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麗賣身鼎暉投資,資本的力量能讓一代鞋王重回巔峰嗎?

4月18日,國內最大的女鞋集團百麗國際發佈停牌公告。至於停牌原因,彭博社隨後揭曉:鼎暉投資正與百麗國際高層商討收購交易,金額為57億美元,約合442億港幣,而百麗國際當天的收盤價為 444 億港幣。

百麗賣身鼎暉投資,資本的力量能讓一代鞋王重回巔峰嗎?

消息傳出後,輿論一片扼腕,痛惜一代鞋王的衰敗,落至慘遭賤賣的地步。百麗曾連續12年在中國女鞋銷售中居榜首,市值達到千億級別,CEO盛百椒更宣稱,“有女人的地方就有百麗”。當年風光無限的百麗,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

1.快速擴張急速衰落

從1992年投資200萬港幣成立的一間小廠,歷時20餘年,百麗發展到市值超千億港幣的中國最大鞋業生產和零售公司。然而,最近幾年的百麗卻一直在走下坡路,屢屢傳出盈利下滑和關店裁員的新聞。

最近,百麗國際發佈了2016業績盈利警告,預計2016年全年淨利潤有15-25%的跌幅。這是繼2015年淨利下跌38.4%後,連續第二個業績大幅下滑,也是集團上市十年來第一次連續業績下滑。

百麗賣身鼎暉投資,資本的力量能讓一代鞋王重回巔峰嗎?

百麗歷年營收狀況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2010 年到 2012 年期間,百麗門店每年淨增量都在1500—2000家。快速擴張的門店將百麗推上了鞋王的巔峰。2013年,百麗的開店速度開始放緩,到了2014年,百麗的“瘋狂開店”戛然而止。

至此,百麗從此前平均不到兩天就開一家新店,變成了平均不足兩天就關一家門店。

去年6-8月,百麗集團在內地關閉了276家門店,相當於平均每天關店3家,和達芙妮一樣,曾經的鞋王已到了不得不靠關店止損的地步。

百麗賣身鼎暉投資,資本的力量能讓一代鞋王重回巔峰嗎?

2.和鼎暉投資已是老相識

如今,每況愈下的百麗不得已走到了“賤價賣身”的地步。外界同時也在意外,鼎暉投資何以能看中已經陷入衰勢的百麗國際?事實上,鼎暉和百麗早有前緣,12年前鼎暉就曾出資助力百麗,並由此帶來百麗的輝煌。

2004年,內地零售業向外資完全開放,百麗國際成立。接著,百麗國際終止了百麗的獨家分銷權力,步入自建零售網絡時代。當時,要贏得這場商戰的關鍵在於募集開店資金,整合原有分銷商體系。

百麗賣身鼎暉投資,資本的力量能讓一代鞋王重回巔峰嗎?

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2005年9月12日,百麗國際引入了摩根士丹利旗下的兩家基金公司(MSI、MSII)和鼎暉投資旗下的CDH。三方PE合計出資2366萬港元,認購了百麗國際9860股可贖回股。

資本的適時介入,令百麗國際握有了足夠的資金與底氣整合分銷商體系,同時也助其完善了集團內的股權結構。

2007年,百麗國際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市值高達670億港幣。

百麗賣身鼎暉投資,資本的力量能讓一代鞋王重回巔峰嗎?

百麗上市,CEO盛百椒(左)和創始人鄧耀(中)

隨著上市後的一系列資本推動,百麗加速跑馬圈地,收購一系列品牌,3.8億收購斐樂,6億收購妙麗,16億收購江蘇森達,15億收購香港上市公司美麗寶等。在此基礎上,百麗加大其鞋業市場佈局,擴充零售連鎖能力,最終成長為一代鞋王。

3.百麗業務現狀

對於百麗的現狀,CEO 盛百椒在2016年度業績發佈會上承認,業績下滑主要由於消費者對鞋品類需求出現很大改變,消費者開始重視性價比、便利及個性化,同時指出電商的出現對集團造成巨大威脅。

無論是百麗還是達芙妮,都面臨品牌老化的問題,創新能力、設計能力較弱。

百麗賣身鼎暉投資,資本的力量能讓一代鞋王重回巔峰嗎?

百麗旗下子品牌

以百麗為例,這幾年價格越賣越貴,甚至超過很多國外品牌的價格,質量和款式卻有所退步。對於消費者來說,國外快時尚的興起,新興品牌的流行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空間。

從設計上而言,還是傳統的老三樣,無新意,顯得土。同樣價位的時尚女鞋品牌對比之下設計新穎,流蘇、綁帶、尖頭、細跟,更受年輕消費者追捧。

百麗賣身鼎暉投資,資本的力量能讓一代鞋王重回巔峰嗎?

除了鞋類業務,百麗還代理運動、服飾品牌,包括一線運動品牌Nike及Adidas,二線運動品牌PUMA及Converse等,以及服裝品牌moussy、SLY及REPLAY等。

和自有女鞋業務不同的是,運動業務增長快速,盈利狀況可喜,但同時要注意的是,代理業務成長空間也受到諸多廠商制衡策略的限制,非長遠之策。

4.百麗能否重回巔峰?

如今,鼎暉投資第二次入駐成功,資本的到來會給百麗帶來什麼不一樣的轉變嗎?

創享智庫認為,結果如何尚不好說。畢竟鼎暉是一家投資公司,花57億美金收購百麗,看重的是百麗自身的商業價值,做投資與做實業的邏輯不同,鼎暉注入的是資本,百麗價值的重塑還需要依仗其經營者。

百麗賣身鼎暉投資,資本的力量能讓一代鞋王重回巔峰嗎?

這些年,百麗也一直在嘗試轉型,但目前為止仍未找到合適的答案。連續多年加速擴張,如今,過多的店鋪和重資產反倒成為了發展和轉型的負擔;電商的發展使百麗的線下跑馬圈地模式被嚴重瓦解;外來快時尚及互聯網品牌的衝擊更使消費者越發不認可百麗的產品。

如今,有了資本助力的百麗,仍需進一步探索創新,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補足短板,使品牌更年輕化。否則,曾經的一代鞋王就只能慢慢隕落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