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4萬傷亡造成蘇軍24萬損失 二戰德軍元帥曼施坦因的克里米亞戰役

曼施坦因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所謂亂世出英雄,戰火紛飛中世界各國湧現出無數優秀將領,隆美爾、古德里安、巴頓、朱可夫等等,相比於其他個性鮮明的將領,曼施坦因就顯得不那麼起眼了。但曼施坦因可以說是德國陸軍中的最強將領,沒有明顯的弱點,既能在後方進行緊密的戰略策劃,又能親臨前線進行天馬行空的戰術指揮,運動戰、攻堅戰、防禦戰樣樣精通,各種戰術運用自如,總能找到敵人的要害進行打擊,而克里米亞戰役可以說是曼施坦因展示個人才華的舞臺。

"
2.4萬傷亡造成蘇軍24萬損失 二戰德軍元帥曼施坦因的克里米亞戰役

曼施坦因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所謂亂世出英雄,戰火紛飛中世界各國湧現出無數優秀將領,隆美爾、古德里安、巴頓、朱可夫等等,相比於其他個性鮮明的將領,曼施坦因就顯得不那麼起眼了。但曼施坦因可以說是德國陸軍中的最強將領,沒有明顯的弱點,既能在後方進行緊密的戰略策劃,又能親臨前線進行天馬行空的戰術指揮,運動戰、攻堅戰、防禦戰樣樣精通,各種戰術運用自如,總能找到敵人的要害進行打擊,而克里米亞戰役可以說是曼施坦因展示個人才華的舞臺。

2.4萬傷亡造成蘇軍24萬損失 二戰德軍元帥曼施坦因的克里米亞戰役

淪陷後的塞瓦斯托波爾

克里米亞半島是黑海地區的戰略要衝,為了得到這裡,俄羅斯人在17世紀同土耳其進行了9次戰爭,19世紀中葉還和英國、法國、土耳其、奧地利聯軍打了一場“克里米亞戰爭”,可見其重要性。特別是位於半島上的要塞城市塞瓦斯托波爾,蘇聯部署在這裡的飛機可以隨時攻擊到黑海沿岸各國,給傾向於納粹德國的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造成壓力,更是直接威脅到了德國生命線“普羅耶什蒂油田”,希特勒視其為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

蘇聯自然也明白克里米亞半島的重要性,多年來以塞瓦斯托波爾為中心,依託山地、河流建造了大量暗堡、火力點、壕溝,配合12個永久要塞群組成了4重防禦線;作為防線核心的12個要塞裝備有戰列艦用雙聯裝主炮,火力強勁,炮塔由300毫米厚的裝甲板保護,外層包裹著厚達4米的混凝土;要塞和要塞之間用地道和地下鐵路連接,使得防線成為一個整體。

德國進攻克裡米亞半島最好的時機應該是1941年9月基輔戰役結束的時候,當時蘇聯在烏克蘭地區的部隊遭到重創,65萬人被俘,克里米亞半島防禦空虛。可惜當時德軍正要開始進攻莫斯科,精銳裝甲力量被調往中央集團軍群,只派出了7個步兵師進攻塞瓦斯托波爾,行動遲緩、攻堅力量不足,被增援來的蘇聯海軍陸戰隊擊退,第一次攻防戰德軍全面潰退。蘇聯趁機調整部署、整頓防禦,以精銳的海軍陸戰隊和蘇聯內務部隊為核心的10萬蘇軍防守塞瓦斯托波爾。

"
2.4萬傷亡造成蘇軍24萬損失 二戰德軍元帥曼施坦因的克里米亞戰役

曼施坦因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所謂亂世出英雄,戰火紛飛中世界各國湧現出無數優秀將領,隆美爾、古德里安、巴頓、朱可夫等等,相比於其他個性鮮明的將領,曼施坦因就顯得不那麼起眼了。但曼施坦因可以說是德國陸軍中的最強將領,沒有明顯的弱點,既能在後方進行緊密的戰略策劃,又能親臨前線進行天馬行空的戰術指揮,運動戰、攻堅戰、防禦戰樣樣精通,各種戰術運用自如,總能找到敵人的要害進行打擊,而克里米亞戰役可以說是曼施坦因展示個人才華的舞臺。

