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坑垂釣“回鍋魚”,這些要點不可不知'

釣魚 畜牧業 眼鏡哥說魚 2019-09-16
"

如今投身到黑坑垂釣中的人數與日俱增,釣魚人數的增多也就意味著黑坑中的魚被釣放的次數越來越多,在一些人氣較好的黑坑裡,甚至可能會出現一條魚在同一天內被反覆釣放多次的情況,這樣的魚被稱為“回鍋魚”。

魚被釣放的次數越多,警惕心也就越強,垂釣的難度也隨之升高。如何在黑坑垂釣時找到應對“回鍋魚”的正確方法便成為了釣魚人所必須面對的課題。

"

如今投身到黑坑垂釣中的人數與日俱增,釣魚人數的增多也就意味著黑坑中的魚被釣放的次數越來越多,在一些人氣較好的黑坑裡,甚至可能會出現一條魚在同一天內被反覆釣放多次的情況,這樣的魚被稱為“回鍋魚”。

魚被釣放的次數越多,警惕心也就越強,垂釣的難度也隨之升高。如何在黑坑垂釣時找到應對“回鍋魚”的正確方法便成為了釣魚人所必須面對的課題。

黑坑垂釣“回鍋魚”,這些要點不可不知

“回鍋魚”與新魚的區別

多次被釣放的“回鍋魚”與從未被釣放過的新魚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回鍋魚”的膽量很小,對曾經受到的傷害會產生明顯的條件反射,關於“魚的記憶只有7秒”這種說法是毫無科學依據的。

無論是新魚還是“回鍋魚”都會出現沒有進食慾望,不開口進食的行為,但是兩者在原因上有著本質的區別。剛投放進黑坑中的新魚需要時間來適應新的環境、新的水深和新的水質,這一適應過程短則兩至三個小時,長則三至五天。另外,新魚還有可能在運輸的過程中受到顛簸、擠壓、缺氧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自身的健康狀況出現問題,因此需要一段時間來進行調整與恢復。有一些黑坑在正釣開放的前一天投放了大量的新魚,可是正釣當天每一個釣魚人都釣不到幾條魚,這就說明新魚還未完全適應新的水域環境,或者是體力尚未完全恢復,因此缺乏進食慾望。但是隻要新魚完全適應了新的水域環境,並且體能完全恢復,便會瘋狂的開口進食,沒有任何顧忌。

導致“回鍋魚”不開口進食的原因與新魚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回鍋魚”會對被釣放的經歷產生條件反射,有意迴避高風險環境,這一點與新魚毫無任何經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覓食特點是完全相反的。除此之外,“回鍋魚”由於多次被魚鉤傷害,健康狀況與食慾明顯下降,活躍度不如新魚。隨著“回鍋魚”被釣放的次數逐漸增多,依然還有進食慾望的魚也就越來越少,直至最後絕大多數的“回鍋魚”都不會開口進食。

"

如今投身到黑坑垂釣中的人數與日俱增,釣魚人數的增多也就意味著黑坑中的魚被釣放的次數越來越多,在一些人氣較好的黑坑裡,甚至可能會出現一條魚在同一天內被反覆釣放多次的情況,這樣的魚被稱為“回鍋魚”。

魚被釣放的次數越多,警惕心也就越強,垂釣的難度也隨之升高。如何在黑坑垂釣時找到應對“回鍋魚”的正確方法便成為了釣魚人所必須面對的課題。

黑坑垂釣“回鍋魚”,這些要點不可不知

“回鍋魚”與新魚的區別

多次被釣放的“回鍋魚”與從未被釣放過的新魚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回鍋魚”的膽量很小,對曾經受到的傷害會產生明顯的條件反射,關於“魚的記憶只有7秒”這種說法是毫無科學依據的。

無論是新魚還是“回鍋魚”都會出現沒有進食慾望,不開口進食的行為,但是兩者在原因上有著本質的區別。剛投放進黑坑中的新魚需要時間來適應新的環境、新的水深和新的水質,這一適應過程短則兩至三個小時,長則三至五天。另外,新魚還有可能在運輸的過程中受到顛簸、擠壓、缺氧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自身的健康狀況出現問題,因此需要一段時間來進行調整與恢復。有一些黑坑在正釣開放的前一天投放了大量的新魚,可是正釣當天每一個釣魚人都釣不到幾條魚,這就說明新魚還未完全適應新的水域環境,或者是體力尚未完全恢復,因此缺乏進食慾望。但是隻要新魚完全適應了新的水域環境,並且體能完全恢復,便會瘋狂的開口進食,沒有任何顧忌。

