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掌財經丨聚美優品豪賭共享充電寶 陳歐能否踩准此次風口?

電子商務 聚美優品 陳歐 移動電源 雲掌科技 2017-05-25

雲掌財經丨聚美優品豪賭共享充電寶 陳歐能否踩准此次風口?

作者:雲掌財經/財小兔

今年是共享經濟的主宰期,可共享充電寶卻火的有點不像樣。就連很久沒被關注聚美優品,都因為猛砸“街電”3個億而火的莫名其妙。似乎只要跟共享經濟沾上點親戚就會火上一把。

雲掌財經丨聚美優品豪賭共享充電寶 陳歐能否踩准此次風口?

聚美創始人陳歐在“我為自己代言”之後,現在又開始為共享充電寶代言了。5月4日晚,聚美優品宣佈向共享充電寶企業深圳街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街電”)投資3億元。陳歐還表示,公司對該項目的投資無上限,未來3個月內,將繼續注入幾十億元的資金。這意味著要把公司當前賬面幾乎所有的現金押寶在街電上。幾十億元的資金不禁讓人感慨,這是多少敗家小娘們給聚美創造了的價值。

為何傾注共享充電寶?

1、聚美尋求跨界轉型

2014年聚美優品在紐交所風光上市,到2014年8月18日,聚美優品股價一度攀升至39.45美元,總市值高達57.8億美元。到2015年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達到99.9%,再到2016年2月以每股7美元的價格進行私有化,聚美優品的業績可以說是畫了一個拋物線。

據聚美優品上市以來的季度財報顯示,2015年前兩個季度,受益於跨境電商業務,淨營收和淨利潤增幅均較大。但從2015年第三季度開始,跨境業務在財報中開始逐漸走弱。而2016年更是聚美優品失落的一年。據聚美優品公佈的2016年年報顯示,上半年淨營收僅同比增1.7%,自營商品銷售同比增長只有3.6%。

在主營業務停滯不前後,陳歐和聚美優品也開始了跨界轉型,試圖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自有品牌化妝品、投資無人機甚至做巧克力等跨界範圍之廣令人咂舌,都未能與主營業務產生正面的協同效應。

由於線上流量幾近飽和且價格高昂,像小米、阿里等依賴線上流量的企業都將目光轉向線下,為此馬雲還提出了“新零售”概念。想必陳歐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作為同樣需要靠流量支撐的電商平臺,聚美優品也嘗試向線下佈局。

2、精準流量導入受青昧

在最近一個月裡,共享充電寶成為最大風口,陳歐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共享充電寶是一個百億級的市場,之所以選擇投資街電,是因為聚美認為街電是行業內技術領先、硬件積累最多、規模最大的平臺,而且還得到原有股東海翼與欣旺達在硬件及供應鏈上的支持。

雲掌財經丨聚美優品豪賭共享充電寶 陳歐能否踩准此次風口?

之前聚美優品已經開設了線下自營店,以彌補電商購物的體驗不足。然而聚美優品開店的速度緩慢,而與直營實體店相比,共享充電寶的成本更低、頻率更高,也符合聚美優品的定位多為女性群體,有更大機會使用到共享充電寶的她們恰恰是聚美優品的潛在客戶,這種精準的流量導入是陳歐所期盼的。

共享充電寶能否成事?

陳歐的投資戰略定位讓人摸不著頭腦,化妝品能和共享充電寶有什麼關係呢?不過牛人自有揣量,我們還是先來看看共享充電寶能不能成事吧。

共享充電寶是如今智能手機電池電量超級不耐用演化出來的衍生品,手機電量50%以下時是不是感覺有種危機感,電量若是不足10%時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為了滿足手機控的急需,共享充電寶也就孕育而生。據瞭解,現在共享充電寶有十多家公司在做。

一些人認為共享充電寶成本低,回本週期快,很快能進入盈利期,並且能迅速佔領線下流量。來電科技創始人袁炳鬆曾算過一筆賬,稱一臺成本價為90元左右的充電寶,每天被借出0.7次-0.8次,在不考慮櫃檯成本、場地費用的前提下,那麼平均45天就能回本。

也有一些人則有異議,易觀智庫入口分析師朱大林不看好正備受資本熱捧的共享充電寶。他認為, “充電寶的售價普遍低於100元,同時便於攜帶,共享充電寶所解決的並非剛性需求;充電寶維護、移動等都需要人工進行。”朱大林說,“更為致命的是,目前,索尼、蘋果、三星等公司都在開發無線充電技術,一旦該項技術得以商用,共享充電寶就是個擺設了。”

雲掌財經丨聚美優品豪賭共享充電寶 陳歐能否踩准此次風口?

在面對王思聰“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吃吃翔,立帖為證”的言論時,陳歐甚至表示,不是每個項目都能做成,本來創業成功就是小概率事件,街電做不成可以做公益。你是想看思聰吃翔呢,還是想看著陳歐的錢打水漂呢?

版權聲明:

本資訊號除註明來源的文章外,均為雲掌財經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引用請註明來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