此期間已躍升為東盟的第二大經濟夥伴,排名第一的也不是美國,而是東盟內部的貿易。馬尼拉當然是中國外交的勝利,這與東盟機制的特殊之處不無關係,即一國可以阻撓其他9國的決定獲得通過。

題圖說明:當地時間8月7日,外交部長王毅出席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東盟與中日韓(10+3)外長會。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參考消息。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