導致“回鍋魚”不開口進食的原因與新魚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回鍋魚”會對被釣放的經歷產生條件反射,有意迴避高風險環境,這一點與新魚毫無任何經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覓食特點是完全相反的。除此之外,“回鍋魚”由於多次被魚鉤傷害,健康狀況與食慾明顯下降,活躍度不如新魚。隨著“回鍋魚”被釣放的次數逐漸增多,依然還有進食慾望的魚也就越來越少,直至最後絕大多數的“回鍋魚”都不會開口進食。

黑坑垂釣“回鍋魚”,這些要點不可不知

“回鍋魚”的應對要點(一):減少霧化

霧化對沒有任何被釣放經歷的新魚來說具有很強的誘魚功效,因為魚會對動態的霧化區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在垂釣新魚時,釣魚人大多都會選擇使用霧化性極佳的散炮來做窩誘魚。但是魚只要被釣放過幾次就會記住它們曾經在霧化區裡受到過傷害,並且對霧化區產生明顯的懼怕。

因此,在垂釣“回鍋魚”的時候,減少窩料以及餌料的霧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儘量不要使用散炮做窩,改用粘麻團或者是手拋顆粒,同時在開餌時適當添加麵粉或者粘粉,增加餌料的黏度,減少餌料霧化。

"

如今投身到黑坑垂釣中的人數與日俱增,釣魚人數的增多也就意味著黑坑中的魚被釣放的次數越來越多,在一些人氣較好的黑坑裡,甚至可能會出現一條魚在同一天內被反覆釣放多次的情況,這樣的魚被稱為“回鍋魚”。

魚被釣放的次數越多,警惕心也就越強,垂釣的難度也隨之升高。如何在黑坑垂釣時找到應對“回鍋魚”的正確方法便成為了釣魚人所必須面對的課題。

黑坑垂釣“回鍋魚”,這些要點不可不知

“回鍋魚”與新魚的區別

多次被釣放的“回鍋魚”與從未被釣放過的新魚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回鍋魚”的膽量很小,對曾經受到的傷害會產生明顯的條件反射,關於“魚的記憶只有7秒”這種說法是毫無科學依據的。

無論是新魚還是“回鍋魚”都會出現沒有進食慾望,不開口進食的行為,但是兩者在原因上有著本質的區別。剛投放進黑坑中的新魚需要時間來適應新的環境、新的水深和新的水質,這一適應過程短則兩至三個小時,長則三至五天。另外,新魚還有可能在運輸的過程中受到顛簸、擠壓、缺氧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自身的健康狀況出現問題,因此需要一段時間來進行調整與恢復。有一些黑坑在正釣開放的前一天投放了大量的新魚,可是正釣當天每一個釣魚人都釣不到幾條魚,這就說明新魚還未完全適應新的水域環境,或者是體力尚未完全恢復,因此缺乏進食慾望。但是隻要新魚完全適應了新的水域環境,並且體能完全恢復,便會瘋狂的開口進食,沒有任何顧忌。

導致“回鍋魚”不開口進食的原因與新魚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回鍋魚”會對被釣放的經歷產生條件反射,有意迴避高風險環境,這一點與新魚毫無任何經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覓食特點是完全相反的。除此之外,“回鍋魚”由於多次被魚鉤傷害,健康狀況與食慾明顯下降,活躍度不如新魚。隨著“回鍋魚”被釣放的次數逐漸增多,依然還有進食慾望的魚也就越來越少,直至最後絕大多數的“回鍋魚”都不會開口進食。

黑坑垂釣“回鍋魚”,這些要點不可不知

“回鍋魚”的應對要點(一):減少霧化

霧化對沒有任何被釣放經歷的新魚來說具有很強的誘魚功效,因為魚會對動態的霧化區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在垂釣新魚時,釣魚人大多都會選擇使用霧化性極佳的散炮來做窩誘魚。但是魚只要被釣放過幾次就會記住它們曾經在霧化區裡受到過傷害,並且對霧化區產生明顯的懼怕。

因此,在垂釣“回鍋魚”的時候,減少窩料以及餌料的霧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儘量不要使用散炮做窩,改用粘麻團或者是手拋顆粒,同時在開餌時適當添加麵粉或者粘粉,增加餌料的黏度,減少餌料霧化。

