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的一股“青流”:1年內減少1億米膠帶,2年內再減100億個紙箱

11.11臨近,各大電商平臺正熱火朝天地備戰。與往年不同的是,隨著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電商行業的快遞包裝引發的環保問題格外引人關注。類似“快遞膠帶一年繞地球赤道425圈”、“快遞紙箱一年使用量超100億個”的討論更是刺痛了人們的神經。

不過,也有一些龍頭企業選擇主動挑起物流環保化的大梁,讓人們緊繃的神經得以稍微放鬆一番,順便提升輿論好感度,輕鬆“圈粉”。比如,近日京東就宣佈與北汽、上汽等大型電動汽車廠家合作,一次性引進了1000多輛新能源車,投入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瀋陽等10多個大中城市使用。據說,京東還計劃在未來5年內,把所有運輸車輛都替換為綠色環保新能源車。

雙11的一股“青流”:1年內減少1億米膠帶,2年內再減100億個紙箱

京東新能源車

一直以來,“環保”、“綠色”總是止步於概念,各行各業空喊口號者眾,執行卻有心無力,彷彿空中樓閣。京東“何苦”要啃這塊硬骨頭呢?

一,“青流計劃”再升級,引進新能源車深意何在?

首先,京東物流推動產業綠色化,引進新能源汽車的戰略,與國家環保政策的大方向不謀而合。

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被放在突出地位,提出了“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而早在一年前,goverment發佈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也明確指出“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大力發展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可見,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已被提升至國家戰略規劃的高度,產業往綠色化轉型刻不容緩。

其次,京東也希望通過優化物流基礎設施,從供給端賦能合作伙伴及行業,共同打造綠色生態鏈。

好兵要用在刀刃上,在電商跑馬圈地的紅利期,京東更專注於利用高效的物流基礎設施,提升前端的用戶極致體驗,而相對忽略後端的環境保護、資源有效再利用等問題。

隨著電商產業的日漸成熟,由包裝箱、包裝袋、包裝紙及車輛碳排放引發的汙染問題日趨嚴峻。作為電商物流領域的老大哥,京東當仁不讓地承擔起使命,主動推進供應鏈全鏈條的綠色化。將前端的用戶體驗與後端運營的環保化,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最後,京東也不忘玩一把情懷。劉強東對外的形象中,一直有一抹“敢擔當,講義氣”的亮色,而創始人的這一價值觀也直接影響著公司基因。此次將綠色環保放在集團戰略高度,可以說是一次企業文化的踐行。

劉強東近日宣佈,要在京東總部所在地北京亦莊修建配套的小學、中學甚至幼兒園,幫助集團的兄弟們解決子女教育問題。從公開資料來看,京東對此事相當上心,絕不是博一個噱頭。這個高端幼兒園總面積約2600平米,距離集團總部直線距離僅1公里,京東員工子女還將享受福利折扣價格。

雙11的一股“青流”:1年內減少1億米膠帶,2年內再減100億個紙箱

不久前,劉強東還向家鄉宿遷捐贈過億元人民幣,助力當地教育、文化、養老等公益事業。他用實際行動,展現了一個知恩圖報,願意奉獻與擔當的企業家形象。而面對作為國家千秋大業的環保問題,劉強東領導京東積極推進,也就不難理解了。

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青流計劃”邁出堅實一步

“青流計劃”是京東物流攜手供應鏈上下游夥伴,推動供應鏈端到端(包括品牌商到零售商、零售商到用戶)實現綠色化、環保化的戰略級項目。通過三大舉措,朝著打造行業環保新標杆的方向推進。

其一,壓縮包裝耗材的尺寸和麵積,降低材料成本,減少社會資源浪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膠帶“瘦身”計劃。大家很少關注膠帶這個細節,但細細想來,平時也沒少遇見亂七八糟,纏了好幾圈粗膠帶的包裹,不僅拆起來令人頭大,而且日積月累,會浪費不少資源。

早在2015年,京東就已經對膠帶進行了優化。在不影響快件包裝效果和美觀的前提下,膠帶的寬度由53mm縮短至45mm。聚沙成塔,通過這項改進,京東在去年減少了至少1億米膠帶的使用,加起來可繞地球2.5圈。

隨著訂單量的持續增長,膠帶由寬變窄所創造的環保和社會價值,也會愈發凸顯。

其二,用更加環保的新材料替代舊材料,使包裝物能夠循環利用。

皓哥在北京出差期間,體驗過一次可循環包裝袋。去自提點取貨時,和往常不一樣的是,貨品沒有被包在塑料袋或者小紙箱裡,而是在一個紅色布袋裡。而且,布袋是用抽拉繩收緊的,並且配有防盜標籤,想必是為了保證配送過程中不被拆封。

