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下長城”到“地下火線”| 真實的地道戰比電影更激烈

電影《地道戰》帶給人們的回憶往往是機智的民兵戰士,利用迷宮一般、機關重重的地道痛擊日本侵略的景象。然而在河北省定州市北疃村人心裡,真實的地道戰爭卻是他們永遠不願提起的傷痛......

抗戰之初,面對日軍的殘暴行徑,不屈的冀中軍民在無險可據的大平原上,艱難地探索出了一個獨特的自衛方式——“地道”。


1942年5月1日,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在司令官岡村寧次的親自指揮下,糾集五萬餘人,對冀中地區發動了空前規模的“五一大掃蕩”。


從“地下長城”到“地下火線”| 真實的地道戰比電影更激烈


27日拂曉,日軍的一個旅團以及偽軍五百多人,向當時河北省定南縣的北疃村附近分路包抄。

由於附近村鎮的地道還沒形成有規模的挖掘,導致北疃的地道里擠滿了來自周邊十多個村鎮的百姓。整條地道被擠得水洩不通。撤入地道的戰鬥人員也被堵在洞裡,動彈不得。

短短几個小時,地道里被日軍毒死的村民就達到八百多人,街道上滿是被剖腹燒焦的屍骸,村子的水井中也填滿了屍體。


從“地下長城”到“地下火線”| 真實的地道戰比電影更激烈


曾任日軍聯隊隊長的上阪勝在1954年7月親筆寫下的認罪筆供,清楚地記載了當時日軍慘絕人寰的行為。

“受到機槍掃射的不只是八路軍戰士,迷失逃跑路途的居民也被射殺了。(我們)向逃入很多居民的地道里擲入“赤筒”和“綠筒”毒氣,以致窒息。或者是對感到痛苦而逃出的居民,施以射殺、刺殺、斬殺等殘酷行為,在此戰鬥中我指使第一大隊殺害了八路軍戰士、居民約達八百人以上”

北疃的慘案使人們意識到對地道的擴建和完善已經迫在眉睫。這時,為了防止悲劇重演,各村各戶的百姓在冀中軍區的組織動員下開始將挖地道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去執行。

在冀中一些村鎮,許多簡單而又實用的挖地道辦法,在各個村莊的相互啟發下創造出來。冉莊現存的地道里,有些區域顯得有些與眾不同,這裡既狹窄又低矮,並不像其它區域一樣,可以同時讓兩人側身通過,這種乍看起來像是“偷工減料”的地道,卻是冀中人民專門為進入地道的日偽軍量身定製的。

從“地下長城”到“地下火線”| 真實的地道戰比電影更激烈

盧勇 國防大學教授

日軍當時拿的槍是二戰時期最長的步槍之一,三八槍,他如果想調頭走的話,槍調不過來了,槍倒也倒不過來,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打他了。細節決定成敗,我們挖地道,把人民群眾的智慧發揮得淋漓盡致,所有的細節都考慮到了。

隨著地道不斷地發展和改進,遍佈冀中的地道已經變得越來越強大。

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的一名士兵——齋藤邦雄,在《陸軍步兵漫畫物語》這本書中寫道:


“地道入口都是些日軍找不到的地方。比如戶外的井裡、豬圈下面、乾草堆裡,都是些我們想象不到的地方。這種地道連接家家戶戶,通向各個村子,甚至有的能通到外縣去。從總共延伸的距離來看,可以說是又建了一座萬里長城。”


1945年1月,美軍駐延安軍事觀察組的艾斯.杜倫上尉來到冀中考察。為此,軍區司令部作戰科科長高存信專門調到聯絡科,負責陪同杜倫上尉的冀中之行。

在參觀了各式各樣的地道後,杜倫儘管對中國的地道戰頗感新奇,但是,對這種戰法能否有效抵禦日軍,他卻表示了懷疑。很快,一場突如其來的戰鬥打消了這位美國軍人的疑慮……


從“地下長城”到“地下火線”| 真實的地道戰比電影更激烈


1945年1月的清晨,一陣槍聲驚醒了熟睡中的杜倫和高存信。原來,有美國軍官抵達冀中的消息已被日軍獲悉,這次突然襲擊,目的十分明確,就是為了活捉美軍觀察組的杜倫上尉。

