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1200家品牌、15萬掌櫃,“透視”貝倉社交零售的野望與決心'

"
"
匯聚1200家品牌、15萬掌櫃,“透視”貝倉社交零售的野望與決心

文 | 江湖老劉

“門戶式”電商光環開始褪去,而社交電商的晨曦正悄然到來,伴隨著這股浪潮,社交零售式的“貝倉”應運而生。

7月20日,貝倉全球發佈暨第一屆夥伴大會在杭州舉行。作為貝貝集團旗下專注品牌特賣平臺,貝倉經過一個多月的內測,在大會上宣佈正式上線,吸引1200多家品牌入駐,集結15萬帶貨掌櫃。

浙江省電子商務促進會會長盧成南先生在大會上指出:“在浙江省,隨著像阿里巴巴、貝貝集團等一批知名平臺的湧現,電商產業正成為拉動浙江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成為擴大浙江產品銷售、促進精品消費、助推創新創業重要的推動力”。

聚焦“下沉市場”,接軌“社交零售”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80018億元,同比增長9.4%;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40810億元,同比增長30.1%,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2.7%。預估到2020年,我國社交電商商戶規模將達2400萬戶,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認為,目前國內社交電商已成為僅次於自營電商、平臺電商後的“第三極”,社交電商正在引領新電商浪潮。但隨著線上流量見頂,拓展“下沉市場”成為下一個流量口爆發的新起點。

因此,包括阿里、拼多多、貝貝等各大電商巨頭紛紛把重心從線上轉移到線下,給消費者帶來差異化、多功能、多體驗化的優質購物體驗,從多維度踐行“新零售”打法。

作為貝貝集團連接線上、線下樞紐的“貝倉”,也開始與線下商業全面融合,通過S2B2C新模式,提供貨源、供應鏈、開店工具等一站式解決方案,升級新零售,使得新零售、社交電商成為貝倉發力電商中心點。

“貝倉是一個既能賦能廣大微商、實體店主、代購等個體創業者,又能幫助品牌商快速消化庫存的社交電商平臺,甚至帶動品牌商通過供給側改革,促進產業去庫存、去產能”,貝貝集團創始人兼CEO張良倫表示。

"
匯聚1200家品牌、15萬掌櫃,“透視”貝倉社交零售的野望與決心

文 | 江湖老劉

“門戶式”電商光環開始褪去,而社交電商的晨曦正悄然到來,伴隨著這股浪潮,社交零售式的“貝倉”應運而生。

7月20日,貝倉全球發佈暨第一屆夥伴大會在杭州舉行。作為貝貝集團旗下專注品牌特賣平臺,貝倉經過一個多月的內測,在大會上宣佈正式上線,吸引1200多家品牌入駐,集結15萬帶貨掌櫃。

浙江省電子商務促進會會長盧成南先生在大會上指出:“在浙江省,隨著像阿里巴巴、貝貝集團等一批知名平臺的湧現,電商產業正成為拉動浙江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成為擴大浙江產品銷售、促進精品消費、助推創新創業重要的推動力”。

聚焦“下沉市場”,接軌“社交零售”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80018億元,同比增長9.4%;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40810億元,同比增長30.1%,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2.7%。預估到2020年,我國社交電商商戶規模將達2400萬戶,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認為,目前國內社交電商已成為僅次於自營電商、平臺電商後的“第三極”,社交電商正在引領新電商浪潮。但隨著線上流量見頂,拓展“下沉市場”成為下一個流量口爆發的新起點。

因此,包括阿里、拼多多、貝貝等各大電商巨頭紛紛把重心從線上轉移到線下,給消費者帶來差異化、多功能、多體驗化的優質購物體驗,從多維度踐行“新零售”打法。

作為貝貝集團連接線上、線下樞紐的“貝倉”,也開始與線下商業全面融合,通過S2B2C新模式,提供貨源、供應鏈、開店工具等一站式解決方案,升級新零售,使得新零售、社交電商成為貝倉發力電商中心點。

“貝倉是一個既能賦能廣大微商、實體店主、代購等個體創業者,又能幫助品牌商快速消化庫存的社交電商平臺,甚至帶動品牌商通過供給側改革,促進產業去庫存、去產能”,貝貝集團創始人兼CEO張良倫表示。

匯聚1200家品牌、15萬掌櫃,“透視”貝倉社交零售的野望與決心

艾瑞諮詢副總裁衛鋒認為,正是零售業上下游解決痛點的需求催生了特賣平臺。貝倉以社交化的方式進行品牌特賣,則精準地解決了傳統特賣模式下的種種弊端,正在受到越來越多品牌商的歡迎。

筆者認為,重構人、貨、場是新零售最終的表現形式,社交電商本質就是新零售。不管是線上電商,還是傳統線下零售玩家,它們對於新零售的需求都是顯而易見的,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社交電商向前邁進。