拿到貨後,包裝袋就被快遞小哥收回了。一打聽才知道,這個包裝袋還會返回倉庫,再次打包使用。這不由得讓人想起,從前奶奶輩買菜愛用竹籃,比起買一次扔一次的塑料袋,能穩穩當當用上好久。京東此番做法,大有以技術反哺歸真之感。

雙11的一股“青流”:1年內減少1億米膠帶,2年內再減100億個紙箱

可循環包裝袋

目前,京東已經在配送環節投入使用了數千個循環包裝袋,未來還計劃投用上百萬個,大幅減少一次性包裝袋的使用。在生鮮業務中,也正全面使用可摺疊保溫週轉箱,代替一次性泡沫;在消費品、3C等業務中嘗試可摺疊週轉箱等綠色包裝新模式。

其三,使用降解材料進行包裝耗材的製作。

雙11的一股“青流”:1年內減少1億米膠帶,2年內再減100億個紙箱

這些圖片觸目驚心,但又常見到令人麻木:死去的鳥腹中滿是塑料製品,乾枯的河床裡都是積壓已久的塑料垃圾……難降解是塑料的原罪。

雙11的一股“青流”:1年內減少1億米膠帶,2年內再減100億個紙箱

全生物降解袋

2016年,京東率先在自營生鮮業務中使用全生物降解包裝,包裝材料在堆肥條件下3至6個月即可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比起大部分花費上百年都無法分解的材料,新的環保包裝隨著幾場大雨,很快就可能和土壤、水溶解在了一起,減少因包裝問題而造成的環境汙染。

從以上眾多產品的順利落地來看,京東在推進物流產業綠色化方面可謂不遺餘力,背後孕育的多方價值,也將在未來逐步釋放。

三,借“青流”之風,京東欲再當綠色物流定義者

在商業角度上,“青流計劃”不僅推動供應鏈往綠色化轉型,同時也助力合作伙伴提升後端運營效率,節省成本。

該計劃重點是通過綠色物流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對品牌商、物流企業、包裝耗材企業進行賦能。實現從商品生產打包、入倉到出庫、運輸、配送等整個鏈條中的資源利用率提升,減少資源浪費。

一方面,達到節能降耗,低碳環保的目的;另一方面,則將直接降低物流運輸環節中的各項成本,讓合作伙伴有動力主動實現環保化轉型。例如,在包裝耗材方面,京東物流提出2020年將減少供應鏈中一次性包裝紙箱使用量100億個,若以包裝紙箱0.3元/個測算,這將直接節約近30億元成本,對於低毛利的零售企業而言相當可觀。

若以第四次零售革命的視角觀察,京東致力於搭建一個開放、賦能的平臺,向全社會分享其基礎設施能力,提供“零售即服務”的解決方案。“青流計劃”則是這一使命的典型代表。

第四次零售革命本質上是力求打破傳統零售在空間、品類和供應鏈等方面的限制,實現“無界零售”,進而對零售的成本、效率和用戶體驗進行重構。對京東而言,核心在於通過全面升級的零售基礎設施,完成對零售產業鏈中大大小小、線上線下公司的全面革新,推動零售朝著更高效、體驗更好的方向升級。

“青流計劃”作為京東“零售即服務”戰略版圖下的重要落地,標誌著京東通過發力物流基礎,實現服務能力、先進技術及綠色環保等多維度的升級,從而對後端供應鏈夥伴進行開放賦能。

站在更高的社會發展維度來看,猶如當年締造一日三送的物流配送標準一樣,京東將重新定義物流環保化的產業服務新標準。

十年前,劉強東提出京東要做自建物流的時候,眾人並不看好。自建物流重資產,燒起錢來像個無底洞,何時是頭?即便成功,用戶又是否真的願意為“快”而買單?這類問題在當時都是個未知數。而劉強東始終堅持一個信念:一旦給用戶提供了不同於以往的極致配送體驗,由奢入儉難,他們就很難再回到從前了。

現在看來,正是京東堅持深耕物流配送體驗,才有了對國內物流行業標準的重新定義,也讓中國的物流行業走在了世界前沿。

時過境遷,隨著快遞行業從野蠻增長轉為規模化穩定增長,物流綠色化轉型如今迫在眉睫。在這一新的歷史節點上,京東挺身而出,將有望再次成為行業新標準的定義者。

文/錢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