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鄉村振興]鐵骨柔情踐初心 ——市紀委幹部陳曉華的扶貧故事'

""[聚焦鄉村振興]鐵骨柔情踐初心 ——市紀委幹部陳曉華的扶貧故事

陳曉華在東成鎮洪山村貧困戶陳如簡家走訪。記者 夏佟 攝

據《今日儋州》消息 去年5月,儋州市紀委幹部陳曉華脫產到東成鎮抱舍村委會開展駐村扶貧工作,並任脫貧攻堅中隊中隊長。抱舍村常住人口有1439戶,其中42戶是貧困戶。和其他駐村幹部一樣,從到村裡報到後第一天起,陳曉華就帶著隊員每天走村入戶開展精準扶貧大排查工作,努力讓扶貧政策實現精準落實。

“智”“志”雙扶樹信心

俗話說,扶貧要扶智,致富要“治心”。要想喚起貧困戶致富的鬥志,就要改變他們“等靠要”思想。駐村後,陳曉華髮現有些貧困戶因為沒資金,乾脆得過且過,窮慣了,想等著政府幫扶。

抱舍村村民羅少堂對冬瓜種植技術有些經驗,可是手裡沒資金,又怕擔風險,一直不敢嘗試自主創業。在陳曉華協調幫助下,去年,羅少堂拿到第一筆5萬元小額貸款資金,就承包了10畝土地種植冬瓜。今年,他的冬瓜賣出了好價錢,光利潤就掙了10萬元。賺到錢的羅少堂不僅一下子還清了銀行貸款,還裝修改造了自家房子。嚐到創業甜頭後,信心十足的羅少堂還準備擴大種植規模。

看到眼裡,喜在心上。陳曉華感觸很深:“人啊,一旦樹立起信心,他就可以放開手腳去做,什麼事都可以幹成。”

羅少堂感激地說:“如果不是陳隊長鼓勵我創業的話,我只能是打一天工算一天工,因為已經窮習慣了。”

群眾點滴小事掛心頭

抱舍村村民劉主玄身患智障殘疾,生活不能自理,妻子因忍受不了貧窮遠走他鄉,為方便劉主玄父母照顧兒子和孫子,陳曉華把這家人合併納入貧困戶,並落實劉主玄兒子劉漢文讀書的教育補貼。看到他們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異,陳曉華還經常自費購買書包、文具盒、作業本等學習用品送給劉主玄兒子,鼓勵孩子努力學習,樂觀面對生活。

記者採訪中,不斷有電話打給陳曉華,採訪總是被迫打斷。原來在抱舍村,無論大小事,村民們總是習慣找陳曉華來幫忙。正是因為陳曉華時時刻刻把村民的點點滴滴掛在心上,才有了群眾這份信任。

陳曉華帶領記者走訪了一戶殘疾老年夫婦家庭。陳曉華說:“由於阿婆家這個房子的位置比較低窪,每逢下雨,我們就很不放心,必須到阿婆家裡來看看,看是不是住得安全。”

發展產業促村民增收

在陳曉華看來,扶貧就是要讓貧困戶脫貧致富,只要貧困戶的口袋沒有鼓起來,這份脫貧成績單就不算及格。抱舍村產業比較單一,經過與村“兩委”研究,他決定利用村裡紅壤土地條件,發展橡膠林下經濟。他從海南農科院爭取到13萬株益智苗,採取“以集體土地示範種植,發動貧困戶參與”方式在橡膠樹下套種益智苗,這種南藥種植既不需要什麼本錢,也不用投入太大勞力,卻可以提高群眾收入,深受當地農民群眾的歡迎。去年,抱舍村委會共有60戶村民在橡膠林大規模套種益智南藥,種植面積已達2000畝。同時,在他的決策下,該村委會成立了儋州新墾潤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集體經濟村辦企業為龍頭,帶動村民發展檳榔、檸檬等種植業,讓農戶持續穩定增收。

今年4月,陳曉華臨危受命,需要離開抱舍村委會,到東成鎮洪山村委會擔任脫貧攻堅中隊中隊長兼第一書記。肩上的擔子多了也意味著責任更重,但陳曉華迎難而上,千方百計地繼續帶領一方群眾發展產業。陳曉華告訴記者說,“我們已經跟溫氏集團進行了洽談,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接下來,我們將利用扶貧資金引進這個規模化的肉雞養殖產業。我們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運作方式發展該扶貧產業。”

堅持黨性原則守初心

在群眾眼裡,陳曉華是大家交口稱讚的“貼心人”“暖心人”。可是作為紀檢監察幹部,在侵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違紀違法人員面前,陳曉華卻敢於動真碰硬。

2016年,在查辦一件農民補貼發放案件時,陳曉華和同事們通過外圍走訪得知,有人套取補貼資金,當找到相關知情人士談話後,陳曉華敏銳地發現案中有案,竟然存在著村幹部虛報冒領受益群眾的款項22萬元。在這起案件調查之初,陳曉華的電話陡然多了起來,平時不怎麼聯繫的人主動打來電話,有約飯局說情的,還有暗示別再深究的。但在陳曉華這裡都碰了一鼻子灰。經過兩個月的努力,問題終於查實,該案件按程序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2009年至今,他先後查辦了近百件幹部違紀違法案件,為國家集體挽回經濟損失300餘萬元。秉著依紀依法、客觀公正的態度,多年來他從未辦過一件冤假錯案。

去年,陳曉華獲得儋州市“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他深有體會地說:“我們黨員幹部就是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幹,不要忘記來時的初心,要讓群眾覺得只要有我們在他們身邊心裡就踏實。”(記者夏佟 編輯李曉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