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桃花盛開的地方》創研會在京舉行 為年代劇開了新生面'

"

7月29日,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河北省委宣傳部主辦,河北省廣播電視局、河北影視集團協辦的電視劇《在桃花盛開的地方》創研會在北京舉行,李準、仲呈祥等多位文藝評論界的專家、學者,以及該劇的編劇田運章、主演丁柳元等主創代表圍繞《在桃花盛開的地方》的故事呈現、人物塑造、主題立意等方面進行深入研討。

"

7月29日,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河北省委宣傳部主辦,河北省廣播電視局、河北影視集團協辦的電視劇《在桃花盛開的地方》創研會在北京舉行,李準、仲呈祥等多位文藝評論界的專家、學者,以及該劇的編劇田運章、主演丁柳元等主創代表圍繞《在桃花盛開的地方》的故事呈現、人物塑造、主題立意等方面進行深入研討。

《在桃花盛開的地方》創研會在京舉行 為年代劇開了新生面

一部農村女人的史詩

電視劇《在桃花盛開的地方》以解放軍退伍女兵、共產黨員黃少花曲折而奮鬥的一生為主線,以黃少花和魏守根、田山堂的情感糾葛為敘事線索,以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改革開放等歷史時期為背景,講述了農村的歷史變遷和一群農民曆經悲歡離合走向幸福新生活的故事。

“這是一部河北製作的電視劇,河北的編劇、製作團隊,講述的是河北的故事。”據河北電影製片廠廠長靳國棟介紹,該劇改編自田運章在2008年創作完成的劇本《故鄉的泥土》,劇中桃花渡的原型就是他的家鄉無極,他對河北這片土地和人的真摯感情以及他接地氣的創作,為這部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主創陣容強大,總導演是陳力,何偉、黃山擔任導演。主演有丁柳元、劉之冰、丁勇岱等實力演員。這部年代農村戲跨越了40年,講述了農村滄桑鉅變,用藝術表現的手法,反映當時農村、農民的現實生活,還有幾代共產黨員對職責的堅守。

本劇編劇田運章分享了創作這部電視劇的初衷和過程.他出生在農村,村裡一些退伍兵的經歷給兒時的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於這些記憶,他一直想找一個契機寫出來。1998年,他在報紙上看到一篇寫老兵的文章,於是找到這位老兵深入採訪,瞭解到這個老兵在一次激烈的戰鬥中負傷,戰友都犧牲了,他傷好後決意尋找部隊,找了30多年才找到。田運章聽後非常震撼,融入兒時的記憶與這位老兵的經歷,陸續寫了關於老兵的作品。2008年寫了電視劇劇本《故鄉的泥土》。“這部劇的寫作基本上動用了自己前半生的全部農村生活。”

劇中黃少花的扮演者丁柳元曾塑造過江姐等一系列經典女性形象,她表示,“與其說是演員塑造角色,不如說是角色塑造演員,無時無刻不在滋養著我的生命。這也是我從藝20多年來,一直堅持主旋律創作,正能量創作的初心。這部戲演起來不容易,我跟黃少花五個月如影隨形的日子裡,可以說每天都面臨著心靈還有生理上的極端挑戰,我覺得黃少花其實是一個苦難中生長出來的信仰之花。”

"

7月29日,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河北省委宣傳部主辦,河北省廣播電視局、河北影視集團協辦的電視劇《在桃花盛開的地方》創研會在北京舉行,李準、仲呈祥等多位文藝評論界的專家、學者,以及該劇的編劇田運章、主演丁柳元等主創代表圍繞《在桃花盛開的地方》的故事呈現、人物塑造、主題立意等方面進行深入研討。

《在桃花盛開的地方》創研會在京舉行 為年代劇開了新生面

一部農村女人的史詩

電視劇《在桃花盛開的地方》以解放軍退伍女兵、共產黨員黃少花曲折而奮鬥的一生為主線,以黃少花和魏守根、田山堂的情感糾葛為敘事線索,以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改革開放等歷史時期為背景,講述了農村的歷史變遷和一群農民曆經悲歡離合走向幸福新生活的故事。

