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斌:與痴迷渠道相比,我更相信品牌的價值

普華斌:與痴迷渠道相比,我更相信品牌的價值

未來每個垂直行業都只會留下一到兩個品牌

普華斌:與痴迷渠道相比,我更相信品牌的價值

普華斌剛從醫院回來,跟專業醫生上了一節眼科的醫學課程。

普華斌:與痴迷渠道相比,我更相信品牌的價值

眼科課程之前,他去日本遊學了7天。無印良品、7-11、羅森,這些日本知名的零售品牌,都被納入行程。

從2017年初開始,這位淘寶第一太陽鏡品牌的創始人,把「上課」擠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除了醫院和日本,在杭州轉塘的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也很容易偶遇普華斌。他很好辨認:設計感十足的雙肩揹包,胸前掛著一副自家品牌的太陽鏡,很潮。

2009年3月,普華斌註冊威古氏商標,Logo是一輛中國古代的馬車。隨後,威古氏入駐淘寶商城,第一次提出「偏光鏡」的概念。如今,在淘寶,威古太陽鏡銷售量始終保持在單品類前三;而在京東商城、唯品會等平臺,則一直是品類第一。

從數字和排名來看,普華斌和他的威古氏做得很不錯。然而,這個二十歲便在生意場上摸爬滾打的年輕人,清醒地知道,時代一直在變化。

淘寶的出現讓傳統零售行業陷入長久的動盪,可淘寶也並不是零售業進化的最終形態。眾多從淘寶成長起來的電商品牌,都已意識到平臺流量的神話,早已抵達峰值。

普華斌將目光投向了品牌塑造及背後的服務細節。在日本,他驚歎於羅森的服務——庫存週轉率控制在8天,馬甲購物袋的提手收起作為考核標準——他用「驚呆」來形容看到的這一切,「你拿著手機的時候,會用一個手指拎購物袋,收起來會更方便——他們的服務已經細化到我們難以想象的地步了」。

「我是做生意的,做生意永遠沒有窮盡。我得有自己的戰略和計劃,未來我可能我會面臨更多的競爭對手。我不怕自己的生意做大,就怕自己的生意做著做著小了。」普華斌說。

被擊碎的品牌價值

在走到「淘品牌」第一梯隊前,普華斌就已嗅到了潛在的危機。在享受流量紅利的同時,「淘品牌」需要付出的代價也很明顯:品牌價值的分散。

淘寶基於單個物品搜索的基本特性,使得每個獨立商家被打碎成一個又一個的商品。每一個商品被置於海量的搜索結果中,被機器語言模糊地描述為滿足某個功能的物品。基於海量數據的搜索運算中,品牌的價值被擊碎,浮蕩在寬闊的海平面上。

對於用戶來說,這些物品可能是方形太陽鏡、蝶形太陽鏡,但那很難被準確描述為「威古氏太陽鏡」。

對很多人來說,品牌並不重要。淘寶依然是當下最大的電商流量平臺,每年的雙十一數據依然一路攀升,如果忽略掉品牌故事和流量成本,淘寶依然是電商人的最優選擇。

一些電商創始人構建品牌矩陣,將淘寶的流量優勢運用到最大;也有人離開淘寶,在移動互聯網領域重新開始;而普華斌,則從潛在的危機中,發現了機遇。

喜歡研究歷史的普華斌覺得,中國生產製造業的粗放管理時代已接近尾聲,人口紅利結束,中產階級的崛起,正讓製造行業進入下一輪的改革:品牌化。

去年年底,普華斌去拜訪了一位臺灣的設計師。新年剛過,這位設計師便出現在威古氏的辦公室裡。

「未來產品設計中心和品牌中心會是我們的重要部門」,臺灣的設計師將帶來國際化視野的設計理念,而線下門店則是普華斌經營品牌的重要一步。

一個精心設計的門店,能將威古氏完整地呈現給消費者,他的格調與品味,推崇與反對,均可承載在細微的設計中。與淘寶的碎片化呈現相比,門店將威古氏具象化,直觀地呈現出來——這正是普華斌想要的品牌。

「未來每個垂直行業都只會留下一到兩個品牌」,他希望,歷經新一輪的改革動盪之後,威古氏是被歷史挑選的那個。

從電商到實體店,商業一直未變

2017年,普華斌的計劃,是實體店的品牌升級。威古氏已開了三十多家店。

2016年,普華斌一口子關了十多家門店,今年又重開了十多家——實體店已經過4次迭代,但依然無法讓他滿意。

進入一個新的領域,學費總是要交的。展櫃的材質、色調,總不能完全複製他想要的「味道」,即便是最好的店鋪也只能達到他心目中60分的標準。

他跟負責門店的總監聊天,準備將更多的精力放到實體店的設計上。一個人的審美感受,跟別人的傳達,會有巨大的損耗,他要自己做,就像他親自去醫院上眼科的課程一樣。

做實體店並不簡單。線下群體的流量衰減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同質化的門店,使得所有的商場像是長相呆板的網紅,流水化的手術刀將他們變成統一的模樣,讓人望之無味,棄之又可惜。