從服裝行業切入,賦能“小B端”掌櫃

隨著社交電商帶來的新紅利期,我們才清晰認識到,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開始改變pc端搜索購物的習慣,分享經濟成為顛覆性的新模式。

讓C端用戶分享、消化購物,成就了拼購社交電商,但是C端分享是由價格作為驅動力,也就造成了類似於拼多多等平臺低端、劣質、服務差的現狀。平臺化的社交電商站在品質和服務之上,增加小B端,他們“去中心化”把控商品質量,成為了社交電商活躍的新一代。

張良倫表示,社交電商是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和商業思維,不僅有前端的流量創新,還利用流量效應驅動了後端供給側的變革。

貝倉已與數千個品牌建立深度合作,覆蓋女裝、男裝、鞋包、母嬰、居家等品類,一方面,為品牌商提供快速出貨、7天回款及託管式服務,幫助快速回籠資金;另一方面,為分銷商提供一件代發、7天無理由退貨等無憂服務,無需囤貨,輕鬆賺錢。

賦能下游小B端,不僅確保平臺貨物的真實性以及高品質,為小B端掌櫃提供“後倉庫”補給,還幫助上游的品牌商提高庫存的週轉效率。

"
匯聚1200家品牌、15萬掌櫃,“透視”貝倉社交零售的野望與決心

文 | 江湖老劉

“門戶式”電商光環開始褪去,而社交電商的晨曦正悄然到來,伴隨著這股浪潮,社交零售式的“貝倉”應運而生。

7月20日,貝倉全球發佈暨第一屆夥伴大會在杭州舉行。作為貝貝集團旗下專注品牌特賣平臺,貝倉經過一個多月的內測,在大會上宣佈正式上線,吸引1200多家品牌入駐,集結15萬帶貨掌櫃。

浙江省電子商務促進會會長盧成南先生在大會上指出:“在浙江省,隨著像阿里巴巴、貝貝集團等一批知名平臺的湧現,電商產業正成為拉動浙江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成為擴大浙江產品銷售、促進精品消費、助推創新創業重要的推動力”。

聚焦“下沉市場”,接軌“社交零售”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80018億元,同比增長9.4%;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40810億元,同比增長30.1%,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2.7%。預估到2020年,我國社交電商商戶規模將達2400萬戶,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認為,目前國內社交電商已成為僅次於自營電商、平臺電商後的“第三極”,社交電商正在引領新電商浪潮。但隨著線上流量見頂,拓展“下沉市場”成為下一個流量口爆發的新起點。

因此,包括阿里、拼多多、貝貝等各大電商巨頭紛紛把重心從線上轉移到線下,給消費者帶來差異化、多功能、多體驗化的優質購物體驗,從多維度踐行“新零售”打法。

作為貝貝集團連接線上、線下樞紐的“貝倉”,也開始與線下商業全面融合,通過S2B2C新模式,提供貨源、供應鏈、開店工具等一站式解決方案,升級新零售,使得新零售、社交電商成為貝倉發力電商中心點。

“貝倉是一個既能賦能廣大微商、實體店主、代購等個體創業者,又能幫助品牌商快速消化庫存的社交電商平臺,甚至帶動品牌商通過供給側改革,促進產業去庫存、去產能”,貝貝集團創始人兼CEO張良倫表示。

匯聚1200家品牌、15萬掌櫃,“透視”貝倉社交零售的野望與決心

艾瑞諮詢副總裁衛鋒認為,正是零售業上下游解決痛點的需求催生了特賣平臺。貝倉以社交化的方式進行品牌特賣,則精準地解決了傳統特賣模式下的種種弊端,正在受到越來越多品牌商的歡迎。

筆者認為,重構人、貨、場是新零售最終的表現形式,社交電商本質就是新零售。不管是線上電商,還是傳統線下零售玩家,它們對於新零售的需求都是顯而易見的,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社交電商向前邁進。

從服裝行業切入,賦能“小B端”掌櫃

隨著社交電商帶來的新紅利期,我們才清晰認識到,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開始改變pc端搜索購物的習慣,分享經濟成為顛覆性的新模式。

讓C端用戶分享、消化購物,成就了拼購社交電商,但是C端分享是由價格作為驅動力,也就造成了類似於拼多多等平臺低端、劣質、服務差的現狀。平臺化的社交電商站在品質和服務之上,增加小B端,他們“去中心化”把控商品質量,成為了社交電商活躍的新一代。

張良倫表示,社交電商是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和商業思維,不僅有前端的流量創新,還利用流量效應驅動了後端供給側的變革。