2.4萬傷亡造成蘇軍24萬損失 二戰德軍元帥曼施坦因的克里米亞戰役

淪陷後的塞瓦斯托波爾

克里米亞半島是黑海地區的戰略要衝,為了得到這裡,俄羅斯人在17世紀同土耳其進行了9次戰爭,19世紀中葉還和英國、法國、土耳其、奧地利聯軍打了一場“克里米亞戰爭”,可見其重要性。特別是位於半島上的要塞城市塞瓦斯托波爾,蘇聯部署在這裡的飛機可以隨時攻擊到黑海沿岸各國,給傾向於納粹德國的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造成壓力,更是直接威脅到了德國生命線“普羅耶什蒂油田”,希特勒視其為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

蘇聯自然也明白克里米亞半島的重要性,多年來以塞瓦斯托波爾為中心,依託山地、河流建造了大量暗堡、火力點、壕溝,配合12個永久要塞群組成了4重防禦線;作為防線核心的12個要塞裝備有戰列艦用雙聯裝主炮,火力強勁,炮塔由300毫米厚的裝甲板保護,外層包裹著厚達4米的混凝土;要塞和要塞之間用地道和地下鐵路連接,使得防線成為一個整體。

德國進攻克裡米亞半島最好的時機應該是1941年9月基輔戰役結束的時候,當時蘇聯在烏克蘭地區的部隊遭到重創,65萬人被俘,克里米亞半島防禦空虛。可惜當時德軍正要開始進攻莫斯科,精銳裝甲力量被調往中央集團軍群,只派出了7個步兵師進攻塞瓦斯托波爾,行動遲緩、攻堅力量不足,被增援來的蘇聯海軍陸戰隊擊退,第一次攻防戰德軍全面潰退。蘇聯趁機調整部署、整頓防禦,以精銳的海軍陸戰隊和蘇聯內務部隊為核心的10萬蘇軍防守塞瓦斯托波爾。

2.4萬傷亡造成蘇軍24萬損失 二戰德軍元帥曼施坦因的克里米亞戰役

德國超級巨炮

1942年1月,德國進攻莫斯科的“颱風”行動損失慘重,蘇德戰場陷入僵局,希特勒改變戰略方向,讓曼施坦因率領第11集團軍(1個裝甲師和4個步兵師,共5個師的兵力)進攻克裡米亞半島。

曼施坦因的高明之處首先就表現在進攻方向的選擇上,守衛塞瓦斯托波爾的12個永久要塞並不是平均分佈,南部及西部僅有3座要塞,表面上看防禦相對薄弱,德軍1941年第一次進攻也是走的這裡,但實際上蘇聯黑海艦隊及部署在刻赤半島的空軍都能很方便的提供火力支援,並且塞瓦斯托波爾南部及西部地形複雜,不利於德軍裝甲部隊及炮兵展開,德軍在火力上佔不到便宜。

曼施坦因接到命令後沒有著急進攻,而是徵調了德國的超級巨炮“剛瑪”、“卡爾”、“古斯塔夫”,配合203個炮兵連要從蘇聯最強的北部防線打開缺口,正面摧毀蘇聯要塞。這麼做的好處一方面是能避開蘇聯強勢的海空軍(相比於固定的要塞,飛機、艦船屬於移動靶,短時間難以消滅);另一方面北部防線處於平原地區,便於德國超級巨炮和炮兵集群部署,突破防線後便於德軍裝甲部隊進攻市區,而且蘇聯剩餘的要塞主炮因為佈置方向問題也失去作用。

"
2.4萬傷亡造成蘇軍24萬損失 二戰德軍元帥曼施坦因的克里米亞戰役

曼施坦因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所謂亂世出英雄,戰火紛飛中世界各國湧現出無數優秀將領,隆美爾、古德里安、巴頓、朱可夫等等,相比於其他個性鮮明的將領,曼施坦因就顯得不那麼起眼了。但曼施坦因可以說是德國陸軍中的最強將領,沒有明顯的弱點,既能在後方進行緊密的戰略策劃,又能親臨前線進行天馬行空的戰術指揮,運動戰、攻堅戰、防禦戰樣樣精通,各種戰術運用自如,總能找到敵人的要害進行打擊,而克里米亞戰役可以說是曼施坦因展示個人才華的舞臺。