“這是一部河北製作的電視劇,河北的編劇、製作團隊,講述的是河北的故事。”據河北電影製片廠廠長靳國棟介紹,該劇改編自田運章在2008年創作完成的劇本《故鄉的泥土》,劇中桃花渡的原型就是他的家鄉無極,他對河北這片土地和人的真摯感情以及他接地氣的創作,為這部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主創陣容強大,總導演是陳力,何偉、黃山擔任導演。主演有丁柳元、劉之冰、丁勇岱等實力演員。這部年代農村戲跨越了40年,講述了農村滄桑鉅變,用藝術表現的手法,反映當時農村、農民的現實生活,還有幾代共產黨員對職責的堅守。

本劇編劇田運章分享了創作這部電視劇的初衷和過程.他出生在農村,村裡一些退伍兵的經歷給兒時的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於這些記憶,他一直想找一個契機寫出來。1998年,他在報紙上看到一篇寫老兵的文章,於是找到這位老兵深入採訪,瞭解到這個老兵在一次激烈的戰鬥中負傷,戰友都犧牲了,他傷好後決意尋找部隊,找了30多年才找到。田運章聽後非常震撼,融入兒時的記憶與這位老兵的經歷,陸續寫了關於老兵的作品。2008年寫了電視劇劇本《故鄉的泥土》。“這部劇的寫作基本上動用了自己前半生的全部農村生活。”

劇中黃少花的扮演者丁柳元曾塑造過江姐等一系列經典女性形象,她表示,“與其說是演員塑造角色,不如說是角色塑造演員,無時無刻不在滋養著我的生命。這也是我從藝20多年來,一直堅持主旋律創作,正能量創作的初心。這部戲演起來不容易,我跟黃少花五個月如影隨形的日子裡,可以說每天都面臨著心靈還有生理上的極端挑戰,我覺得黃少花其實是一個苦難中生長出來的信仰之花。”

《在桃花盛開的地方》創研會在京舉行 為年代劇開了新生面

為年代劇開了新生面

“以奇寫正,回到初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李準表示,這部劇通過將主人公黃少花的命運和桃花渡的變遷而發生的這麼多奇特的事情疊在一起,描寫了什麼是共產黨人和新中國的初心。從這個角度來說,黃少花作為中國基層的勞動婦女,靠自己的勞動爭取美好生活;作為共產黨員,努力帶領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表示,這部劇以人物“牽牛鼻子”,以寫情感為宗旨,展現了幾十年的歷史。不同於一般年代劇的寫法,它並未交代重要年代的重要事件,而是把鏡頭聚焦於這裡邊塑造的幾個有獨特意義、內涵和價值的人物形象,背景都被人物的命運帶著走,而不是把背景寫清楚,再把命運交代出來。新寫實,新感覺,為一般意義上的年代劇開了新生面。

在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看來,這部劇的精準之處就在於它面對的是廣大觀眾。它是一個革命故事,是一個愛情故事,還是一個個小人物的命運故事,但是創作者把劇中的故事和人物命運放在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當中,放在中國農村改革發展變化的歷史進程當中,這就是它的大格局和視野。這些歷史背景既是故事背景,又是故事和人物命運發展的核心內容和情節推動力。在這個基礎上展開這些小人物命運的故事性敘事,讓劇中每一個人物身上的歷史感和命運感都顯得非常真實。

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這是一部深入人心的好戲,我在看這部戲時深受震動。”原總政藝術局局長、文藝評論家汪守德說,這是一部由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厚重、結實。這部劇實際上是半部軍旅題材作品,它的重點放在了農村,又和軍隊有割不斷的聯繫。“它不僅是一個女人的史詩,我覺得它也是民族的史詩,是中國農民的史詩,從某種意義來說,就是中國40年發展的一個具有典型意義和價值的縮影。”原著作者在面對他所描寫的題材之於生活、人物時,不是從概念出發,而是從他掌握、瞭解的生活出發,忠於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忠於自己的良心。並且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偉國表示,動作是表現人物性格最有力的手段,不少電視劇缺少對人物動作的描寫,而生活化的動作恰恰是電視劇重要的敘事特徵。這部劇中大量動作化的敘事,讓我們認識了黃少花是一個熱愛軍隊的人,以及她的理想,她的性格特徵,都是通過動作表現出來的。並且作品成功地運用桃花、油菜花等審美意向,傳達出一定的美景意境和人的情感,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這個劇的戲劇衝突非常強烈,從第一集開始就非常抓人,它的藝術個性、藝術品質把我吸引住了。”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編輯部主任李躍森表示,這部戲的人物個性鮮明,但在這些人物身上有一個共同特點——有情有義。由情開始,以義率情,寫出了超越個人情感的大義。

(燕都融媒體記者 康瑞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