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葉·比諾什,女神中的女神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上週末,影迷都把目光投向了威尼斯電影節頒獎禮。

就在同一天,還有另一則值得關注的新聞——

文藝女神朱麗葉·比諾什的新片揭曉,導演是河瀨直美。

朱麗葉·比諾什,女神中的女神

朱麗葉·比諾什,女神中的女神

好難得。

在你的看片生涯裡,一定迷上過不少女神,電影為我們封存了她們驚為天人的一面。

但你想想看,現在仍活躍在銀幕,保持著驚人創造力的,還有幾個?

什麼是女神中的女神,這時候就看出來了——

朱麗葉·比諾什

Juliette Binoche

朱麗葉·比諾什,女神中的女神

一個毋庸置疑的“演技大魔王”。

三大電影節(戛納、柏林、威尼斯)的影后,她全都拿過。

一個步履不停的 “世界電影旅行者”。

在與日本導演河瀨直美合作之前,朱麗葉·比諾什的電影足跡早已遍佈世界各地——

聖地亞哥·阿米格瑞納的《九月裡的幾天》(阿根廷),侯孝賢的《紅氣球》(中國臺灣),阿莫斯·吉泰的《撤離加沙地帶》(以色列),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的《合法副本》(伊朗),大衛·柯南伯格的《大都會》(加拿大)。

她還是法國“身價最高”的女演員。

但她又那麼自由和多元,根本無需和法國綁定。

Sir第一次看到朱麗葉·比諾什,是在《布拉格之戀》。

片名就很異域風情(相對法國來說),改編自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電影中有一幕——