在線上,流量可以用錢購買,但是商場中的人流,卻像是布朗運動中的粒子,位移是隨機的。從主動到被動,線下的威古氏成了深巷裡的美人。

但對普華斌來說,這並不是問題。

「我目標很清晰,就是提升品牌形象,如果說不行的話,我就關店,我是很輕鬆的。我本來就是做生意的,要麼賺錢要麼提升品牌形象,這兩樣都沒有的話,我搞什麼創新?」對於生意人來說,無論線上電商,還是實體店都是生意的一種形態,商業的本質並未發生變化,只是渠道各有特質,需要被馴服。

對新零售,普華斌有自己的理解,「不是開一個網店,再開一個門店,兩者加起來就是新零售了,這裡面有更深層的邏輯」。貫穿威古氏線上和線下的邏輯,是品牌,「品牌就是口碑,口碑就來源於你的產品。產品和服務做得好的,在任何一個渠道里都能做得好」。

我就是潮流

普華斌:與痴迷渠道相比,我更相信品牌的價值

與痴迷渠道的創始人相比,普華斌更相信品牌的價值。

「品牌大了之後,反過來可以推動渠道」,對於眼下最熱鬧的新零售和傳統零售之爭,他沒有想法參與,在工具迭代週期越來越短的現在,「銷售渠道的變化是當下變化最快的,而不是商品本身」。

「為什麼有些品牌因為電商來了,他會死?其實不是他變化了,他死在沒有發生變化。因為他們以前躺著賺錢習慣了」,就像諾基亞一樣,不是做得不好,只是蘋果比他做得更好。

還在做外貿時,他對日本人拿著放大鏡驗收產品印象深刻。對於產品的執著,讓普華斌在淘寶的紅海中脫穎而出。但線下的產品不再是一副眼鏡,而是一個完整的門店。

「客戶來到我這裡,通過裝修設計、服務等,看到我們就會眼前一亮。門店代表著我們的形象,一個是門店本身的設計,另外一個就是產品」,他將眼前一亮定義為「好看」,他希望最終定義好看標準的,是威古氏。

「當我們的品牌有影響力了之後,我們就是製造潮流的人」,最終所有的故事完成閉環。除了線下門店,明星也成為威古氏品牌佈局的重要節點。《煎餅俠》之後,柳巖成為威古氏的代言人,今年范冰冰、李晨、高圓圓、吳倩、釋小龍也出現在威古氏的宣傳冊中。普華斌正在撬動時尚產業金字塔端的資源。

普華斌:與痴迷渠道相比,我更相信品牌的價值

普華斌:與痴迷渠道相比,我更相信品牌的價值

普華斌:與痴迷渠道相比,我更相信品牌的價值

品牌的故事並不好講。過去的30年,中國是世界的工廠,富士康流水線上的趙鐵柱和張全蛋,和他們手裡的零件才是中國製造業的整體面貌。從外貿到淘寶,再從淘寶到威古氏品牌,從前的普華斌,做的是時代正在發生的事情,而現在,他正在做一件發生在未來的事情。

「怎麼去做品牌影響力,沒有人可以告訴你,做十年二十年你可以做到一個多大影響力,沒有時間點。也沒有人告訴我,我們請了柳巖做形象代言人,或者做了其他什麼事你就能成為大牌了。所以,做品牌很難,可能是你花再大力氣去做,但是依然顆粒無。但我把我的未來賭在這裡。如果生意人是賭博的話,我就賭這裡,我把我們威古氏的未來和我們團隊的未來就賭在這裡了。」普華斌一口氣把這些話吐出來。

「但是呢,沒有時間點也意味著,可能明天我們的品牌就做成了」,他大笑著說,「我是樂觀派」。

在更早的時候,當時威古氏還不算大,普華斌便將廣告做到杭州交通廣播上,「威古氏偏光太陽鏡,天貓有售」,這12個字幾乎每個聽車載廣播的人都遇到過,至今仍是FM91.8的經典案例。

事實證明,普華斌的判斷或許是對的。這一次,他依然相信自己,正走在黎明前短暫的黑暗裡。

文 |江雪

圖 | 網絡&新零售100人

視頻 | 新零售密碼

- FIN -

新零售100人、浙江電視臺6頻道

每週五/週六晚11點11分共同推出

新零售人物紀實專欄《新零售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