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候風地動儀

地動儀 張衡 東漢 地震 愛笑的小王 2017-06-19

公元132年,東漢科學家張衡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候風地動儀。張衡將候風地動儀安置在了都城洛陽,但滿朝文武都不相信它能夠測出地震的方向。湊巧的是,公元138年3月1日,地動儀朝向西北方向的銅球落了下來,掉進了儀器下面的蟾蜍口裡。幾天後,隴西驛者日夜奔馳來京報告西北方的隴西地震,二郡山崩。在事實面前,人們相信了張衡,相信了候風地動儀。揭祕候風地動儀

今天,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裡陳列著一架。張衡地動儀。。一直以來,人們都把它視為張衡的原作。但事實上,候風地動儀在被製造出來的幾十年後就消失了,至今無蹤。現在人們看到的,其實是原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王振鐸根據史書中的記載,加入想象,並遵循。直立杆原理。設計製作的1: 10的木質模型。
揭祕候風地動儀

當時,王振鐸的概念模型受到了空前的關注,片面的宣傳導致這個簡單的木質模型被大多數中國人誤以為是完全定論的、不可更改的唯一模型,基至被當做出土文物來仿製和收藏。

一直到20世紀60年代,隨著國際學術交流的不斷深入,中、日、美、荷、奧等國的學術界發表了一系列對於張衡地動儀復原模型措辭嚴厲的論文。學者們普遍認為,地動儀是地震學的一種專業儀器——驗震器,復原模型需要也必須同時具備兩種基本功能對非地震的干擾震動不反應,只對地震引起的特殊地面運動才有穩定的反應。也就是說,它需要具備區分地震和非地震的能力。揭祕候風地動儀

僅僅依靠。直立杆原理。製作的復原模型,顯然無法做到這一點。更重要的是,這個模型確實面臨著現實的尷尬。有記載顯示,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里氏7.8級地震,160千米外的"張衡地動儀"竟然毫無反應。

之後,學術界一直在試圖用新的原理、結構與造型替代它,先後共提出了8個替代模型試圖解決矛盾,但這些研究依然處於概念模型階段,沒有實質結果。揭祕候風地動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