黑坑垂釣“回鍋魚”,這些要點不可不知

“回鍋魚”的應對要點(二):減淡味型

沒有被釣放過的新魚會對香味、腥味濃郁的食物產生濃厚興趣,隨著被釣放的次數增多,魚就會開始對味型較重的食物產生警惕心。因為黑坑中投放的養殖魚在被飼養的過程中吃的都是味型清淡是魚飼料,所以對於“回鍋魚”來說只有這些味型清淡的食物才是安全的。

不僅是黑坑垂釣,在很多競技比賽中,釣魚人都會努力尋找原塘顆粒,也就是魚在被餵養時吃的顆粒飼料。用原塘顆粒穿皮筋掛鉤,或者是將原塘顆粒打粉後開餌會最大程度消除“回鍋魚”的警惕心,效果比那些味型濃重的餌料效果好很多。在黑坑垂釣時,使用小藥已經成為許多釣魚人的一種習慣,偶爾一次不添加任何小藥就會感覺心裡沒底,在垂釣“回鍋魚”時必須改變這種觀念,儘量減少小藥的添加量,在遇到回鍋次數特別多的老魚時,完全可以不添加任何小藥。

除了餌料之外,窩料也應該減淡味型。即便我們使用原塘顆粒做為釣餌,但是窩料味型過大也同樣會引起“回鍋魚”的高度警惕,導致魚不敢進窩或者是進窩的魚數量極少。

"

如今投身到黑坑垂釣中的人數與日俱增,釣魚人數的增多也就意味著黑坑中的魚被釣放的次數越來越多,在一些人氣較好的黑坑裡,甚至可能會出現一條魚在同一天內被反覆釣放多次的情況,這樣的魚被稱為“回鍋魚”。

魚被釣放的次數越多,警惕心也就越強,垂釣的難度也隨之升高。如何在黑坑垂釣時找到應對“回鍋魚”的正確方法便成為了釣魚人所必須面對的課題。

黑坑垂釣“回鍋魚”,這些要點不可不知

“回鍋魚”與新魚的區別

多次被釣放的“回鍋魚”與從未被釣放過的新魚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回鍋魚”的膽量很小,對曾經受到的傷害會產生明顯的條件反射,關於“魚的記憶只有7秒”這種說法是毫無科學依據的。

無論是新魚還是“回鍋魚”都會出現沒有進食慾望,不開口進食的行為,但是兩者在原因上有著本質的區別。剛投放進黑坑中的新魚需要時間來適應新的環境、新的水深和新的水質,這一適應過程短則兩至三個小時,長則三至五天。另外,新魚還有可能在運輸的過程中受到顛簸、擠壓、缺氧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自身的健康狀況出現問題,因此需要一段時間來進行調整與恢復。有一些黑坑在正釣開放的前一天投放了大量的新魚,可是正釣當天每一個釣魚人都釣不到幾條魚,這就說明新魚還未完全適應新的水域環境,或者是體力尚未完全恢復,因此缺乏進食慾望。但是隻要新魚完全適應了新的水域環境,並且體能完全恢復,便會瘋狂的開口進食,沒有任何顧忌。

導致“回鍋魚”不開口進食的原因與新魚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回鍋魚”會對被釣放的經歷產生條件反射,有意迴避高風險環境,這一點與新魚毫無任何經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覓食特點是完全相反的。除此之外,“回鍋魚”由於多次被魚鉤傷害,健康狀況與食慾明顯下降,活躍度不如新魚。隨著“回鍋魚”被釣放的次數逐漸增多,依然還有進食慾望的魚也就越來越少,直至最後絕大多數的“回鍋魚”都不會開口進食。

黑坑垂釣“回鍋魚”,這些要點不可不知

“回鍋魚”的應對要點(一):減少霧化

霧化對沒有任何被釣放經歷的新魚來說具有很強的誘魚功效,因為魚會對動態的霧化區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在垂釣新魚時,釣魚人大多都會選擇使用霧化性極佳的散炮來做窩誘魚。但是魚只要被釣放過幾次就會記住它們曾經在霧化區裡受到過傷害,並且對霧化區產生明顯的懼怕。

因此,在垂釣“回鍋魚”的時候,減少窩料以及餌料的霧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儘量不要使用散炮做窩,改用粘麻團或者是手拋顆粒,同時在開餌時適當添加麵粉或者粘粉,增加餌料的黏度,減少餌料霧化。