她舉著相機,對著畫家(她愛人曾經的愛人),不知是在拍照,在窺探,還是在掩飾流淚的雙眼。

她被對方的美所震懾。

而她自己在鏡頭前的樣子,也美呆了。

朱麗葉·比諾什,女神中的女神

在這個網絡發達的年代,漂亮的臉蛋天然具有傳播力。但,那種值得反覆凝視的美,絕不僅僅只是漂亮。

它是多重意蘊的疊加。

電影的故事,導演的觀察,演員的特質,甚至你看電影時的情緒……都有可能投射其中。

如果沒有和電影聯繫在一起,單看朱麗葉·比諾什,或許很多人不會驚歎於她的美。

同在法國,美人太多了。

伊莎貝爾·阿佳妮眼神總是帶著一種“小驚惶”,讓人過目難忘。

穿襯衫的法國情人蘇菲·瑪索偏頭微笑的溫婉也太經典。

朱麗葉·比諾什,女神中的女神

朱麗葉·比諾什,長相、身材都不出挑。

她甚至說,“從來都不知道自己長什麼樣”。

因為從小家裡一面鏡子都沒有,只是得知她想當演員,母親出言打擊:“演戲不是光靠漂亮”。

這才讓她意識到,哦……原來我還挺好看的。

老實說,朱麗葉·比諾什的臉是平淡的。

但這張臉的不凡就在於——

能讓千姿百態的角色,在上面“生長”出來。

你肯定還記得,她的不少經典形象,都是短髮

短髮,對不少女演員來說是一個標誌,一種人設。

比如孫儷的幹練利落,周冬雨的率真靈動。

而朱麗葉·比諾什,大概是Sir遇到的人裡,唯一一個,用短髮就能演繹出迥異氣質的演員。

不夠個人化的面孔,反而為不同的人物(角色)留足了空間——

生機勃勃,臉蛋紅撲撲,眼神亮亮的少女感。

失親女人的無助和空洞。

神祕怪女人的狡黠和優雅。

成熟單親媽媽的失意。

朱麗葉·比諾什,女神中的女神

《布拉格之戀》《藍》《合法副本》《濃情巧克力》

她的美,不能光看臉,得代入情境看。

那個我們愛上的銀幕女神朱麗葉·比諾什,其實是許多動人角色的疊加。

其中不乏反常、極端、矛盾的角色。

在Sir看來,她的生命容量大得驚人

這也是為什麼,她能駕馭如此多的角色,而且至今還湧現出源源不斷的藝術活力。

朱麗葉·比諾什的演技,不是靠戲劇學院的常規培養。

而是一種從小的習慣。

一是父母都是演員,氛圍的影響。

二是在她4歲時父母離婚,早熟的朱麗葉也因此明白表演的第一層要義——假裝

是的,好的表演一定是直達角色的真面目。

因為現實中,沒人能完全袒露地活著。好的表演,不僅得表現內心,還得演出那層假裝。

這一點,小朱麗葉·比諾什已經學會了。

上學不好好唸書,喜歡在課堂上搗亂,哈哈大笑或者去逗別人大笑。

調皮是無意中假扮的,其實她想得到關心和注意。

朱麗葉·比諾什,女神中的女神

表演慾旺盛,樂於“變成另一個人”。

你不得不把自己的生活藏在心底,這樣你就可以裝成另外一個人,甚至在課間玩耍時也好像在做戲。

同樣是笑,朱麗葉·比諾什懂得其中的不同意味。

真心。

巧克力店聰明又善良的老闆娘,淺淺抿嘴就原諒了來“砸場子”的鎮長。

眉眼都動了,顯然是真心笑開。

朱麗葉·比諾什,女神中的女神

《濃情巧克力》

假意。

古董店老闆娘,對面坐著的,是讓她稍顯侷促但想“取悅”的(男)人。

總是不自覺晃動的頭等小動作暴露了她沒有真的在笑,那只是讓她放鬆、表示友好的方式。

朱麗葉·比諾什,女神中的女神

《合法副本》

尷尬。

在外混得並不如意的小演員,回到自己可以作威作福的地盤後,囂張得不行。

沒想到一向軟弱的弟弟竟然當面衝自己抱怨,這時的她想掩飾驚訝但其實失敗。

這是自以為完美掩蓋了的尬笑。

朱麗葉·比諾什,女神中的女神

《瑪·魯特》

而悲傷的情緒,更被她演得具有無限想象空間。

就拿最讓Sir印象深刻的,朱麗葉·比諾什自己也最滿意的作品《藍色》來說。

劇情很簡單。

一個女人,因為車禍沒了丈夫孩子,只能獨活。

電影記錄了她從尋死、自我封閉到接受傷痛,然後繼續正常生活的過程。

故事沒有太多的轉折和懸念,但“如何從困境”裡走出的情緒更迭,是朱麗葉·比諾什所有作品裡表達最完整、最充沛,同時也最動人的。

清理了丈夫孩子的遺物,處理掉所有的東西后,她頭也不回地離開曾經的家。

經過一面城牆時,她攥緊了拳頭,貼著粗糙的牆面一直走。

朱麗葉·比諾什,女神中的女神

電影還有一幕看得Sir心疼。

在泳池裡遊了半天的朱麗葉正要上岸,看著岸上透來的暖光,卻猶豫了。

她緩緩緩緩,滑進水裡,像一具浮屍,一動不動,背景是一大片幽深的藍。

朱麗葉·比諾什,女神中的女神

想上岸但卻被悲痛重新拖回池子。從不大的水花能看出,她的動作很輕。

這大概是突然無力最無聲、最隱晦的表達了。

即便是偶爾客串,開頭不到15分鐘就領便當的商業片《哥斯拉》,也能把昆汀看溼。

頭一回在看3D電影的時候流淚,我必須把3D眼鏡拿下來抹乾我的淚水。

——昆汀·塔倫蒂諾評價比諾什在《哥斯拉》中的表演

剛開頭不到15分鐘,朱麗葉·比諾什飾演男主角的母親,桑卓拉,因為核輻射外洩意外喪生。

當時她的丈夫守著最後關卡,不得不在最後時刻關閉了大門,與桑卓拉生死兩隔。

就在第二道保險閥門要關上時,她的頭和眼神緊緊跟著第二道閥門關上的反方向。

能多看一眼是一眼。

朱麗葉·比諾什,女神中的女神

這無聲的小動作,不比歇斯底里的呼喊更能表達不捨?

朱麗葉·比諾什就像是一面鏡子,能把導演心目中的感覺,或是觀眾心目中角色該有的樣子“翻譯”出來。

她能用天然的感受力,完全進入角色,從內心生出感覺,再表現。

演出那些“上不了檯面”,無法用言語演說的事和心情。

我是演員,我要深入人性的陷阱,進入她的靈魂、她的身體、她的疑問、她的陰影、她的瘋狂。如果沒有準備好經歷極端,那就是沒有準備好去接觸人性。

她不背臺詞。

而是要像角色一樣,由衷地“”臺詞。

這與其說是表演,倒不如說是體驗。

不給自己設限,永遠嚮往未知。

在她主演的約62部電影裡,合作的導演就多達51位。

對朱麗葉·比諾什來說,怎麼做比做什麼更值得嘗試。她不想浪費自己,不想消耗,每一次演出,都想創造新東西。

電影是一扇扇敞開的門,走進每一扇門,我要改變性格和生活,我總是為現在生活著,我接受冒險,我不否認過去,但那畢竟是被翻過的一頁。

朱麗葉·比諾什是那種追求“活得更多”的人。

在電影之外,她同樣也想體驗更多的人生。

專心練舞2年的成果《我之深處》全球巡演。

朱麗葉·比諾什,女神中的女神

從小學繪畫,每合作過一個導演,就用畫筆記下TA的獨特,在巴黎的藝廊舉辦個展。

朱麗葉·比諾什,女神中的女神

63屆戛納電影節官方海報上,她用一把畫刷,抹出了一道“63”的軌跡。

朱麗葉·比諾什,女神中的女神

她還寫詩,出版了詩畫集《Portraits in Eyes》。

朱麗葉·比諾什,女神中的女神

朱麗葉·比諾什豐富的生活,還包括——成為2個孩子的媽媽

Sir一直覺得,她這樣女神級的女人,成為媽媽,也應該是“top級”的。

果然, 她說過:媽媽的角色本應該是最簡單的,但在你工作繁忙的時候,你也要盡你所能去尋找方式成為最好的媽媽。

媽媽,是朱麗葉·比諾什勝任的又一個好角色。

還可能是最好的。

因為她讓孩子未來的角色,擁有了更多可能。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莫妮卡住了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注:Sir電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