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耳佈局線下店,18個桌位,堂吃流水近萬,純外賣線下第二春?

電子商務 百度外賣 移動互聯網 三隻松鼠 外賣老闆內參 2017-05-14

焦耳佈局線下店,18個桌位,堂吃流水近萬,純外賣線下第二春?

紅色的背景,白色的大字,走到位於通州的萬達廣場,在其主幹道、扶梯處、電梯口一片飄紅,這是焦耳在為第一個正式的線下體驗店做預熱。

5月13日,焦耳地道川式快餐的第一個正式的線下堂食體驗店開業的消息,一經披露,立刻引起了很多餐飲品牌創始人的關注和討論。

焦耳地道川式快餐擁有100多家直營門店,是互聯網外賣品牌的代表品牌,2年的佈局都是純外賣模式,這次線下門店的佈局,在5天的試營業裡,18個桌位,每天的流水過萬,焦耳佈局線下門店到底是個例,還是行業趨勢?

焦耳佈局線下店,18個桌位,堂吃流水近萬,純外賣線下第二春?

焦耳川式快餐開業剪綵

有行業人士認為“外賣品牌無實體門店,就像浮萍,暫時的美麗,但是沒有根,終究活不久。”也有業內人士說:“效率是外賣的核心競爭力,純外賣品牌未來依舊佔據優勢。”

淘品牌前車之鑑,外賣終走電商的邏輯

競價推廣、千人千面、評價等體系的建立,淘寶都是史無前例的開拓者,美團點評餐飲事業部總裁王慧文,在公開場合說,外賣的發展是探索的過程,參考的邏輯很多是電商的軌跡。

當初,隨著淘寶市場功能的逐漸擴大完善,造成了一大批“淘品牌”的出現,它們憑藉著其精準的產品定位、過硬的產品質量和累積已久的顧客資源,在淘寶天貓平臺闖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焦耳佈局線下店,18個桌位,堂吃流水近萬,純外賣線下第二春?

像裂帛、茵曼、韓都衣舍、姿美堂、三隻松鼠等等品牌,他們隨著粉絲數量的不斷增加,逐漸在淘寶、天貓市場上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應,成為了天貓強勢品牌。

但是隨著傳統巨頭品牌的加入,“淘品牌”的勢能逐漸萎縮,淘寶、天貓上更多被人所知的是傳統品牌。

而在外賣領域,2014年-2017年期間就湧現了大量知名的、規模化的互聯網外賣品牌,像焦耳外賣、二十五塊半、優糧生活、香腸公主、蝦米東西等,這些外賣品牌的生意也做得風生水起。外賣如果走的是電商邏輯,那“淘品牌”會不會是一個參考呢?

階段性扶持,流量的天平倒向哪邊?

外賣的發展同樣經歷了三個階段,從野蠻擴張,到高速增長,再到應用成熟。很多以外賣作為切入點的品牌在市場粗放增長的時期,平臺給予補貼、物料等大量的資源,很多外賣品牌前期獲取了大量的紅利。

隨著用戶習慣的養成,外賣市場的平穩增長,用戶對於品質、安全外賣的要求意識崛起,而美團外賣、餓了麼、百度外賣等主流外賣平臺與中小商戶的關係,由開始的買方市場,慢慢轉變成“賣方市場”,逐漸削弱對於很多外賣品牌的資源扶持。效率雖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外賣品牌的流量成本越來越貴,利潤越來越少, 依賴於平臺的外賣品牌究竟路在何方?

焦耳佈局線下店,18個桌位,堂吃流水近萬,純外賣線下第二春?

拿三隻松鼠來說,2014、2015及2016年,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三隻松鼠來自前五大銷售平臺的總收入佔其營收比重分別達到96.53%、94.34%和88.21%。而三隻松鼠的招股書中數據顯示,公司2014年至2016年推廣費分別為4179萬元、8154萬元和1.2億元,支付給平臺的佣金分別為3447萬元、7979萬元、1.36億元。(來自招股書數據)

焦耳佈局線下店,18個桌位,堂吃流水近萬,純外賣線下第二春?

其對於互聯網平臺的過度依賴性,致使該公司在成本方面,居高不下。正是看到了線下店面的高回報,三隻松鼠“2.5次元的投食店”已陸續開業,計劃在兩年建設期內開立100座城市的100家體驗店。

而在外賣領域,快餐類的純外賣品牌的推廣成本也會越來越貴,成本越來越高,對於本來利潤偏低的外賣品牌,會不會造成舉步維艱呢?

