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藍天救援隊凱旋 赴塔什庫爾乾地震災區救援4天

地震 藥品 戶外運動 時政 和田日報 2017-05-22

5月11日凌晨5時58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發生5.5級地震。災情發生後,來自四面八方的多個志願者組織趕赴災區救援。其中包括一支來自和田的救援小分隊——和田藍天救援隊。

和田藍天救援隊凱旋 赴塔什庫爾乾地震災區救援4天

“黃金72小時”大搜救

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在地區地震局的支持下,和田藍天救援隊副隊長、綜合組長吾爾開西·買提尼亞孜帶隊,搜索組長廖和清、醫療組長馬鵬(醫生)和隊員鄧林國共4人,組成地震災區救援隊,攜帶救援裝備和價值8000多元的急救藥品,行程800餘公里,歷時10小時,前往塔什庫爾乾地震災區,開展“黃金72小時”大搜救。

和田藍天救援隊凱旋 赴塔什庫爾乾地震災區救援4天

塔什庫爾乾地震災區海拔3500米,救援隊員都出現了高原反應。可面對現場嚴重的受災情況,大家顧不上適應環境,立即投入工作。“我們可以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協助當地救援力量實施搜救,排查餘震險情。”吾爾開西說。

和田藍天救援隊凱旋 赴塔什庫爾乾地震災區救援4天

12日,震後第二天,清晨的空氣中還滿是寒意,部分水窪處還結有薄冰。早起的救援隊分兩路,一路在地震現場設置醫療救助點,負責給受災群眾包紮傷口,發放藥品。一路隊員繼續協助當地救災力量排查餘震險情,搬運整理捐贈物資,整理受災物品。

13日,震後第三天,災區群眾已全部搬離所住房屋,轉移到空曠地區安置。吾爾開西說:“多數災民都不會搭建帳篷,我們都經過專業培訓和實際操作練習,幫助群眾搬運、搭建帳篷成為了救援隊的主要任務。”

和田藍天救援隊凱旋 赴塔什庫爾乾地震災區救援4天

15時40分,當地救援指揮中心又下派新任務,離所在安置點5公里處,有一戶牧民房屋倒塌,財物被埋,家裡沒有勞動力,需要救援隊前去幫忙清理財物。在清理財物時,吾爾開西在倒塌的房屋角落救出了一隻受驚的小貓。“我認為生命都是平等的。”吾爾開西的理由很簡單。

16時10分,剛完成清理任務,救援隊再次接到緊急任務,需要帶8頂帳蓬,趕往25公里外海拔3558米的山上,設置新的安置點。

和田藍天救援隊凱旋 赴塔什庫爾乾地震災區救援4天

“為了儘快安撫受災群眾,掌握受災情況,我們立即行動,20多分鐘就到達目的地,與受災群眾溝通並排查災情。隨後選好安全安置點,開始搭建帳篷。”吾爾開西說。23時,最後一頂帳篷搭建完畢,當天的救援任務完成了。

14日,震後第四天,災區群眾已基本安置妥當,生活物資已發放到位,生活秩序已恢復正常。18時20分,救援隊將剩餘藥品捐贈給當地醫療機構後,完成此次救援任務,撤離災區。

15日凌晨3時40分,歷經4天救援行動後,和田藍天救援隊4名隊員安全抵達和田市。

一次跨越民族的認親

回到和田,隊員們投入各自忙碌的工作中,直到5月17日,此次帶隊的吾爾開西才抽出時間接受記者採訪。

回憶起那段經歷,吾爾開西說:“儘管每天至少要工作18個小時,我們還是圓滿地完成了此次救援任務。尤其是想起我們離開時,當地部門及災區群眾給我們的稱讚,讓我覺得再辛苦也值得。”

和田藍天救援隊凱旋 赴塔什庫爾乾地震災區救援4天

在地震災區,吾爾開西認10歲的塔吉克族小女孩拜爾娜汗·乃再爾夏作女兒,並承諾長期資助她。

“在救援時,我看見拜爾娜汗和媽媽一起站在已成廢墟的家前,極力抿著嘴脣,忍住不讓淚水掉下來,表現出與年齡不符的堅強,讓我很心酸。詢問後才得知,拜爾娜汗的爸爸6年前就去世了,她的媽媽手有殘疾,地震把她們本就十分貧困的家變為了一堆廢墟。”

和田藍天救援隊凱旋 赴塔什庫爾乾地震災區救援4天

“當時我心裡像針扎一樣難受,這場突如其來的地震所帶來的災害,一定會在她心中產生陰影。”吾爾開西說,“當時我心裡只有一個念頭,我要幫助她!我要認她做女兒!”

吾爾開西安慰拜爾娜汗,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她馬上會有新家,以後一切都會好的。“當時孩子激動地哭了,把她藏在心中的淚都哭了出來。”吾爾開西說。現在,吾爾開西的妻子每天都會和新認的女兒拜爾娜汗通電話,並告訴女兒,會長期給她和家人寄錢和生活物資。

採訪中,吾爾開西·買提尼亞孜多次強調了平時生活中防災減災的重要性。只要掌握相關防災減災知識,提高自救和互救技能,可以很大程度減少地震災害帶來的傷害和損失。

和田藍天救援隊凱旋 赴塔什庫爾乾地震災區救援4天

據瞭解,中國藍天救援隊由一批熱心於社會公益事業的戶外運動愛好者志願發起,於2007年初具規模,是從事戶外遇險救援的民間公益性團體。和田藍天救援隊於2015年8月開始籌建,2016年9月13日,通過新疆藍天救援隊考核,正式掛牌成立,目前有21名正式隊員和300餘名志願者,每週四進行專業救援學習培訓,在和田長期免費開展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和災難疏散演練。此次前往塔什庫爾乾地震災區救援,是和田藍天救援隊首次參與重大災害救援行動。

本報記者 王金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