黑坑垂釣“回鍋魚”,這些要點不可不知

“回鍋魚”的應對要點(二):減淡味型

沒有被釣放過的新魚會對香味、腥味濃郁的食物產生濃厚興趣,隨著被釣放的次數增多,魚就會開始對味型較重的食物產生警惕心。因為黑坑中投放的養殖魚在被飼養的過程中吃的都是味型清淡是魚飼料,所以對於“回鍋魚”來說只有這些味型清淡的食物才是安全的。

不僅是黑坑垂釣,在很多競技比賽中,釣魚人都會努力尋找原塘顆粒,也就是魚在被餵養時吃的顆粒飼料。用原塘顆粒穿皮筋掛鉤,或者是將原塘顆粒打粉後開餌會最大程度消除“回鍋魚”的警惕心,效果比那些味型濃重的餌料效果好很多。在黑坑垂釣時,使用小藥已經成為許多釣魚人的一種習慣,偶爾一次不添加任何小藥就會感覺心裡沒底,在垂釣“回鍋魚”時必須改變這種觀念,儘量減少小藥的添加量,在遇到回鍋次數特別多的老魚時,完全可以不添加任何小藥。

除了餌料之外,窩料也應該減淡味型。即便我們使用原塘顆粒做為釣餌,但是窩料味型過大也同樣會引起“回鍋魚”的高度警惕,導致魚不敢進窩或者是進窩的魚數量極少。

黑坑垂釣“回鍋魚”,這些要點不可不知

“回鍋魚”的應對要點(三):精細釣組

“回鍋魚”在多次被魚鉤傷害之後健康狀況急劇下降,即便身體沒有受傷,魚嘴也是傷痕累累。因此“回鍋魚”咬鉤的動作會變得非常輕微,因此要求釣組必須精細搭配,否則有可能出現浮漂信號不清晰的情況。

另外,“回鍋魚”會對釣線以及魚鉤產生一定的警覺,多次被釣放的“回鍋魚”還有可能在咬鉤之前對鉤餌進行試探,這樣的“回鍋魚”已經具備部分“滑口魚”的特徵。因此,在垂釣“回鍋魚”時,浮漂的吃鉛量要適當減小,同時線組也要適當減小,特別是子線的大小會產生非常大的差異,當子線過大時浮漂信號微弱、不乾脆,這就是“回鍋魚”已經感覺到子線的存在,不敢咬鉤或者是咬鉤動作變輕所導致的。

"

如今投身到黑坑垂釣中的人數與日俱增,釣魚人數的增多也就意味著黑坑中的魚被釣放的次數越來越多,在一些人氣較好的黑坑裡,甚至可能會出現一條魚在同一天內被反覆釣放多次的情況,這樣的魚被稱為“回鍋魚”。

魚被釣放的次數越多,警惕心也就越強,垂釣的難度也隨之升高。如何在黑坑垂釣時找到應對“回鍋魚”的正確方法便成為了釣魚人所必須面對的課題。

黑坑垂釣“回鍋魚”,這些要點不可不知

“回鍋魚”與新魚的區別

多次被釣放的“回鍋魚”與從未被釣放過的新魚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回鍋魚”的膽量很小,對曾經受到的傷害會產生明顯的條件反射,關於“魚的記憶只有7秒”這種說法是毫無科學依據的。

無論是新魚還是“回鍋魚”都會出現沒有進食慾望,不開口進食的行為,但是兩者在原因上有著本質的區別。剛投放進黑坑中的新魚需要時間來適應新的環境、新的水深和新的水質,這一適應過程短則兩至三個小時,長則三至五天。另外,新魚還有可能在運輸的過程中受到顛簸、擠壓、缺氧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自身的健康狀況出現問題,因此需要一段時間來進行調整與恢復。有一些黑坑在正釣開放的前一天投放了大量的新魚,可是正釣當天每一個釣魚人都釣不到幾條魚,這就說明新魚還未完全適應新的水域環境,或者是體力尚未完全恢復,因此缺乏進食慾望。但是隻要新魚完全適應了新的水域環境,並且體能完全恢復,便會瘋狂的開口進食,沒有任何顧忌。

