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沼氣泡還是魚星?無需糾結,按這個方法去釣就行了

釣魚 鯉魚 釣魚閣 2019-07-11

​在釣魚時我們經常會看到水裡冒出一些泡泡,這些泡泡有可能是魚星,有可能是沼氣,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們的窩料比較幹散,在抱團打窩時沒有完全擠出空氣導致。第三種比較容易辨別,一般窩料入水幾分鐘之後泡泡就會冒出,而第一種和第二種新手就經常混淆。

鑑別的方法大約有三種:

1、魚星不會總在一個地方冒;而沼氣泡比較固定

2、魚星有規律可循(當然了,每一種魚的魚星特點不一樣,這是另外一碼事);沼氣泡雜亂無章且冒泡速度較快,通常垂直升起

3、魚星因為帶有魚的粘液,故出水面不易破裂;沼氣泡出水則破

個人感覺前兩種還是比較靠譜的,至於第三條得根據作釣水域的水質而定。有些地方水質差,表層比較髒,飄著一層類似油汙的東西,這時就算是普通的泡泡出水也不容易破裂

究竟是沼氣泡還是魚星?無需糾結,按這個方法去釣就行了

究竟是沼氣泡還是魚星?無需糾結,按這個方法去釣就行了

窩裡冒泡泡,浮漂卻沒動靜,在分不清是沼氣還是魚星的時候該怎麼辦呢?我的想法是,如果你認為該泡泡有一絲可能是魚星的話,暫且先按照常規的方式去釣,比如像一些鯉魚、青魚等生性狡猾吃餌警惕的大魚,就應該多揉搓餌料,或者通過加麵粉、玉米粉等狀態餌來增強附鉤性,同時要耐心等待,小口、不確定的口統統放掉,只抓有力的下頓、黑漂,有些魚還可以抓大頂漂、走漂

究竟是沼氣泡還是魚星?無需糾結,按這個方法去釣就行了

餌料增粘了,等的時間也夠久,可還是沒釣到怎麼辦?

如果下面真有條魚的話,光冒泡不吃鉤大概有這麼幾種情況,第一是餌料不對口,可能是他不愛吃,也可能是他不敢吃;第二種情況是沒發現餌,可能是窩料太多,也可能是水底有障礙物遮蔽了餌料

既然想到了原因,那就好辦了,針對第一種情況要做是換餌,換一種不同類型餌,自然水域的魚尤其是現在溫度高,建議用味道較淡的素餌,當然了特殊情況下沒準大腥大香或高刺激的香精小藥會好用,凡事無絕對

針對第二種情況採取的措施是通過釣法將餌料“變活”讓魚更好的發現,譬如說逗釣,通過上下提動、左右拖曳魚竿,讓餌料在水下呈現出各種動作,不但能增加魚發現餌的概率,對於一些咬鉤慾望不是很強烈的魚還有刺激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得控制餌料擺動的幅度,太誇張魚就不敢吃了(掠食性魚除外)

除了逗釣,我們還可以通過增加子線拉高鉛墜的辦法來延緩餌料下降的速度,此方法說過多次這裡簡單一提就罷(對於水下障礙物比較多的釣點,此方法也有效)

究竟是沼氣泡還是魚星?無需糾結,按這個方法去釣就行了

這些辦法都試了魚還不吃,就放棄吧

該試的辦法都試了,還釣不到魚那就是沼氣了,退一步講即使下面真是條魚,我們折騰那麼久都沒把它騙上來,再繼續下去多半也是浪費時間

臺釣偏向於魚找人,大多數人坐下了就不願再揹著繁雜的裝備轉移位置,這樣的話不管窩點冒的是魚星還是沼氣,好像都不會太影響作釣

不過也有些人專門“找泡釣”,比如說傳統釣吧,雖然常見的多以長竿短線多點布窩為主,但核心卻是人找魚,對於高手來說分辨魚道、找泡下竿都是最基礎的東西

玩黑坑也有找泡釣的時候,在天氣悶熱魚活性下降,吃餌不積極的時候,就會有人就會拿著竿子滿塘轉,看哪有魚星就往哪下鉤,能糗一個是一個(也有些規矩較多的黑坑不允許走釣、換釣位)

在找泡釣的時候,如果一個地方冒魚星但反覆施釣都不吃鉤,我想誰也不會願意繼續耗下去,還不如略過找下一個目標,或者等釣完其他地方後再回來試一試

究竟是沼氣泡還是魚星?無需糾結,按這個方法去釣就行了

最後補充一點小技巧

看到某個地方有魚星冒出,不用把餌料丟在正中間,有時候水是流動的,或者魚在遊動,因此水面上魚星位置和水底魚的位置並不絕對準確地對應;即使風平浪靜,魚兒也剛好在水底待著不動,餌料丟的太準剛好落在魚身上、嘴邊未必是好事,有可能驚魚

對於運動的魚,我們只要根據星泡移動的方向,在魚前方的一米左右下鉤即可;對於停留在某個地方不動的魚,我們可以把餌丟在它身旁,稍加挑逗引起注意即可,如果是淺水、離岸較近要記住下鉤的動作要小、聲音要輕

究竟是沼氣泡還是魚星?無需糾結,按這個方法去釣就行了

【作者簡介】:小飛,一個90後釣魚愛好者,希望用文字記錄垂釣的美好、把心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歡迎漁友們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