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26歲生皇子,97歲薨逝,備受後世皇帝尊崇,卻為何僅被晉為妃位

康熙朝後宮中最為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皇后早逝,康熙皇帝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有“克後”的嫌疑,孝誠仁皇后21歲難產薨逝;孝昭仁皇后封后半年因病薨逝;孝懿仁皇后封后僅一天時間便崩逝於承乾宮;就連雍正皇帝追封的孝恭仁皇后,也僅在半年後離開人世。可是,康熙朝後宮中有一位辛者庫包衣出身的庶妃,卻妥妥的活出了一個記錄,那就是清朝一代后妃年齡最高紀錄——97歲。

她26歲生皇子,97歲薨逝,備受後世皇帝尊崇,卻為何僅被晉為妃位


她就是康熙帝皇十二子胤裪的生母定妃瓦劉哈氏,滿洲正黃旗包衣辛者庫出身,後被雍正皇帝抬旗至滿洲正黃旗。定妃雖然早在康熙二十四年便生下皇十二子胤裪,可是因為她庶妃的身份,沒有撫養皇子的權力,胤裪也就被康熙帝交給了蘇麻喇姑撫養,她也沒有因為生育皇嗣而被晉封位分。直到康熙五十七年,因為胤裪辦理仁憲皇太后葬禮有功,才“母以子貴”被晉封為定嬪。

她26歲生皇子,97歲薨逝,備受後世皇帝尊崇,卻為何僅被晉為妃位


皇十二子胤裪身為皇子卻在蘇麻喇姑的教導下溫良恭讓、謙和有禮,並未參與到康熙朝晚期的“九王奪嫡”事件之中,也就並未與後來繼位為帝的雍正皇帝有過任何衝突。雍正皇帝繼位元年,皇十四子胤禵和皇八子胤禩等人實力強大,門生故吏遍佈朝廷內外,對雍正皇帝的皇權統治形成了極大的威脅。雍正皇帝在想盡辦法清除胤禩、胤禵等人的同時也盡力拉攏和培植自己在朝廷的勢力與之對抗。皇十二子胤裪雖然未參與到皇儲之爭中,但作為康熙朝屢擔重任的皇子,朝中勢力仍然不容小覷,最重要的是,胤裪並不屬胤禩一黨,所以也在雍正皇帝拉攏範圍之內。

她26歲生皇子,97歲薨逝,備受後世皇帝尊崇,卻為何僅被晉為妃位


雍正元年,雍正皇帝將胤裪生母,康熙五十八年才被晉封為定嬪的瓦劉哈氏尊封為皇考定妃。

可是,瓦劉哈氏在被雍正皇帝被封妃位以後,歷經雍正朝十三年,一直活到了乾隆二十二年,罕見的成為了皇帝奶奶輩的人物,為何位分一直定格為妃位,在未得到晉封呢?原因何在呢?我們來看一下!

1、定妃作為康熙朝位分低微的庶妃乃辛者庫出身,雖然生育皇子,但畢竟出身卑微,雍正皇帝為其尊封位分也只是出於政治目的考慮,並不是真實想法。畢竟,在清朝,後宮嬪妃的出身和外戚勢力才是決定其位分高低的重要依據。

她26歲生皇子,97歲薨逝,備受後世皇帝尊崇,卻為何僅被晉為妃位



2、雍正二年,在雍正皇帝將胤禵發去景陵,避開權利中心;將胤禩封為廉親王,位列總理事務大臣,暫時迷惑和壓制住他以後,胤裪對於雍正皇帝的利用價值便不復存在。雍正皇帝藉故將其從郡王爵位連降五級,一路降到了護國公爵位。定妃的主要靠山胤裪都失去聖心了,你想想定妃還能被雍正皇帝想起來嗎?不被降低位分已屬不易了。

她26歲生皇子,97歲薨逝,備受後世皇帝尊崇,卻為何僅被晉為妃位



3、乾隆皇帝繼位以後,一向以“孝”知天下,以“孝道”聞名於世的乾隆皇帝對於奶奶輩的定妃還是非常恭敬、尊崇的。但在乾隆皇帝以雷霆手段處理完了“弘晳逆案”以後,“九王奪嫡”事件徹底平息,胤裪對於乾隆皇帝而言更是毫無利用價值。尤其,乾隆皇帝是清朝最為看重和在意後宮嬪妃出身問題的,他也斷沒有再晉封出身卑微的定妃位分的理由。

她26歲生皇子,97歲薨逝,備受後世皇帝尊崇,卻為何僅被晉為妃位


乾隆二十二年,已經97歲高齡的定妃壽終正寢,唯一的兒子,已經72歲的胤裪奉旨親自操辦了生母的葬禮,將其葬在了康熙皇帝的隨葬妃嬪陵園。定妃雖出身卑微,並不受康熙皇帝寵愛,但她“母以子貴”,深得雍正、乾隆兩代帝王尊崇,壽終年齡高達97歲,可謂清朝後妃之冠,尤其葬禮由獨子操辦更是罕見。

你認為定妃在康熙朝的後宮嬪妃中算是幸福的嗎?

皇帝恩寵和後世榮華、安康,你更傾向於哪一個?

歡迎關注評論!

(參考文獻:《清高宗實錄》、《清史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