貝倉已與數千個品牌建立深度合作,覆蓋女裝、男裝、鞋包、母嬰、居家等品類,一方面,為品牌商提供快速出貨、7天回款及託管式服務,幫助快速回籠資金;另一方面,為分銷商提供一件代發、7天無理由退貨等無憂服務,無需囤貨,輕鬆賺錢。

賦能下游小B端,不僅確保平臺貨物的真實性以及高品質,為小B端掌櫃提供“後倉庫”補給,還幫助上游的品牌商提高庫存的週轉效率。

匯聚1200家品牌、15萬掌櫃,“透視”貝倉社交零售的野望與決心

對於每一家入駐的品牌商,無論大小,貝倉都會進行嚴格的商家資質審核、授權鏈條查驗和產品質檢等手段,保證商品品質。

“現在我們的貨品問題售後率是2%,未來希望能降到1.5%,甚至1%”,貝倉執行總經理姜瑩瑩表示,“貝倉還將在300多個城市,舉辦覆蓋10萬人次的銷售培訓,同時在全國範圍內招募100名合夥人,開設1000家貝倉買手店,為小微創業者賦能”。

筆者認為,“貝倉”從單一行業商品品類作為市場切入口,是出於戰略層面可行性的考究,一方面,平臺初期SKU不高,意味著供貨渠道的簡單化,品控成本大幅度減少;另一方面,通過品牌直供,提供一手貨源,縮減中間環節,確保商品低價高質,利於小B端商戶利潤最大化。

打造KOL生態,引導私域流量“強連接”

據數據統計,2018年12月貝店月度活躍用戶超過1500萬,較去年同期增長1837.3%,在所有移動購物App中位居增速榜首。官方披露,2018年貝店會員數量突破4485萬,單季度訂單量突破1億。

貝店前期積累的用戶量以及口碑,同樣也成為“貝倉”發力市場的優勢點,貝倉上線內測一個多月以來,成功吸引1200多家品牌入駐,日均上新82個品牌;內測30天時,交易額就已突破2000萬元,同時,15萬帶貨掌櫃在“貝倉”集結,發展速度在社交電商同行中遙遙領先。

不可否認的是,社交電商的確為消費者帶來更便捷、更舒適的購物體驗,讓更多沒有接觸過電商的人群,通過便捷的操作即可享受“動動手指買遍全國”的購物體驗,完成電商覆蓋面和滲透率的飛躍,並打破傳統電商一直無法突破的瓶頸。

"
匯聚1200家品牌、15萬掌櫃,“透視”貝倉社交零售的野望與決心

文 | 江湖老劉

“門戶式”電商光環開始褪去,而社交電商的晨曦正悄然到來,伴隨著這股浪潮,社交零售式的“貝倉”應運而生。

7月20日,貝倉全球發佈暨第一屆夥伴大會在杭州舉行。作為貝貝集團旗下專注品牌特賣平臺,貝倉經過一個多月的內測,在大會上宣佈正式上線,吸引1200多家品牌入駐,集結15萬帶貨掌櫃。

浙江省電子商務促進會會長盧成南先生在大會上指出:“在浙江省,隨著像阿里巴巴、貝貝集團等一批知名平臺的湧現,電商產業正成為拉動浙江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成為擴大浙江產品銷售、促進精品消費、助推創新創業重要的推動力”。

聚焦“下沉市場”,接軌“社交零售”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80018億元,同比增長9.4%;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40810億元,同比增長30.1%,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2.7%。預估到2020年,我國社交電商商戶規模將達2400萬戶,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認為,目前國內社交電商已成為僅次於自營電商、平臺電商後的“第三極”,社交電商正在引領新電商浪潮。但隨著線上流量見頂,拓展“下沉市場”成為下一個流量口爆發的新起點。

因此,包括阿里、拼多多、貝貝等各大電商巨頭紛紛把重心從線上轉移到線下,給消費者帶來差異化、多功能、多體驗化的優質購物體驗,從多維度踐行“新零售”打法。

作為貝貝集團連接線上、線下樞紐的“貝倉”,也開始與線下商業全面融合,通過S2B2C新模式,提供貨源、供應鏈、開店工具等一站式解決方案,升級新零售,使得新零售、社交電商成為貝倉發力電商中心點。

“貝倉是一個既能賦能廣大微商、實體店主、代購等個體創業者,又能幫助品牌商快速消化庫存的社交電商平臺,甚至帶動品牌商通過供給側改革,促進產業去庫存、去產能”,貝貝集團創始人兼CEO張良倫表示。

匯聚1200家品牌、15萬掌櫃,“透視”貝倉社交零售的野望與決心

艾瑞諮詢副總裁衛鋒認為,正是零售業上下游解決痛點的需求催生了特賣平臺。貝倉以社交化的方式進行品牌特賣,則精準地解決了傳統特賣模式下的種種弊端,正在受到越來越多品牌商的歡迎。

