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的探索——重慶農田“宜機化”改造效果顯著'

"

當前,我國的農業生產已從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轉向主要依靠機械動力,進入了機械化為主導的新階段,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達到了68%。但是,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北方快南方慢、平原地區好丘陵山區差的情況突出,佔國土面積2/3的丘陵山區機械化水平不到40%。受地形條件差、種植制度複雜、小田塊農機投資效益低等特殊因素制約,丘陵山區仍是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最薄弱的區域。


"

當前,我國的農業生產已從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轉向主要依靠機械動力,進入了機械化為主導的新階段,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達到了68%。但是,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北方快南方慢、平原地區好丘陵山區差的情況突出,佔國土面積2/3的丘陵山區機械化水平不到40%。受地形條件差、種植制度複雜、小田塊農機投資效益低等特殊因素制約,丘陵山區仍是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最薄弱的區域。


對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的探索——重慶農田“宜機化”改造效果顯著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丘陵山區機械化問題。2017年組織召開首次全國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座談會,研究確定了“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綜合施策、合力推進”的發展思路。《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42號)對推動丘陵山區機械化發展做出重要部署,明確到2025年,丘陵山區縣(市、區)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要達到55%。

國家政策上的扶持

農機購置補貼現行137個補貼機具品目照顧到了大多數區域的需求,每個品目均覆蓋大、中、小型系列產品,兼顧到丘陵地區中小型產品的使用需求。同時積極支持丘陵山區省份開展農機新產品購置補貼試點工作,一些省份還利用地方財政資金對丘陵山區農機具進行累加補貼。今年5月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印發《農田建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建設內容”中明確包括田間機耕道建設。

加大適用機具研發推廣

近年來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支持開展了丘陵山地小型農機具技術研究示範、山地橘園省力栽培機械研究示範等課題,形成了多項科研成果。各地農機化主管部門根據丘陵山區農業生產需求,積極組織開展農機新裝備新技術試驗示範活動,微小型耕作機械以及林果規範栽培、高效植保、修剪套袋、移動採摘、分級篩選等裝備加快普及。

重慶“宜機化”改造自我探索

除了在農機裝備上下功夫外,對小塊農田的“宜機化”改造也是當前的重點問題。重慶作為典型的丘陵山區,經過多年積極探索,在這方面有了顯著成效。

重慶自2014年開始啟動農田“宜機化”改造,目前財政累計投入1.13億元,改造30多萬畝。重慶市政府提出,到2025年要改造1000萬畝,也就是要從當前佔全市耕地面積的不足1%提高到25%。其中,重慶市永川區板橋鎮是個典型的成功案例,在全市推行農田“宜機化”改造的大背景下,該鎮2018年對8個村超過1萬畝低效林、撂荒地進行集中連片整治,深受農民歡迎,為解決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條件難題提供了新的視角。

板橋鎮是怎麼做的呢?2018年,板橋鎮歐家壩等8個村由村集體牽頭,發動2970戶將10400畝低效林、撂荒地入股,分別組建了土地合作社,按照市裡的技術規範,以連通地塊、消除死角、並小為大、調整佈局、貫通溝渠、培肥土壤等為主要內容,冬閒時間進行了集中統一連片改造,根本改善了農機作業條件。同時,與花椒油加工企業凱萊公司簽訂了作為原料基地的一攬子協議,創建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動力機制。改造後耕地面積普遍增加3%—5%,板橋鎮接近10%。沒有收益的撂荒地改造後種上花椒,進入豐產期後一畝地毛收入超過6000元。

在收益方面,實行“土地入股、固定保底、年終分紅”的利益分配機制,村民可享受五次分配。第一次是按照入股土地類型,每年每畝租金旱地200元、水田300元。第二次是按照村集體25%、村民小組15%、合作社10%、入股農戶50%的比例,享受年終利潤分配。第三次是村民小組15%紅利按人頭進行分配。第四次是村集體25%紅利作為集體發展資金。第五次是村民務工,日收入50元左右。

板橋鎮的“宜機化”改造使農機作業條件由“衣衫襤褸”走向“西裝革履”,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揭開了令人嚮往的一幕,並有可能產生深遠影響:一是從根本上改變農機作業條件。從微耕機為主直接跨越到大中型機械。二是提升農業農村資源利用率、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三是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板橋鎮的“宜機化”改造與“三變”改革等工作緊密結合,在促進農村生產力發展的同時,也會為改善生產關係創造條件,推動鄉村五大振興。

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是最大短板所在、也是巨大潛力所在。重慶針對“巴掌田”“雞窩地”開展的“宜機化”改造實踐,為全國破解丘陵山區機械化難題提供了重要的借鑑和經驗。

部分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