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望壯士雕塑

雕塑 狼牙山 藝術 葛振林 解放軍報融媒體 2017-05-23

“巍巍燕山高,瀟瀟易水寒,英雄五壯士,威震狼牙山……”駐足在“狼牙山五壯士連”連史館,“狼牙山五壯士”的雕塑栩栩如生,撼人心靈,一首激昂的連歌將筆者帶入那硝煙瀰漫的抗日戰場。

1941年秋,日寇對晉察冀根據地進行瘋狂大掃蕩。9月25日,日偽軍3000多人兵分9路對狼牙山地區進行“鐵壁合圍”。為掩護人民群眾和主力部隊轉移,七連六班戰士馬寶玉、葛振林、胡福才、胡德林、宋學義採取邊打邊撤的方式,將敵人一步步引上狼牙山絕頂。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砸碎槍支,捨身跳崖。1941年10月18日,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和政治部發出訓令,要求在全區部隊學習“狼牙山五壯士”英勇堅決的鬥爭精神,時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為“狼牙山五壯士”題詞:視死如歸,本革命軍人應有精神;寧死不屈,乃燕趙英雄光榮傳統。從此,七連被譽為“狼牙山五壯士連”。

戰火已逝,英名永存。“狼牙山五壯士”的事蹟激勵著一代代傳人堅守氣節、闊步前行。如今,“狼牙山五壯士”的雕塑挺立在該連連史館內最耀眼的位置,成為連隊官兵精武強能、奮勇爭先的精神標識,砥礪著一茬茬“狼牙山五壯士連”官兵的忠誠和血性。

“每次站在雕塑前,內心就會平靜下來。”連隊中士阿洛達林告訴筆者,每當要參加重大演習活動、參加比武考核前夕,他都會到連史館,在“狼牙山五壯士”雕塑前默默地站一會兒,“表表決心,同時也是給自己打打氣,這樣到了比武場上就會更有底氣。”那一年的全團基礎課目尖子驗收,他上午參加5公里越野抱憾而歸,在身體帶傷的情況下,下午繼續報名參加400米障礙項目,終於載譽而歸。在該連,官兵每當獲得榮譽,回到連隊後都會第一時間到雕塑前報喜;有時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或者犯錯,他們也會獨自到雕塑前檢討、反思自己。“‘狼牙山五壯士’的雕塑已成為官兵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載體。”指導員朱宏偉說。

繼承是最好的緬懷。走進“狼牙山五壯士連”二排,直入眼簾的是被官兵掛在床頭的“狼牙山五壯士班歷任班長”銘牌。“狼牙山戰鬥後,為紀念先烈,學習先輩精神,連隊就將新組建的六班命名為‘狼牙山五壯士班’。”指導員朱宏偉介紹,“狼牙山五壯士班”班長由全連能力素質最全面的士官擔任,成員也由表現最突出的戰士組成。在該連,戰士們都把能去“狼牙山五壯士班”當兵當做一種榮耀。翻看連隊歷史,筆者發現歷任“狼牙山五壯士班”班長都有軍功章。第34任班長吉勾日且參加全軍軍事三項比武,榮獲團體冠軍和個人單項冠軍,被評為“全軍愛軍精武標兵”;第35任班長陽光,參加原軍區特戰偵察比武,被評為特戰偵察專業尖子,2次榮立三等功;第36任班長黃小虎,16次被上級評為“訓練尖子”和“神槍手”,帶出了24名班長骨幹、60多名訓練尖子……

英雄的精神造就英雄的連隊,英雄的連隊培育英雄的兵。筆者在該連榮譽欄上看到,自1994年以來,連隊連續23年被集團軍以上單位評為“基層建設標兵連隊”。在該連營房後,有一片鬱鬱蔥蔥的“金牌林”,每當有官兵摘金奪魁,都要種下一棵紫荊花樹。自1997年以來,全連先後有32名戰士被破格提幹或考上軍事院校,340餘名官兵被師以上單位評為“訓練標兵”,一棵棵“金牌樹”高低錯落,成為官兵不懈奮鬥的見證。去年,連隊三班班長杜檾在層層角逐中脫穎而出,作為國家隊代表赴俄羅斯參加國際軍事競賽,榮獲“晴空·2016”項目比賽2個團體第一、1個團體第三和總分第二的佳績,被評為“國際軍事競賽防空能手”,榮立二等功。

“紀念英雄,就是要從英雄精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連長樑魯林告訴筆者,在改革強軍浪潮中,連隊官兵有了更加強烈的緊迫感,官兵正積極探索步兵特戰化、多能化訓練新模式,拓展作戰功能,提升新質作戰能力。

(圖為該連官兵在“狼牙山五壯士”雕塑前宣誓的情景。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