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樣的窩料,在釣位相近的前提下,別人發窩快自己這邊慢

釣魚 認真的釣魚 2019-04-07
為什麼同樣的窩料,在釣位相近的前提下,別人發窩快自己這邊慢

釣魚,有些時候是會發生一些很難讓人理解的事情,比如,同樣的窩料,大家在同一片水域作釣,相鄰距離也不是很遠,但是別人發窩的速度就很快,自己這邊就比較慢,如果是河道、湖庫之類,我們勉強可以通用流速不同來安慰自己,但是黑坑也好,野釣也罷,這種情況都經常出現,這就讓我們不得不反思一下,是不是哪裡除了問題。

為什麼同樣的窩料,在釣位相近的前提下,別人發窩快自己這邊慢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窩料在垂釣中的作用,窩料,是在釣魚過程中,用來引誘、聚集魚群的一種餌料,這是一個簡單的定義,那麼從定義中,我們就可以看出,窩料有兩大基礎作用,第一是引誘魚,第二是聚集、把魚留在窩裡,也就是說,所有的窩料只要有兩這個作用,那麼就是一款好窩料,可是我們在實戰中,往往是要麼誘不來魚,或者誘魚速度比別人慢,要麼就是隻能誘魚進窩,但是魚群不留窩,轉了一圈就跑了,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分析一、釣點的問題;黑坑也好,野釣也罷,水域內魚群的密度是相對的,但是實際上,魚都是一種群居生物,比如我們在公園的魚池,在任意一處隨意拋灑一點食物,就會快速聚集一大堆魚,第二第三個拋灑食物的,只有等到第一處拋灑點的食物吃完,才會聚集到第二第三處;有可能別人的釣點最接近魚群。

為什麼同樣的窩料,在釣位相近的前提下,別人發窩快自己這邊慢

建議:打窩這種事,先下手為強,先打窩先誘魚;同時也要做好思想準備,正常情況下,野釣或黑坑打窩後,超過半小時左右浮漂紋絲不動,其實已經可以考慮換釣點了,尤其是在別人已經連桿上魚的情況下,再死守釣點,如果不調整餌料味型(更腥、更香)的情況下,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了。

為什麼同樣的窩料,在釣位相近的前提下,別人發窩快自己這邊慢

分析二、打窩技巧的問題;越是經驗老道的釣友,越不喜歡拋灑窩料,反而會藉助一些工具或者自制工具,比如打窩器來打窩,理由也很簡單,打窩器等工具打的窩點,窩料很集中,所以味型濃郁(相對而言),魚群會被吸引到一個相對較小的範圍,加上打窩器等器具,定點投放,窩料上面就是釣餌,吸引魚群進食的效果是很集中的。

建議:嘗試一下用打窩器或者打窩袋之類的工具,將窩料集中的打到一處釣點,試試效果。

為什麼同樣的窩料,在釣位相近的前提下,別人發窩快自己這邊慢

分析三、抽窩的頻率太慢或者動作太大;喜歡野釣的釣友一般沒這個習慣,很多玩了一段時間黑坑,又轉到野釣的釣友大多都有這個習慣,先拋幾把窩料,或者扔幾個窩團,再用相對幹散的窩料抽上十幾竿,一直要把釣點打的比較渾濁為止;好不好呢?這要兩說,如果是黑坑,釣位相近,窩料一樣,那就只說明一個問題,抽得太慢,比如別人一分鐘抽20~40多竿,你才抽十幾竿,3~5分鐘過去,大家的釣點都是渾濁的,但是想都不用想,別人的窩子裡肯定是先進魚的;但是如果是野釣的話,則有極大的可能是抽窩的動靜太大,把魚給嚇著了,根本就不敢進窩子。

野釣的魚,沒有被餵食的習慣,自然也不習慣高頻率,一下又一下的抽窩的動靜,平時汽車路過釣點附近都能把魚嚇的亂竄,黑坑衍生過來的抽窩動作,說沒嚇著魚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旁邊的動靜小,那魚群去旁邊的窩子是很有可能的。

建議:黑坑釣就加大頻率,灌輸一個比較極端的概念,黑坑並不是你自己要釣多好,而是你能把周圍打停口了,你自己的釣點,魚自然就來的多了;而野釣,則還是老老實實,動作輕巧,不要動靜太大的好。

為什麼同樣的窩料,在釣位相近的前提下,別人發窩快自己這邊慢

分析四、窩料的數量不一樣;同樣的窩料,比如你一次打個2~3斤,相鄰的釣點打上200~300ml,要是挨的不遠,估計兩個釣點都沒有口,要是相隔上5米以上,那鐵定是打的少的先有口;打窩的窩料數量,是很講究技巧的,不能多,不能少,打的太多,窩點的窩料容易散,魚群會先吃窩料,根本就不吃釣餌;打的窩料太少,可能味道都散不出來,根本就吸引不了魚;

建議:如果釣點相鄰,窩料一致,不妨觀察一下相鄰的釣位,每次打窩的數量和頻率,只要照著做,就算髮窩慢,也不會慢多少。

為什麼同樣的窩料,在釣位相近的前提下,別人發窩快自己這邊慢

分析五、釣點的水底沒精找底;這個其實不用多說,很多新釣友都會犯的一個錯誤,有可能認為不管鉤餌在水底的哪個位置,魚都能自己找到餌,也有可能是調漂技術不到家,沒調幾下就心慌了,粗找底,修剪一下鉛皮,就開始作釣了,搞的魚把窩料、釣餌吃完了,浮漂可能還是沒有大動靜。

建議:調漂找底是釣魚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花點時間稍微練習一下,就會發現調漂其實真的很簡單,只要能精準找到底,也就掌握了鉤餌在水底的具體情況,能達到這個水平,漂組的靈鈍,其實就不是啥問題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