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屆低碳雕塑營正酣戰盛夏

三伏盛夏,驕陽似火,一場名為《低碳時代——2017中國首屆混凝土與低碳材料雕塑創作營》的藝術活動正如火如荼地在北京低碳雕塑園舉行。

中國首屆低碳雕塑營正酣戰盛夏

“北京低碳雕塑園”應本次低碳雕塑創作營而生,座落在北京市昌平區馬池口鎮奤夿屯村寶貴石藝科技有限公司的工業園區,佔地40畝。

本次藝術活動由著名雕塑藝術家朱尚熹和低碳材料專家同時也是著名雕塑家的張寶貴聯合策劃。

中國首屆低碳雕塑營正酣戰盛夏

據他們介紹,低碳材料以水泥為粘合材料,起到“膠”的作用,固體廢棄物粉碎之後作為填充骨料,這種做法可以產生很多奇特的材質效果。因為石渣、石粉和建築垃圾粉碎物加得多,限制了水泥的收縮應力,使用在雕塑上不容易開裂。通過作品表面暴露的石渣、石粉、建築廢棄物粉碎物表現出的質感,不但真實、自然、古樸、出乎人的意料,而且不容易汙染環境。這種方法可以使雕塑減少對於真材實料的依賴,並且可以使廢料變原料,從這個角度講,有利於節能減排,以藝術為載體,踐行了低碳的理念。

中國首屆低碳雕塑營正酣戰盛夏

張寶貴先生說:“世間本無廢物,廢與不廢,不在物,而在於人,在於人的理念和智慧。”

中國首屆低碳雕塑營正酣戰盛夏

低碳材料是張寶貴先生多年的研究成果,具有國家專利。該成果已經在建築領域廣泛使用。最引人注目的案例是國家大劇院音樂廳吊頂全部使用的是張寶貴研究的低碳材料,其效果受到全社會好評。

中國首屆低碳雕塑營正酣戰盛夏

本次低碳雕塑創作營將開啟低碳材料在雕塑領域運用的先河,同時也是為藝術家以低碳的態度進行創作、研究低碳材料語言提供了絕佳的鍥機。

中國首屆低碳雕塑營正酣戰盛夏

朱尚熹先生說:“低碳生活既是一種生活方式,同時更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環保責任。對於藝術家,低碳理念也是一種藝術態度。以雕塑的方式來塑造低碳時代,是我們每一位雕塑家的歷史責任;以環保的主題和低碳的材料創作雕塑作品則是我們的具體行動。”

中國首屆低碳雕塑營正酣戰盛夏

參加本次活動的雕塑藝術家均由兩位策展人精心挑選而邀請入營。在策展所規定的“低碳、生態、生命與愛”主題下,十二位應邀雕塑家精心創作了24件雕塑作品,這些雕塑作品意境或寧靜,或激越,或悠揚,或宏偉,或神聖,或深情,或萌動,或懷舊,或思辨,或動情.....具有較高的藝術水準。在形式上或團塊,或線性,或平躺,或高聳,或平鋪,或聚合,整個創作營作品在多樣中求統一。

本次雕塑創作營學術價值的關鍵是藝術家在創作中實驗和發掘低碳材料語言在雕塑上的表現,在彰顯雕塑形態理念的同時還原低碳材料語言的本質特點,儘可能迴避拿低碳材料去模仿別的材料語言。由此所取得的經驗和成果將啟迪雕塑語言的低碳新時代。

雕塑創作營將在七、八、九三個月進行,金秋十月低碳雕塑創作營的作品將與北京乃至全國的公眾見面。從此,低碳雕塑從這裡出發,以“首屆”、“第二屆”、“第三屆”......的形式走向全國,進而走出國門。

可以相信,參展的藝術家在共同主題的創作中,低碳材料的語言、環保的願景進行切磋所形成的學術性和創作性成果,會產生巨大的社會正能量,去影響人們對生態家園的建設、關愛與守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