筆者認為,重構人、貨、場是新零售最終的表現形式,社交電商本質就是新零售。不管是線上電商,還是傳統線下零售玩家,它們對於新零售的需求都是顯而易見的,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社交電商向前邁進。

從服裝行業切入,賦能“小B端”掌櫃

隨著社交電商帶來的新紅利期,我們才清晰認識到,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開始改變pc端搜索購物的習慣,分享經濟成為顛覆性的新模式。

讓C端用戶分享、消化購物,成就了拼購社交電商,但是C端分享是由價格作為驅動力,也就造成了類似於拼多多等平臺低端、劣質、服務差的現狀。平臺化的社交電商站在品質和服務之上,增加小B端,他們“去中心化”把控商品質量,成為了社交電商活躍的新一代。

張良倫表示,社交電商是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和商業思維,不僅有前端的流量創新,還利用流量效應驅動了後端供給側的變革。

貝倉已與數千個品牌建立深度合作,覆蓋女裝、男裝、鞋包、母嬰、居家等品類,一方面,為品牌商提供快速出貨、7天回款及託管式服務,幫助快速回籠資金;另一方面,為分銷商提供一件代發、7天無理由退貨等無憂服務,無需囤貨,輕鬆賺錢。

賦能下游小B端,不僅確保平臺貨物的真實性以及高品質,為小B端掌櫃提供“後倉庫”補給,還幫助上游的品牌商提高庫存的週轉效率。

匯聚1200家品牌、15萬掌櫃,“透視”貝倉社交零售的野望與決心

對於每一家入駐的品牌商,無論大小,貝倉都會進行嚴格的商家資質審核、授權鏈條查驗和產品質檢等手段,保證商品品質。

“現在我們的貨品問題售後率是2%,未來希望能降到1.5%,甚至1%”,貝倉執行總經理姜瑩瑩表示,“貝倉還將在300多個城市,舉辦覆蓋10萬人次的銷售培訓,同時在全國範圍內招募100名合夥人,開設1000家貝倉買手店,為小微創業者賦能”。

筆者認為,“貝倉”從單一行業商品品類作為市場切入口,是出於戰略層面可行性的考究,一方面,平臺初期SKU不高,意味著供貨渠道的簡單化,品控成本大幅度減少;另一方面,通過品牌直供,提供一手貨源,縮減中間環節,確保商品低價高質,利於小B端商戶利潤最大化。

打造KOL生態,引導私域流量“強連接”

據數據統計,2018年12月貝店月度活躍用戶超過1500萬,較去年同期增長1837.3%,在所有移動購物App中位居增速榜首。官方披露,2018年貝店會員數量突破4485萬,單季度訂單量突破1億。

貝店前期積累的用戶量以及口碑,同樣也成為“貝倉”發力市場的優勢點,貝倉上線內測一個多月以來,成功吸引1200多家品牌入駐,日均上新82個品牌;內測30天時,交易額就已突破2000萬元,同時,15萬帶貨掌櫃在“貝倉”集結,發展速度在社交電商同行中遙遙領先。

不可否認的是,社交電商的確為消費者帶來更便捷、更舒適的購物體驗,讓更多沒有接觸過電商的人群,通過便捷的操作即可享受“動動手指買遍全國”的購物體驗,完成電商覆蓋面和滲透率的飛躍,並打破傳統電商一直無法突破的瓶頸。

匯聚1200家品牌、15萬掌櫃,“透視”貝倉社交零售的野望與決心

但單線“弱連接”帶來的社交屬性,仍無法帶來買賣雙方的實際成單轉換。

在流量紅利逐漸耗盡的“後電商”時代,基於KOL生態的社交電商所帶來的裂變和爆發式增長,似乎正在掀起另一場逆襲。“貝倉”鼓勵商戶形成私域流量,使得商戶與用戶之間建立“強連接”關係,放大品牌效應以及價值歸屬感,便於小商戶圈層帶貨。

江湖老劉我認為,社交基礎設施為用戶帶來最大的影響是個體意識的覺醒,用戶開始追求以自我為中心,延伸到消費市場,這種變化放大了電商的想象空間。一方面,頭部KOL的意見,很大程度上影響了C端人群購買行為;另一方面,頭部效應引導了平臺的價值觀走向,與用戶形成“強連接”關係,帶貨只是其中一種變現手段。

從價值分析而言,“貝倉”整體模式是雙向賦能,從產業鏈供應商、分銷商到最終終端用戶,各環節相互滲透、相互關聯,形成利益共生體。而從產業提升角度來講,“貝倉”通過信息閉環,進行人、貨、場商業化重構,賦能小“B”端掌櫃,實現產業經濟再循環。

江湖老劉,TMT行業觀察者,社交電商商業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