2.4萬傷亡造成蘇軍24萬損失 二戰德軍元帥曼施坦因的克里米亞戰役

淪陷後的塞瓦斯托波爾

克里米亞半島是黑海地區的戰略要衝,為了得到這裡,俄羅斯人在17世紀同土耳其進行了9次戰爭,19世紀中葉還和英國、法國、土耳其、奧地利聯軍打了一場“克里米亞戰爭”,可見其重要性。特別是位於半島上的要塞城市塞瓦斯托波爾,蘇聯部署在這裡的飛機可以隨時攻擊到黑海沿岸各國,給傾向於納粹德國的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造成壓力,更是直接威脅到了德國生命線“普羅耶什蒂油田”,希特勒視其為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

蘇聯自然也明白克里米亞半島的重要性,多年來以塞瓦斯托波爾為中心,依託山地、河流建造了大量暗堡、火力點、壕溝,配合12個永久要塞群組成了4重防禦線;作為防線核心的12個要塞裝備有戰列艦用雙聯裝主炮,火力強勁,炮塔由300毫米厚的裝甲板保護,外層包裹著厚達4米的混凝土;要塞和要塞之間用地道和地下鐵路連接,使得防線成為一個整體。

德國進攻克裡米亞半島最好的時機應該是1941年9月基輔戰役結束的時候,當時蘇聯在烏克蘭地區的部隊遭到重創,65萬人被俘,克里米亞半島防禦空虛。可惜當時德軍正要開始進攻莫斯科,精銳裝甲力量被調往中央集團軍群,只派出了7個步兵師進攻塞瓦斯托波爾,行動遲緩、攻堅力量不足,被增援來的蘇聯海軍陸戰隊擊退,第一次攻防戰德軍全面潰退。蘇聯趁機調整部署、整頓防禦,以精銳的海軍陸戰隊和蘇聯內務部隊為核心的10萬蘇軍防守塞瓦斯托波爾。

2.4萬傷亡造成蘇軍24萬損失 二戰德軍元帥曼施坦因的克里米亞戰役

德國超級巨炮

1942年1月,德國進攻莫斯科的“颱風”行動損失慘重,蘇德戰場陷入僵局,希特勒改變戰略方向,讓曼施坦因率領第11集團軍(1個裝甲師和4個步兵師,共5個師的兵力)進攻克裡米亞半島。

曼施坦因的高明之處首先就表現在進攻方向的選擇上,守衛塞瓦斯托波爾的12個永久要塞並不是平均分佈,南部及西部僅有3座要塞,表面上看防禦相對薄弱,德軍1941年第一次進攻也是走的這裡,但實際上蘇聯黑海艦隊及部署在刻赤半島的空軍都能很方便的提供火力支援,並且塞瓦斯托波爾南部及西部地形複雜,不利於德軍裝甲部隊及炮兵展開,德軍在火力上佔不到便宜。

曼施坦因接到命令後沒有著急進攻,而是徵調了德國的超級巨炮“剛瑪”、“卡爾”、“古斯塔夫”,配合203個炮兵連要從蘇聯最強的北部防線打開缺口,正面摧毀蘇聯要塞。這麼做的好處一方面是能避開蘇聯強勢的海空軍(相比於固定的要塞,飛機、艦船屬於移動靶,短時間難以消滅);另一方面北部防線處於平原地區,便於德國超級巨炮和炮兵集群部署,突破防線後便於德軍裝甲部隊進攻市區,而且蘇聯剩餘的要塞主炮因為佈置方向問題也失去作用。

2.4萬傷亡造成蘇軍24萬損失 二戰德軍元帥曼施坦因的克里米亞戰役

塞瓦斯托波爾

其次曼施坦因能夠時刻在激烈的戰局中保持冷靜,不會因為勝利在望就熱血上頭。比如蘇德戰場的莫斯科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統兵作戰的德軍將領往往專注於攻擊目標城市,而忽略外圍增援包圍過來的蘇軍,這可以說是德軍幾次大敗的重要原因之一。當曼施坦因率領第11集團軍橫掃克里米亞半島,打到塞瓦斯托波爾城下的時候,蘇聯第44、51集團軍穿過刻赤海峽支援克里米亞半島,曼施坦因果斷放棄攻城,轉而進攻來援的蘇軍,在蘇軍享有海空優勢的情況下,迅速擊潰3倍於己方的敵軍,俘虜蘇軍17萬人。