導致“回鍋魚”不開口進食的原因與新魚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回鍋魚”會對被釣放的經歷產生條件反射,有意迴避高風險環境,這一點與新魚毫無任何經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覓食特點是完全相反的。除此之外,“回鍋魚”由於多次被魚鉤傷害,健康狀況與食慾明顯下降,活躍度不如新魚。隨著“回鍋魚”被釣放的次數逐漸增多,依然還有進食慾望的魚也就越來越少,直至最後絕大多數的“回鍋魚”都不會開口進食。

黑坑垂釣“回鍋魚”,這些要點不可不知

“回鍋魚”的應對要點(一):減少霧化

霧化對沒有任何被釣放經歷的新魚來說具有很強的誘魚功效,因為魚會對動態的霧化區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在垂釣新魚時,釣魚人大多都會選擇使用霧化性極佳的散炮來做窩誘魚。但是魚只要被釣放過幾次就會記住它們曾經在霧化區裡受到過傷害,並且對霧化區產生明顯的懼怕。

因此,在垂釣“回鍋魚”的時候,減少窩料以及餌料的霧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儘量不要使用散炮做窩,改用粘麻團或者是手拋顆粒,同時在開餌時適當添加麵粉或者粘粉,增加餌料的黏度,減少餌料霧化。

黑坑垂釣“回鍋魚”,這些要點不可不知

“回鍋魚”的應對要點(二):減淡味型

沒有被釣放過的新魚會對香味、腥味濃郁的食物產生濃厚興趣,隨著被釣放的次數增多,魚就會開始對味型較重的食物產生警惕心。因為黑坑中投放的養殖魚在被飼養的過程中吃的都是味型清淡是魚飼料,所以對於“回鍋魚”來說只有這些味型清淡的食物才是安全的。

不僅是黑坑垂釣,在很多競技比賽中,釣魚人都會努力尋找原塘顆粒,也就是魚在被餵養時吃的顆粒飼料。用原塘顆粒穿皮筋掛鉤,或者是將原塘顆粒打粉後開餌會最大程度消除“回鍋魚”的警惕心,效果比那些味型濃重的餌料效果好很多。在黑坑垂釣時,使用小藥已經成為許多釣魚人的一種習慣,偶爾一次不添加任何小藥就會感覺心裡沒底,在垂釣“回鍋魚”時必須改變這種觀念,儘量減少小藥的添加量,在遇到回鍋次數特別多的老魚時,完全可以不添加任何小藥。

除了餌料之外,窩料也應該減淡味型。即便我們使用原塘顆粒做為釣餌,但是窩料味型過大也同樣會引起“回鍋魚”的高度警惕,導致魚不敢進窩或者是進窩的魚數量極少。

黑坑垂釣“回鍋魚”,這些要點不可不知

“回鍋魚”的應對要點(三):精細釣組

“回鍋魚”在多次被魚鉤傷害之後健康狀況急劇下降,即便身體沒有受傷,魚嘴也是傷痕累累。因此“回鍋魚”咬鉤的動作會變得非常輕微,因此要求釣組必須精細搭配,否則有可能出現浮漂信號不清晰的情況。

另外,“回鍋魚”會對釣線以及魚鉤產生一定的警覺,多次被釣放的“回鍋魚”還有可能在咬鉤之前對鉤餌進行試探,這樣的“回鍋魚”已經具備部分“滑口魚”的特徵。因此,在垂釣“回鍋魚”時,浮漂的吃鉛量要適當減小,同時線組也要適當減小,特別是子線的大小會產生非常大的差異,當子線過大時浮漂信號微弱、不乾脆,這就是“回鍋魚”已經感覺到子線的存在,不敢咬鉤或者是咬鉤動作變輕所導致的。

黑坑垂釣“回鍋魚”,這些要點不可不知

“回鍋魚”的應對要點(四):適當釣深

新魚剛被投放進黑坑的時候比較喜歡在淺水區活動,這是因為魚在養殖的時候幾乎都是淺水養殖,所以長期以來魚已經適應了在淺水區活動。“回鍋魚”經過多次釣放之後會出於安全考慮進入深水區棲息,所以在垂釣“回鍋魚”的時候可適當釣深,但不可過深。應該充分結合黑坑的具體情況以及天氣來選擇合適的水深。

"

如今投身到黑坑垂釣中的人數與日俱增,釣魚人數的增多也就意味著黑坑中的魚被釣放的次數越來越多,在一些人氣較好的黑坑裡,甚至可能會出現一條魚在同一天內被反覆釣放多次的情況,這樣的魚被稱為“回鍋魚”。