面對突然來襲的日軍,高存信果斷命令大家進地道隱蔽。幾乎就在人們剛躲進地道的同時,日軍就衝進了他們的房間。

從“地下長城”到“地下火線”| 真實的地道戰比電影更激烈

高凌 高存信之女

因為他們鑽洞鑽的很急,有東西沒帶下來,其中包括照相機、剃鬍刀、望遠鏡等。人家一看,就說來了外國人,要找這個洞口。

從“地下長城”到“地下火線”| 真實的地道戰比電影更激烈

隨即,日軍翻出洞口後,開始向地道里放煙灌水。

而此時在地道里,杜倫看到人們在高存信的指揮下,有條不紊地將棉衣脫下堵在地道最狹窄的位置,阻斷日軍的毒煙。用土截斷灌進地道的水流,把水引向支洞。

同時,在其它的地道口,戰士們依託隱藏在磨盤底下、牆角附近的射擊孔展開了反擊,十幾個小時過去了,日軍的傷亡不斷增加,但抓捕任務卻毫無進展。夜晚降臨之後,一無所獲的日偽軍只得匆匆撤離。

杜倫等人平安返回地面,但是,為了保護他們,房東大娘被日軍砍傷了,軍分區司令員的妻子為了保護地道中的人們,失手將自己的孩子捂死了。杜倫得知這兩個消息後震撼不已!

這次冀中之行,成為杜倫一生難忘的經歷。在短短的時間裡,他真正瞭解到八路軍與這裡的群眾有著怎樣的血肉聯繫。也看到了地道戰這一戰爭形式之所以能夠發揮作用,是因為背後站著這樣一群偉大的人民。

從“地下長城”到“地下火線”| 真實的地道戰比電影更激烈

盧勇 國防大學教授

沒有這種精神,地道挖得再多也只不過是一個坑,有了這種精神,地道哪怕挖得再淺,它也是一座鋼鐵長城。

回到延安,杜倫逢人便自豪地說:“地道戰,我是美國軍人中第一個參加者!”

1945年春,六百多名日偽軍向冉莊撲來。只有20多人的冉莊民兵隨即進入地道準備作戰。冉莊民兵李恆彪和一位戰友組成兩人戰鬥小組,他們的任務是利用村東的地堡工事,阻斷從這裡進村的日偽軍。

當日偽軍開始逐漸迫近地堡,李恆彪抓住時機拉響了四個地雷。爆炸過後,地上躺倒了幾個日偽軍。這時,其他日偽軍想把死傷的夥伴抬走。而李恆彪再次拉響地雷,又炸死兩人。在這場僅持續了三個多小時的戰鬥中,冉莊的民兵沒有露面,就打死打傷日偽軍近三十人。


從“地下長城”到“地下火線”| 真實的地道戰比電影更激烈

一個月後,駐保定日軍糾集偽軍千餘人再次向冉莊進犯,然而,無處不在的地雷和射擊孔依然讓他們寸步難行。整個上午僅推進了不到半個村莊,卻付出了幾十人的傷亡,找不到攻擊的目標,只能被困在村裡捱打的日偽軍,無可奈何之下不得不第二次從冉莊敗退。

在冉莊的接連碰壁,讓據點裡的日偽軍變得更加惱怒,發誓一定要把冉莊的民兵從地道里挖出來。


5月17日,日偽軍又調集一千七百多人向冉莊撲來。和前兩次一樣,日偽軍的這次進攻仍然一無所獲,經過十三小時的戰鬥,冉莊民兵僅以輕傷一人的代價,斃傷日偽軍五十多人。

冉莊民兵三戰三捷的出色戰績,使得他們所保衛的冉莊,被評為了地道戰模範村。從此,在冉莊周邊據點裡的日偽軍就有了這樣一句話:“寧繞黑風口,不從冉莊走”。在這時的戰鬥中,甚至出現偽軍擔心被日軍驅趕下地道,而自己先將地道口掩藏起來的事情。


從“地下長城”到“地下火線”| 真實的地道戰比電影更激烈

在7年之後的1952年,面對日益膠著的朝鮮戰局,周恩來說:“志願軍在朝鮮也要開展地道戰。”

到朝鮮戰爭停戰時,志願軍共挖掘長達1250公里的坑道,志願軍依託坑道工事積極地開展了狙擊活動、小分隊活動,打小殲滅戰,累計大量殲敵,被毛澤東譽為“零敲牛皮糖”。

從“地下長城”到“地下火線”| 真實的地道戰比電影更激烈

盧勇 國防大學教授

你有你的先進裝備,我有我的靈活機動的戰法,我不按照你制定的遊戲規則跟你打仗,通過我們這種地道戰的方式,把你拉到我們的場地來,用我們的方法來打你。

神出鬼沒,出奇制勝的地道戰,是華北人民保家衛國,開展游擊戰爭,在平原地帶戰勝頑敵的偉大創舉。

以弱勝強的地道戰為中國人民築就起一座抗擊外侮,威震敵膽的地下長城。


敬請收看今晚(6月6日)20:00

CCTV-4《國家記憶》

《地道戰傳奇》之《地下長城》

文字:李巍

編輯:張欣悅

主編:姜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