最後曼施坦因抓住了“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的精髓,逼迫蘇軍撤退、投降。塞瓦斯托波爾是一座要塞都市,分為地上、地下兩層,在市區地下擁有龐大的空間,蘇聯軍民撤入地下後能夠繼續生活,有地下兵工廠為守軍提供武器彈藥,再加上錯綜複雜的迷宮暗道,可以說德軍真想全殲守軍就要付出血的代價,所以逼降是最好的選擇。圍城戰中支持守軍防守信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源源不絕的外援,二戰中著名的列寧格勒保衛戰,蘇聯軍民在150萬人死亡、深陷德軍圍困的情況下能夠堅守900天,就是因為德軍難以切斷列寧格勒所有的外援通道。

曼施坦因突破蘇軍北部防線、打退蘇聯援軍之後,沒有第一時間攻擊塞瓦斯托波爾市區,而是從側後方攻破蘇軍設在東西南三個方向的防禦要塞,掃清城市周邊全部蘇軍,斷絕了蘇聯從海上援助塞瓦斯托波爾的通道;之後大規模炮擊塞瓦斯托波爾市區,摧毀市區全部建築,逼迫蘇聯守軍全面轉入地下;最後展示德國“古斯塔夫”巨炮能夠摧毀塞瓦斯托波爾地下設施的能力,在物資日漸短缺和生命威脅下,1942年7月3日蘇聯守軍同意投降。

"
2.4萬傷亡造成蘇軍24萬損失 二戰德軍元帥曼施坦因的克里米亞戰役

曼施坦因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所謂亂世出英雄,戰火紛飛中世界各國湧現出無數優秀將領,隆美爾、古德里安、巴頓、朱可夫等等,相比於其他個性鮮明的將領,曼施坦因就顯得不那麼起眼了。但曼施坦因可以說是德國陸軍中的最強將領,沒有明顯的弱點,既能在後方進行緊密的戰略策劃,又能親臨前線進行天馬行空的戰術指揮,運動戰、攻堅戰、防禦戰樣樣精通,各種戰術運用自如,總能找到敵人的要害進行打擊,而克里米亞戰役可以說是曼施坦因展示個人才華的舞臺。

2.4萬傷亡造成蘇軍24萬損失 二戰德軍元帥曼施坦因的克里米亞戰役

淪陷後的塞瓦斯托波爾

克里米亞半島是黑海地區的戰略要衝,為了得到這裡,俄羅斯人在17世紀同土耳其進行了9次戰爭,19世紀中葉還和英國、法國、土耳其、奧地利聯軍打了一場“克里米亞戰爭”,可見其重要性。特別是位於半島上的要塞城市塞瓦斯托波爾,蘇聯部署在這裡的飛機可以隨時攻擊到黑海沿岸各國,給傾向於納粹德國的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造成壓力,更是直接威脅到了德國生命線“普羅耶什蒂油田”,希特勒視其為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

蘇聯自然也明白克里米亞半島的重要性,多年來以塞瓦斯托波爾為中心,依託山地、河流建造了大量暗堡、火力點、壕溝,配合12個永久要塞群組成了4重防禦線;作為防線核心的12個要塞裝備有戰列艦用雙聯裝主炮,火力強勁,炮塔由300毫米厚的裝甲板保護,外層包裹著厚達4米的混凝土;要塞和要塞之間用地道和地下鐵路連接,使得防線成為一個整體。

德國進攻克裡米亞半島最好的時機應該是1941年9月基輔戰役結束的時候,當時蘇聯在烏克蘭地區的部隊遭到重創,65萬人被俘,克里米亞半島防禦空虛。可惜當時德軍正要開始進攻莫斯科,精銳裝甲力量被調往中央集團軍群,只派出了7個步兵師進攻塞瓦斯托波爾,行動遲緩、攻堅力量不足,被增援來的蘇聯海軍陸戰隊擊退,第一次攻防戰德軍全面潰退。蘇聯趁機調整部署、整頓防禦,以精銳的海軍陸戰隊和蘇聯內務部隊為核心的10萬蘇軍防守塞瓦斯托波爾。

