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上天的地空導彈陣地見過沒?蘇聯人在冷戰中還真搞過這麼個奇葩

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國在武器研製上的奇葩腦洞層出不窮,其中就有雅科夫列夫設計局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提出的VVP-6地空導彈發射飛行平臺。

能上天的地空導彈陣地見過沒?蘇聯人在冷戰中還真搞過這麼個奇葩

1960年5月1日中情局飛行員弗朗西斯·加里·鮑爾斯駕駛的U-2高空間諜機在蘇聯領空被S-75地空導彈擊落,蘇聯國土防空軍深感在此次攔截行動中地空導彈部隊在反應速度和部署能力上的不足,於是需求就這麼產生了。

醉心於各種垂直起降飛行器研究的雅科夫列夫設計局提議研究一種重型運輸直升機,不僅可以運輸士兵、武器、彈藥和裝備,還能在機背安裝上S-75地空導彈低空導彈和發射架,成為一種能在空中機動的地空導彈陣地,向威脅方向快速部署,大幅提高防空作戰的反應速度和作戰效率,使美國佬不敢再侵犯蘇聯領空。

能上天的地空導彈陣地見過沒?蘇聯人在冷戰中還真搞過這麼個奇葩

雅克設計局提交的VVP-6方案和概念本身一樣腦洞,這是一種重型多旋翼直升機,巨大的箱型機身長達49米,機身下方四角佈置有大型可收放式雙輪起落架,貨物和車輛可方便地通過機身前後斜板艙門進出。機身頂部呈卡車車廂狀,被分成三個隔斷,每個可並列安裝兩個SM-63地空導彈發射架,用於發射B-750和B-755兩型S-75導彈。

能上天的地空導彈陣地見過沒?蘇聯人在冷戰中還真搞過這麼個奇葩

由於導彈發射產生的巨大尾焰和氣流會對旋翼產生致命影響,所以VVP-6不會具備空中發射能力,必須降落之後才能進入作戰狀態。該機存在的最大意義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在敵機可能通過的航線上佈置當時蘇聯最先進的S-75地空導彈系統進行伏擊,成功實施攻擊後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起飛和撤離,降低了遭受報復的風險。

為此VVP-6沿機身縱向佈置有三幅巨大的機翼,每側機翼下方都吊掛由4臺大功率渦軸發動機,兩兩一組通過驅動軸驅動翼尖上方的巨大旋翼,旋翼變速箱則被置於機翼內部,也就是說全機共有24臺發動機來驅動6副旋翼!

由於VVP-6方案流傳下的資料很少,所以尚不清楚與S-75導彈配套的雷達和火控系統是安裝在每架直升機上,還是專門有一架雷達控制機,管制多架VVP-6協同作戰。

能上天的地空導彈陣地見過沒?蘇聯人在冷戰中還真搞過這麼個奇葩

從已知的49米機身長度數據從照片推算,其機身寬度約為6米,最大起飛重量應達到45-50噸的水平,以60年代的蘇聯直升機技術水平還是可以實現的。

VVP-6最終止步於圖紙狀態,一個很大原因是過於複雜,24臺渦軸發動機和6副旋翼不僅會成為地勤維護的噩夢,還將大幅提高故障率,與蘇軍武器簡單皮實便於生產的理念背道而馳。此外機背密集佈置的發射架導致導彈在發射前只能調節俯仰不能進行旋轉,預定位和目標獲取都存在問題。導彈發射完畢後,如何從機身內取出存儲彈藥在狀態,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工程挑戰。

作者:阿姆斯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