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貨跨界購物中心和電商,銀泰商業10年業績增速陷停滯?

2007年3月20日,銀泰百貨在港交所上市;2017年5月19日,更名後的銀泰商業踐行私有化而在港交所退市。走過十年,銀泰商業從百貨發展至“百貨+購物中心+電商”的“新銀泰”模式,算得上是順應市場、消費需求變化的結果。

而隨著零售尤其是實體零售在國內的“起伏”起伏發展,銀泰商業這10年的業績、銷售增長也逐漸趨緩,退市後的銀泰商業某種程度上歸於阿里巴巴旗下,線上線下的相互融合、互通,是否能實現馬雲“新零售”的真正落地及銀泰商業在實體商業競爭中突圍的願景?值得期待。

百貨起步走過十年 今成跨界購物中心、電子商務“新銀泰”

銀泰的亮相從其1998年第一家百貨武林店在浙江杭州開業開始,至今已有近20年。在此期間,銀泰集團一直將年輕、新型家庭視為其主要客戶群體,銷售定位也在於提供中高端市場的商品範圍。不過,它的業態版塊卻有不同,具體可以從銀泰集團“起步、拓展、轉型”的三個階段來看。

從百貨跨界購物中心和電商,銀泰商業10年業績增速陷停滯?

銀泰商業全國佈局(2009-2016年) 內容來源:銀泰商業年報

起步階段——1998年至2006年 主力版塊(百貨)

眾所周知,銀泰集團自百貨起步,在第一家門店面世後,相繼在寧波、金華及溫州地區開店,主力在於深耕浙江市場,上市前已有5家百貨門店。2005年入股武漢武商集團、杭州百大集團兩家國內百貨上市公司,於前者股權佔比4.6%,於後者股權比例為10.18%(次年增持至29.5%)。由此,其百貨的觸角也向外延伸。在2006年11月8日 ,銀泰百貨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有限責任公司,明確了該集團主要從事百貨店經營和管理。

拓展階段——2007年至2012年 主力版塊(由百貨轉向百貨、購物中心、電商)

2007年3月20日,銀泰百貨在港交所上市,成為首支登錄海外股市的浙江商業,募集資金27.9億港元。公司上市的同時,銀泰百貨的拓展規劃也隨之開啟,持續貫徹“取得區域領先地位”的戰略,在穩固浙江省基礎上,增強湖北、陝西省區域,同時進軍安徽、河北、北京等新興市場,如2010年,收購燕莎50%股權,增強了其在北京市場的影響力。

在區域擴大之外,銀泰百貨也在2009年開業第一家購物中心,標誌其開始轉型商業地產。而其後銀泰網的上線,銀泰集團開始探討互聯網對實體發展的可能性,從而促使其形成百貨、購物中心、電子商務三大核心業務(即銀泰百貨、銀泰購物中心、銀泰網)格局。由上圖可見,銀泰百貨門店由2009年21家發展至2012年26家,銀泰購物中心在此時間段也增長至4家。雖然銀泰百貨門店屬大力拓展階段,但購物中心的發展也被悄然提上日程,某種程度上為日後的轉型作了鋪墊。

轉型階段——2013年至今 主力版塊(購物中心、電商、百貨 線上線下融合)

在經歷經濟發展的猛烈勢頭之後,零售業尤其是百貨行業因為內外部多重因素而漸趨下行。和其他企業一樣,銀泰商業也開始嘗試各種可能,“跨界”成為其突圍的重要棋子,2013年,“銀泰百貨”正式更名為“銀泰商業”就是最好的明證。

從門店來看,2013年-2016年,銀泰百貨門店基本保持在29家,而購物中心從6家猛增至20家,且所涉區域新增至廣西。

從業務板塊看,銀泰商業加強推進了線上線下業務發展。2013年10月17日,與天貓合作,參加“雙十一”;11月15日,與支付寶錢包合作,全國首家引入支付寶服務,兩大企業間跨行業聯盟;2014年3月31日, 阿里巴巴總戰略投資53.7億港元,持有銀泰商業9.9%股份及37.1億港元的可轉換債券,在2016年完成發行換股債券股份後成銀泰商業唯一最大股東,雙方打通線上線下商業基礎設施體系,推動實體商業與互聯網經濟雙向融合。

2015年,銀泰商業減持武漢武商股份至17.8%,宣佈與阿里全面融合,阿里巴巴CEO張勇接替沈國軍成為董事會主席,陳曉東擔任CEO,“新銀泰”正式啟航。自與天貓合作起,開始推行泛渠道策略,探索新的“Ok to Ok”業務模式,相繼出現喵街、喵客、喵貨、西選、意選、集貨、Injunior等O2O應用整合模式,從營造更好的購物體驗上做文章,以期吸引客戶目光。2016年,銀泰商業私有化公告在運作130天后,於5月19日落地,正式從港交所退市。“新銀泰”轉型開始走向下一個路口。

業務由百貨跨界至購物中心、電子商務,那麼業績、銷售是否也隨之有所收穫呢?