2.4萬傷亡造成蘇軍24萬損失 二戰德軍元帥曼施坦因的克里米亞戰役

德國超級巨炮

1942年1月,德國進攻莫斯科的“颱風”行動損失慘重,蘇德戰場陷入僵局,希特勒改變戰略方向,讓曼施坦因率領第11集團軍(1個裝甲師和4個步兵師,共5個師的兵力)進攻克裡米亞半島。

曼施坦因的高明之處首先就表現在進攻方向的選擇上,守衛塞瓦斯托波爾的12個永久要塞並不是平均分佈,南部及西部僅有3座要塞,表面上看防禦相對薄弱,德軍1941年第一次進攻也是走的這裡,但實際上蘇聯黑海艦隊及部署在刻赤半島的空軍都能很方便的提供火力支援,並且塞瓦斯托波爾南部及西部地形複雜,不利於德軍裝甲部隊及炮兵展開,德軍在火力上佔不到便宜。

曼施坦因接到命令後沒有著急進攻,而是徵調了德國的超級巨炮“剛瑪”、“卡爾”、“古斯塔夫”,配合203個炮兵連要從蘇聯最強的北部防線打開缺口,正面摧毀蘇聯要塞。這麼做的好處一方面是能避開蘇聯強勢的海空軍(相比於固定的要塞,飛機、艦船屬於移動靶,短時間難以消滅);另一方面北部防線處於平原地區,便於德國超級巨炮和炮兵集群部署,突破防線後便於德軍裝甲部隊進攻市區,而且蘇聯剩餘的要塞主炮因為佈置方向問題也失去作用。

2.4萬傷亡造成蘇軍24萬損失 二戰德軍元帥曼施坦因的克里米亞戰役

塞瓦斯托波爾

其次曼施坦因能夠時刻在激烈的戰局中保持冷靜,不會因為勝利在望就熱血上頭。比如蘇德戰場的莫斯科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統兵作戰的德軍將領往往專注於攻擊目標城市,而忽略外圍增援包圍過來的蘇軍,這可以說是德軍幾次大敗的重要原因之一。當曼施坦因率領第11集團軍橫掃克里米亞半島,打到塞瓦斯托波爾城下的時候,蘇聯第44、51集團軍穿過刻赤海峽支援克里米亞半島,曼施坦因果斷放棄攻城,轉而進攻來援的蘇軍,在蘇軍享有海空優勢的情況下,迅速擊潰3倍於己方的敵軍,俘虜蘇軍17萬人。

最後曼施坦因抓住了“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的精髓,逼迫蘇軍撤退、投降。塞瓦斯托波爾是一座要塞都市,分為地上、地下兩層,在市區地下擁有龐大的空間,蘇聯軍民撤入地下後能夠繼續生活,有地下兵工廠為守軍提供武器彈藥,再加上錯綜複雜的迷宮暗道,可以說德軍真想全殲守軍就要付出血的代價,所以逼降是最好的選擇。圍城戰中支持守軍防守信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源源不絕的外援,二戰中著名的列寧格勒保衛戰,蘇聯軍民在150萬人死亡、深陷德軍圍困的情況下能夠堅守900天,就是因為德軍難以切斷列寧格勒所有的外援通道。

曼施坦因突破蘇軍北部防線、打退蘇聯援軍之後,沒有第一時間攻擊塞瓦斯托波爾市區,而是從側後方攻破蘇軍設在東西南三個方向的防禦要塞,掃清城市周邊全部蘇軍,斷絕了蘇聯從海上援助塞瓦斯托波爾的通道;之後大規模炮擊塞瓦斯托波爾市區,摧毀市區全部建築,逼迫蘇聯守軍全面轉入地下;最後展示德國“古斯塔夫”巨炮能夠摧毀塞瓦斯托波爾地下設施的能力,在物資日漸短缺和生命威脅下,1942年7月3日蘇聯守軍同意投降。

2.4萬傷亡造成蘇軍24萬損失 二戰德軍元帥曼施坦因的克里米亞戰役

曼施坦因和希特勒

曼施坦因指揮德軍第11集團軍在兵力、空軍、海軍都不佔優勢的情況下,僅以2.4萬人的傷亡,給蘇軍造成24萬人的損失,攻克了號稱“不敗”的塞瓦斯托波爾,這在世界軍事史上是一個奇蹟,一將功成萬骨枯,曼施坦因以征服整個克里米亞半島的功績,在巨炮轟鳴中被希特勒晉升為元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