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到大魚別心慌——釣大魚時的魚鉤和線組搭配技巧減少跑魚

釣魚 鯉魚 戶外運動 土豆哥我最愛吃 土豆哥我最愛吃 2017-09-27

代表高度文學藝術水平的唐詩中,有很多以釣魚為題材的佳作。比如:自號“煙波釣徒”的張志和寫了《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糾雨不須歸”。著名詩人柳宗元作《江雪》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此外,還有儲光羲、沈全期、杜甫等很多詩人都留下了許多不朽之作。可見,在唐代釣魚這項娛樂活動不僅被志士文人所青睞,而且為眾多的人們所喜愛。中華民族文化淵源流長,釣魚文化也相當厚重,我知道的就這些釣魚方法,我相信,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上,還有很多很多鮮為人知的釣魚方法,我所瞭解的或許僅僅是冰山一角,望朋友們補充,以增加彼此見識。以下就是我想講的今天的話題,這是綜合我個人多年來的垂釣經驗,歡迎給位大神指正採納。

釣到大魚別心慌——釣大魚時的魚鉤和線組搭配技巧減少跑魚

筆者使用小鉤細線釣魚20多年,有大量斷線跑魚的經歷,經過分析與實踐,再結合遛魚技巧加實戰戰例,我總結出小鉤細線釣大魚的釣組搭配經驗,現介紹給廣大釣友。

有些釣友外出釣魚,大多數是一副釣組釣到底,釣線只要不斷的話,一般不會更換釣線,這就為搏大魚種下了“隱患”。另外,雖然用的是小鉤細線,但釣者不宜使用太過細小的釣組。竿子要選擇不軟不硬的中性釣竿----釣鯽魚等小型魚,以四六調的臺釣竿子為佳;釣鯉魚、草魚等大型魚,以三七調的碳纖維竿子為最佳選擇。竿子質量要好,劣質竿不是太軟就是太硬,整體受力不均,竿梢大多較軟,中下部太硬,一旦中大魚,只有竿梢彎曲,中下部硬似燒火棍,不具備整體彈性。

用4.5米短節手竿,拴5號主線、4號子線,綁8號伊勢尼鉤。開釣不久,他就中了一尾鯉魚,但竿子沒揚起來,只好鬆手放竿(沒拴失手繩)。下手撈出竿子後,我發現他的竿子只有前兩節有彈性,下面幾節很僵硬。我心想:“壞了,要斷竿”。果然,“啪”的一聲響,竿子從第二節接口處折斷。小王把斷竿一扔,抓起釣線把魚拽上來,是一尾不足1.5千克的鯉魚,半小時後,我也中了一尾大魚,我用的是4.5米手竿、1號主釣線、0.6號子釣線,綁2號袖鉤。中魚後,我的竿子彎得像一張彎弓,受力均勻,彈性極佳,成功化解了魚的多次粗暴掙扎。10分鐘後,一尾2.6千克重的野生鯉魚被我擒上岸。圍觀的釣友頗為感慨:要不是親眼所見,0.6號子釣線、2號袖鉤能釣獲2.6千克重的野生鯉魚,說什麼也不會相信。

釣到大魚別心慌——釣大魚時的魚鉤和線組搭配技巧減少跑魚

大小兼釣的釣組,主釣線既不能太細,也不能太粗,以免影響小型魚咬鉤。釣者應根據施釣水域中魚體的大小,選用1.2~2號碳氟線作主釣線。碳氟線質地較硬,抗拉強度大,結實耐用且切水快,是細線搏大魚的首選釣線。子釣線可用0.8~1號高強度競技釣線,如果釣者所用的竿子足夠長,遛魚技術也過硬,使用0.6號子線也可以。這套釣組不是專為釣大魚準備的,而是為了釣獲偶然出現的大魚而配置的。

小鉤細線釣大魚,失手繩是必不可少的,釣者可使用細且長、彈性好的失手繩。不過,失手繩有一個弊端---我們使用的主線和子線都較細,一旦用失手繩遛魚,因失手繩較粗,吸水後重量大,阻力也較大,再加上竿子在水中的阻力,釣者將很難把握魚的掙扎力量和失手繩的鬆緊度,往往失手繩只放了一半就出現斷線跑魚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筆者一般會用一支1.5米長的細小磯釣竿,配一個能蓄80餘米1.5號線的小型繞線輪來代替失手繩。這樣以來,跑魚的次數就減少了。

釣到大魚別心慌——釣大魚時的魚鉤和線組搭配技巧減少跑魚

魚娛兼求,釣有所獲:休閒釣作為人們緩解生活與工作壓力、放鬆心情的一種集娛樂與體育健身的活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作為不參加比賽,只從事休閒釣的人,在放養塘垂釣時,要確立正確的垂釣理念。即:既釣之應有所獲,漁與娛兼得。釣魚路上走得多了,遇見的作釣者也各式各樣,不過,上大物後卻眼睜睜看著魚跑掉的情況真讓筆者痛心!

希望筆者今天講的這些技巧能幫助部分作釣者擒獲大魚,感謝大家的閱讀,祝願各位釣友早日釣大物!如果你喜歡,請點擊關注哦,您的支持是我們創作的最大的動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