總收入、年利潤增速逐年趨緩 2016年分別減至4%、5%

從百貨跨界購物中心和電商,銀泰商業10年業績增速陷停滯?從百貨跨界購物中心和電商,銀泰商業10年業績增速陷停滯?

銀泰商業業績及資產、負債情況 內容來源:銀泰商業年報

從銀泰商業總體業績圖表上看,2006年-2016年的十年間,其總收入、利潤是逐步上升的,只是增速在整體上逐年趨緩。

2007年上市那一年,銀泰商業總資產較上一年增長了近3倍,總收入、利潤、母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每股基本盈利均有理想的增長率,其中利潤及母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增速均升至10年間最高值,分別為70.8%、83.5%。此後兩年,各內容版塊的增速有所下滑。

2010年,中國經濟好轉,政府政策以振興內需為主導,使中國零售額快速增長(2010年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5.4554萬億元,增長率為18.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1.5%至2.1033萬元)。在此宏觀形勢下,銀泰商業也藉助拓展區域零售消費的強勁增速,總體業績增速翻倍回升,尤其總收入增速達45.6%,為10年間最高值。藉此發展勢頭,2011年業績增速也較接近。

然而從2011年開始,大環境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促使消費增長也趨緩,中國經濟逐步向消費型、內需型、穩健化經濟轉型。經濟結構的調整、消費不斷升級、消費需求的日趨理性成熟,給予實體零售一定的發展機遇,同時使市場環境更具挑戰、競爭日益激烈,加上電子商務、互聯網化逐步覆蓋,給傳統零售模式帶來不小的衝擊,實體零售整體下滑。

尤其近兩年這種態勢愈發明顯,電子商務在促進中國零售銷售增長的過程中發揮重大作用。據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零售銷售額增長放緩但仍穩步增長,商品及服務網上零售銷售額共38773億元,年增長率為33.3%。線上到線下(O2O)服務已由發展階段升級為商業可行的業務模式,覆蓋面遍及中國各大主要城市。到2016年,中國零售銷售額增長持續下跌,2016年消費品零售銷售總額按年增長10.4%,低於2015年10.7%的年增長率;100家零售企業的零售銷售額按年減少0.5%,網上零售銷售總額年增長率為26.2%。

回看銀泰商業,從2011年開始,其總收入、利潤等業績增速基本呈現逐步遞減的趨勢至個位數及以下。2016年,銀泰商業總收入增速為4%(2011年為36.2%)至59.84億元,利潤為增速為5%(2011年為22.4%)至14.16億元,母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為0.2%(2011年為19.9%)至13.2億元。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為優質產品及服務支付額外費用,他們越來越習慣通過實體店、在線平臺及社交媒體等各種渠道優化其購物體驗。各企業均面臨改革的壓力,消費品零售線上及線下體驗的融合成為創新的方向之一,銀泰商業也藉助“新零售”轉型力求在激烈的競爭中突圍,只是從目前數據來看,這還需要一些時間。

2016總體銷售增速降至2.7% 同店銷售增長率僅0.3%

和總業績一樣,銀泰商業總體銷售情況也並未給人帶來大的驚喜。

從百貨跨界購物中心和電商,銀泰商業10年業績增速陷停滯?從百貨跨界購物中心和電商,銀泰商業10年業績增速陷停滯?

銀泰商業銷售情況(2009年-2016年) 內容來源:銀泰商業年報

2007年-2012年是銀泰商業的拓展階段,積極的對外延伸也帶來不錯的銷售增長。從圖表可知,2010年,銀泰商業總銷售額為87.43億元,增速為36.4%,至今最高值;直接銷售總額為7.24億元,增速為87.7%,至今最高值;租金收入也主要由於2009年所開設新店的出租面積增多、店鋪租戶租金收入增加而有較大提升,增速達41.8%至1.45億元;同店銷售增長率一度在2011年達到23.1%的目前最高值。

2013年開始,銀泰商業進入轉型時期。而從圖表上看,2013年-2016年,總銷售額增速卻大幅降低,由12.6%陡然將至2.7%;同店銷售增長率由8%降至0.3%,2014年還出現負增長;直接銷售總額由23.3%的增速減少至10.2%;租金收入有較大起伏,2013年增速為21.2%,至2015年攀升至67.8%,到2016年又猛降至18.2%。

總體上看,總銷售額的增速有賴於其逐年累加開設的新購物中心、百貨門店銷售及租金增長,而僅靠拓展門店數量促進銷售持續增長並不可行,即便銀泰商業在逐步增強消費者體驗,但就實際結果看效果並不明顯;直接銷售雖保持增長,但其利潤率卻持續降低,原因主要在於全球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擴充商品組合帶來高銷售增長但該商品利潤率較低、加大直接銷售力度等;租金收入的上升也離不開對新開門店可租賃面積的增加及對租賃面積的合理使用。

其實,銀泰商業目前尚處轉型階段,這樣銷售情況並不理想。如今,銀泰商業深入與阿里的融合,發表私有化提案並正式從港交所退市,新的組合能否為銀泰商業帶來新的突破?阿里是否能借銀泰商業真正落實“新零售”的全國落地?實體零售發展是否出現新的拐點?業內人士對此有所保留,期待時間給出答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