零售的壓榨,業態融合,讓快餐空間更小

以前的消費者看重產品便宜、經濟實用,眼中經常盯著爆款、促銷,卻不得不對購物的種種不便被迫忍受著;

而現在的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更加註重體驗、分享以及享受購物的樂趣,對產品品牌及品質的要求超過了對價格的敏感,更習慣、方便、快捷、最好能邊逛邊吃的一站式購物。

“消費者在逛超市,逛累了會不會順手買點“半成品?”?

永輝超市旗下“超級物種”,獲得鉅額融資的“盒馬生鮮”,還有很多便利店,都以場景重新定義消費形態,加入了像“便當”、“半成品”的產品業態到消費場景中去。

餐飲和零售被所謂的標準區分開,而生活中這類司空見慣的常態,但也必將被以“消費場景”為主線,重新打破和再定義。雖然零售的新形式只是區域性的,但是隨著店面的密集程度越來越高,勢必對中餐、快餐的影響越來越大。

焦耳佈局線下店,18個桌位,堂吃流水近萬,純外賣線下第二春?

超級物種

傳統餐飲巨頭殺入,擠壓誰的份額?

2016年10月28日,西貝創始人賈國龍為第一期“中歐餐+創新營”的學員分享,被問到外賣業務戰略的時候,賈國龍這樣說:

我們目前的外賣業務主要靠自然增長,但是未來不會繼續這樣了,因為我剛剛專門成立了一個專門的外賣部門,在今年的年底會有一次重大的調整,並且我們專門在產品和供應鏈端先做出來一些專門針對外賣的產品。

根據內部人士透露,西貝莜麵村在2017年,要在外賣業績上實現銷售翻3倍的目標。大鴨梨則是另外一個緊隨趨勢的傳統品牌。並且據知情人士透露,大鴨梨高層也已經下達了“2017年必須做好外賣業務”的指令。

焦耳佈局線下店,18個桌位,堂吃流水近萬,純外賣線下第二春?

還有400多家直營店的老鄉雞等傳統餐飲品牌,才剛剛覺醒,正在外賣掘金的路上。

面對大量傳統餐飲品牌的入局,消費者會更偏向誰呢?

在有限的市場份額中,誰的市場份額將會被壓縮呢,誰最後將要出局?

焦耳之行,不是個例,到底要不要+?

焦耳花重金開闢線下渠道,到底是個例,還是行業趨勢呢?

針對焦耳開店,外賣頭條的記者在焦耳地道川式快餐CEO夏鑫那裡,獲得了一些答案,夏鑫說:“焦耳之所以要開正式的線下體驗店,更多的是要提高品牌的曝光,讓焦耳做品質餐品的理念深入人心,讓焦耳的店面遍佈大街小巷,真正融入到人們生活的場景中去。

焦耳從2015年創立,在2016年年底正式改名為“焦耳地道川式快餐”,接著在2017年初開始選址,直至5月份正式開業,從一系列的動作來看,絕不是隨性而為,而是戰略上有序的規劃,焦耳的開店行動,絕不是個例,未來還會有很多互聯網外賣品牌接上線下門店這條腿。

焦耳佈局線下店,18個桌位,堂吃流水近萬,純外賣線下第二春?

外賣頭條創始人洪七公認為:“外賣業態未來的發展,不是簡單稱純外賣有前途,也不是必須有堂食才靠譜,而是應該根據品類、定位和選址的具體情況來靈活處置,有些位置明明完全沒有線下流量,只能做外賣,那麼為什麼非要開堂食?有些位置明明有線下流量,那麼為什麼非要堅守線上選擇不做堂食?不要為了模式而模式,應該靈活處置。我認為,未來的外賣行業格局,必然是“傳統餐企的外賣業務、有堂食的外賣連鎖品牌、純外賣的連鎖品牌並存的格局”。

針對未來外賣的發展建議,靠譜投創始人BOB說道:“流量的獲取儘量要多元化,未來平臺的三國之爭可能會變成一家獨大,純外賣品牌的發展可能會越來越困難,“堂食+外賣”的經營模式可能會很好地規避政策、流量等風險。”

關注公眾號,底部評論,問答專區

焦耳佈局線下店,18個桌位,堂吃流水近萬,純外賣線下第二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