魚被釣放的次數越多,警惕心也就越強,垂釣的難度也隨之升高。如何在黑坑垂釣時找到應對“回鍋魚”的正確方法便成為了釣魚人所必須面對的課題。

黑坑垂釣“回鍋魚”,這些要點不可不知

“回鍋魚”與新魚的區別

多次被釣放的“回鍋魚”與從未被釣放過的新魚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回鍋魚”的膽量很小,對曾經受到的傷害會產生明顯的條件反射,關於“魚的記憶只有7秒”這種說法是毫無科學依據的。

無論是新魚還是“回鍋魚”都會出現沒有進食慾望,不開口進食的行為,但是兩者在原因上有著本質的區別。剛投放進黑坑中的新魚需要時間來適應新的環境、新的水深和新的水質,這一適應過程短則兩至三個小時,長則三至五天。另外,新魚還有可能在運輸的過程中受到顛簸、擠壓、缺氧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自身的健康狀況出現問題,因此需要一段時間來進行調整與恢復。有一些黑坑在正釣開放的前一天投放了大量的新魚,可是正釣當天每一個釣魚人都釣不到幾條魚,這就說明新魚還未完全適應新的水域環境,或者是體力尚未完全恢復,因此缺乏進食慾望。但是隻要新魚完全適應了新的水域環境,並且體能完全恢復,便會瘋狂的開口進食,沒有任何顧忌。

導致“回鍋魚”不開口進食的原因與新魚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回鍋魚”會對被釣放的經歷產生條件反射,有意迴避高風險環境,這一點與新魚毫無任何經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覓食特點是完全相反的。除此之外,“回鍋魚”由於多次被魚鉤傷害,健康狀況與食慾明顯下降,活躍度不如新魚。隨著“回鍋魚”被釣放的次數逐漸增多,依然還有進食慾望的魚也就越來越少,直至最後絕大多數的“回鍋魚”都不會開口進食。

黑坑垂釣“回鍋魚”,這些要點不可不知

“回鍋魚”的應對要點(一):減少霧化

霧化對沒有任何被釣放經歷的新魚來說具有很強的誘魚功效,因為魚會對動態的霧化區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在垂釣新魚時,釣魚人大多都會選擇使用霧化性極佳的散炮來做窩誘魚。但是魚只要被釣放過幾次就會記住它們曾經在霧化區裡受到過傷害,並且對霧化區產生明顯的懼怕。

因此,在垂釣“回鍋魚”的時候,減少窩料以及餌料的霧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儘量不要使用散炮做窩,改用粘麻團或者是手拋顆粒,同時在開餌時適當添加麵粉或者粘粉,增加餌料的黏度,減少餌料霧化。

黑坑垂釣“回鍋魚”,這些要點不可不知

“回鍋魚”的應對要點(二):減淡味型

沒有被釣放過的新魚會對香味、腥味濃郁的食物產生濃厚興趣,隨著被釣放的次數增多,魚就會開始對味型較重的食物產生警惕心。因為黑坑中投放的養殖魚在被飼養的過程中吃的都是味型清淡是魚飼料,所以對於“回鍋魚”來說只有這些味型清淡的食物才是安全的。

不僅是黑坑垂釣,在很多競技比賽中,釣魚人都會努力尋找原塘顆粒,也就是魚在被餵養時吃的顆粒飼料。用原塘顆粒穿皮筋掛鉤,或者是將原塘顆粒打粉後開餌會最大程度消除“回鍋魚”的警惕心,效果比那些味型濃重的餌料效果好很多。在黑坑垂釣時,使用小藥已經成為許多釣魚人的一種習慣,偶爾一次不添加任何小藥就會感覺心裡沒底,在垂釣“回鍋魚”時必須改變這種觀念,儘量減少小藥的添加量,在遇到回鍋次數特別多的老魚時,完全可以不添加任何小藥。

除了餌料之外,窩料也應該減淡味型。即便我們使用原塘顆粒做為釣餌,但是窩料味型過大也同樣會引起“回鍋魚”的高度警惕,導致魚不敢進窩或者是進窩的魚數量極少。

黑坑垂釣“回鍋魚”,這些要點不可不知

“回鍋魚”的應對要點(三):精細釣組

“回鍋魚”在多次被魚鉤傷害之後健康狀況急劇下降,即便身體沒有受傷,魚嘴也是傷痕累累。因此“回鍋魚”咬鉤的動作會變得非常輕微,因此要求釣組必須精細搭配,否則有可能出現浮漂信號不清晰的情況。

另外,“回鍋魚”會對釣線以及魚鉤產生一定的警覺,多次被釣放的“回鍋魚”還有可能在咬鉤之前對鉤餌進行試探,這樣的“回鍋魚”已經具備部分“滑口魚”的特徵。因此,在垂釣“回鍋魚”時,浮漂的吃鉛量要適當減小,同時線組也要適當減小,特別是子線的大小會產生非常大的差異,當子線過大時浮漂信號微弱、不乾脆,這就是“回鍋魚”已經感覺到子線的存在,不敢咬鉤或者是咬鉤動作變輕所導致的。

黑坑垂釣“回鍋魚”,這些要點不可不知

“回鍋魚”的應對要點(四):適當釣深

新魚剛被投放進黑坑的時候比較喜歡在淺水區活動,這是因為魚在養殖的時候幾乎都是淺水養殖,所以長期以來魚已經適應了在淺水區活動。“回鍋魚”經過多次釣放之後會出於安全考慮進入深水區棲息,所以在垂釣“回鍋魚”的時候可適當釣深,但不可過深。應該充分結合黑坑的具體情況以及天氣來選擇合適的水深。

黑坑垂釣“回鍋魚”,這些要點不可不知

“回鍋魚”的應對要點(五):長竿釣遠

在“回鍋魚”較多的黑坑中,在限制範圍內儘量選擇更長的魚竿釣遠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回鍋魚”已經有過多次被釣放的經歷,危險意識非常強,一旦岸邊有風吹草動,或者是其它魚中鉤後在窩點中亂躥,它們就會逃離窩點潛藏至水域中央較為安全的區域。

另外,在黑坑垂釣人數較多的時候,使用更長的魚竿在誘魚效果上會比短竿更有優勢。如果是新魚與“回鍋魚”混雜在一起,則可以先使用短竿垂釣健康狀況更佳的新魚,等魚口開始變慢後再換長竿主攻警惕心更高的“回鍋魚”。

"

如今投身到黑坑垂釣中的人數與日俱增,釣魚人數的增多也就意味著黑坑中的魚被釣放的次數越來越多,在一些人氣較好的黑坑裡,甚至可能會出現一條魚在同一天內被反覆釣放多次的情況,這樣的魚被稱為“回鍋魚”。

魚被釣放的次數越多,警惕心也就越強,垂釣的難度也隨之升高。如何在黑坑垂釣時找到應對“回鍋魚”的正確方法便成為了釣魚人所必須面對的課題。

黑坑垂釣“回鍋魚”,這些要點不可不知

“回鍋魚”與新魚的區別

多次被釣放的“回鍋魚”與從未被釣放過的新魚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回鍋魚”的膽量很小,對曾經受到的傷害會產生明顯的條件反射,關於“魚的記憶只有7秒”這種說法是毫無科學依據的。

無論是新魚還是“回鍋魚”都會出現沒有進食慾望,不開口進食的行為,但是兩者在原因上有著本質的區別。剛投放進黑坑中的新魚需要時間來適應新的環境、新的水深和新的水質,這一適應過程短則兩至三個小時,長則三至五天。另外,新魚還有可能在運輸的過程中受到顛簸、擠壓、缺氧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自身的健康狀況出現問題,因此需要一段時間來進行調整與恢復。有一些黑坑在正釣開放的前一天投放了大量的新魚,可是正釣當天每一個釣魚人都釣不到幾條魚,這就說明新魚還未完全適應新的水域環境,或者是體力尚未完全恢復,因此缺乏進食慾望。但是隻要新魚完全適應了新的水域環境,並且體能完全恢復,便會瘋狂的開口進食,沒有任何顧忌。

導致“回鍋魚”不開口進食的原因與新魚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回鍋魚”會對被釣放的經歷產生條件反射,有意迴避高風險環境,這一點與新魚毫無任何經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覓食特點是完全相反的。除此之外,“回鍋魚”由於多次被魚鉤傷害,健康狀況與食慾明顯下降,活躍度不如新魚。隨著“回鍋魚”被釣放的次數逐漸增多,依然還有進食慾望的魚也就越來越少,直至最後絕大多數的“回鍋魚”都不會開口進食。

黑坑垂釣“回鍋魚”,這些要點不可不知

“回鍋魚”的應對要點(一):減少霧化

霧化對沒有任何被釣放經歷的新魚來說具有很強的誘魚功效,因為魚會對動態的霧化區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在垂釣新魚時,釣魚人大多都會選擇使用霧化性極佳的散炮來做窩誘魚。但是魚只要被釣放過幾次就會記住它們曾經在霧化區裡受到過傷害,並且對霧化區產生明顯的懼怕。

因此,在垂釣“回鍋魚”的時候,減少窩料以及餌料的霧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儘量不要使用散炮做窩,改用粘麻團或者是手拋顆粒,同時在開餌時適當添加麵粉或者粘粉,增加餌料的黏度,減少餌料霧化。

黑坑垂釣“回鍋魚”,這些要點不可不知

“回鍋魚”的應對要點(二):減淡味型

沒有被釣放過的新魚會對香味、腥味濃郁的食物產生濃厚興趣,隨著被釣放的次數增多,魚就會開始對味型較重的食物產生警惕心。因為黑坑中投放的養殖魚在被飼養的過程中吃的都是味型清淡是魚飼料,所以對於“回鍋魚”來說只有這些味型清淡的食物才是安全的。

不僅是黑坑垂釣,在很多競技比賽中,釣魚人都會努力尋找原塘顆粒,也就是魚在被餵養時吃的顆粒飼料。用原塘顆粒穿皮筋掛鉤,或者是將原塘顆粒打粉後開餌會最大程度消除“回鍋魚”的警惕心,效果比那些味型濃重的餌料效果好很多。在黑坑垂釣時,使用小藥已經成為許多釣魚人的一種習慣,偶爾一次不添加任何小藥就會感覺心裡沒底,在垂釣“回鍋魚”時必須改變這種觀念,儘量減少小藥的添加量,在遇到回鍋次數特別多的老魚時,完全可以不添加任何小藥。

除了餌料之外,窩料也應該減淡味型。即便我們使用原塘顆粒做為釣餌,但是窩料味型過大也同樣會引起“回鍋魚”的高度警惕,導致魚不敢進窩或者是進窩的魚數量極少。

黑坑垂釣“回鍋魚”,這些要點不可不知

“回鍋魚”的應對要點(三):精細釣組

“回鍋魚”在多次被魚鉤傷害之後健康狀況急劇下降,即便身體沒有受傷,魚嘴也是傷痕累累。因此“回鍋魚”咬鉤的動作會變得非常輕微,因此要求釣組必須精細搭配,否則有可能出現浮漂信號不清晰的情況。

另外,“回鍋魚”會對釣線以及魚鉤產生一定的警覺,多次被釣放的“回鍋魚”還有可能在咬鉤之前對鉤餌進行試探,這樣的“回鍋魚”已經具備部分“滑口魚”的特徵。因此,在垂釣“回鍋魚”時,浮漂的吃鉛量要適當減小,同時線組也要適當減小,特別是子線的大小會產生非常大的差異,當子線過大時浮漂信號微弱、不乾脆,這就是“回鍋魚”已經感覺到子線的存在,不敢咬鉤或者是咬鉤動作變輕所導致的。

黑坑垂釣“回鍋魚”,這些要點不可不知

“回鍋魚”的應對要點(四):適當釣深

新魚剛被投放進黑坑的時候比較喜歡在淺水區活動,這是因為魚在養殖的時候幾乎都是淺水養殖,所以長期以來魚已經適應了在淺水區活動。“回鍋魚”經過多次釣放之後會出於安全考慮進入深水區棲息,所以在垂釣“回鍋魚”的時候可適當釣深,但不可過深。應該充分結合黑坑的具體情況以及天氣來選擇合適的水深。

黑坑垂釣“回鍋魚”,這些要點不可不知

“回鍋魚”的應對要點(五):長竿釣遠

在“回鍋魚”較多的黑坑中,在限制範圍內儘量選擇更長的魚竿釣遠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回鍋魚”已經有過多次被釣放的經歷,危險意識非常強,一旦岸邊有風吹草動,或者是其它魚中鉤後在窩點中亂躥,它們就會逃離窩點潛藏至水域中央較為安全的區域。

另外,在黑坑垂釣人數較多的時候,使用更長的魚竿在誘魚效果上會比短竿更有優勢。如果是新魚與“回鍋魚”混雜在一起,則可以先使用短竿垂釣健康狀況更佳的新魚,等魚口開始變慢後再換長竿主攻警惕心更高的“回鍋魚”。

黑坑垂釣“回鍋魚”,這些要點不可不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