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報記者粟裕北京報道】近日,由李幼斌、李小冉、張豐毅領銜主演的法治題材的電視劇《因法之名》登陸北京衛視黃金檔,該劇也是中國第一部反映平反冤假錯案的電視連續劇。這部劇2017年初便已殺青,沉寂兩年終於定檔,後一再延播。有專家指出,反腐劇的審查依舊嚴格,大量的劇仍在等待播出。

《因法之名》延播兩年終面世 中國反腐題材劇困境仍待解

電視劇《因法之名》登陸北京衛視黃金檔,在《人民的名義》後第二部重大題材法治劇。(圖片來源:因法之名宣傳劇照)

沉寂兩年的反腐劇播出 多部劇延播或未播

《因法之名》源於真實案件,“法治題材”一直是影視行業中一座亟須開發的“富礦”,原來有人說這樣的題材是一個“沙漠禁區”,但國家一級編劇趙冬苓和導演沈嚴、劉海波一同“啃”下了這塊硬骨頭。《因法之名》正是這樣一部取材於真實案件,著眼於還原社會真相與人性的優秀作品。

該劇講述了李幼斌扮演的部隊轉業的刑警“葛大傑”因好友在追捕嫌犯時不幸殉職犧牲,由“怒”生“錯”,間接導致冤假錯案的產生。然而,礙於當時司法制度的不完善,張豐毅扮演的檢察官即便心懷疑問,也只得妥協現實。時隔多年後,李小冉扮演的新生代檢察官“鄒桐”與律師共同努力,多年冤案最終沉冤昭雪。

事實上,這部劇2017年初便已殺青,沉寂兩年終於定檔,此前《因法之名》官方宣佈在2018年播出,後改為2019年卻在播出前又遭遇延播風波。在反腐第一大劇《人民的名義》之後,反腐、涉案等題材不僅沒有再出現第二部真正的爆款,而且還面臨著愈發嚴格的審核,播出之路十分坎坷,無論是央衛視還是視頻網站,播出的此類劇集都頗為罕見。

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反腐題材影視市場仍然處於這樣的現狀:作品數量不多,精品更加匱乏,質量參差不齊,社會影響大的少、順利播出的少。除了《因法之名》之外,現在還有多部製作完成許久的反腐、涉案題材的劇集積壓待播。

無獨有偶,2016年底便全劇殺青的反腐題材電視劇《國家行動》,原計劃2017年1月10日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檔,但臨時被調換。2017年3月,《國家行動》進入補拍和後期製作階段。而播出情況卻一直未有消息傳出。

《拼圖》是由公安部宣傳局金盾影視文化中心、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聯合出品,鄭曉龍、夢繼執導,王雷、劉濤領銜主演的電視劇,名導加上實力派演員,這部劇集本來頗受關注。然而2017年出品,原本計劃於2018年上半年播出的《拼圖》,直到現在仍然播出成謎。

《人民的名義》的總監製李學政向記者表示,創作反腐劇就是在大肯定之下的小批評,要把握這種微妙的創作立場。更深一層,李學政透露在創作中要把握大方向,“要像父母待孩子一樣,批評要建立在愛和感恩的基礎上。在歌頌的同時,把我們社會的問題,完整地甚至是尖銳地表達出來。”

《因法之名》延播兩年終面世 中國反腐題材劇困境仍待解

《拼圖》是由公安部宣傳局金盾影視文化中心、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聯合出品,已延播一年,播出時間仍待定。(圖片來源:拼圖宣傳劇照)

反腐涉案題材曾嚴重跟風 廣電總局下令整頓

在《人民的名義》之前,反腐劇和刑偵劇已經在“冬眠期”沉寂了十餘年。剛剛踏入21世紀,中國影視創作曾出現一大批頗有影響力的反腐、涉案題材作品,包括周梅森編劇的《忠誠》《國家公訴》,陸天明編劇的《大雪無痕》、《省委書記》等。這些劇集不僅席捲各大電視臺,掀起一陣陣收視熱潮,還引發長期的社會輿論熱議。

2004年4月,針對反腐涉案題材嚴重跟風、粗製濫造的不良風氣,影視主管部門著手對反腐劇進行整頓,要求涉案劇、反腐劇退出上星頻道黃金段,並在晚上11點前不要播出此類電視劇。據報道,在2004年,全年申報的涉案題材劇目被壓縮了40%之多。從此,這類題材便悄然退出歷史舞臺。

十八大以後,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反腐涉案題材迎來了新的創作階段。中紀委宣傳部2015年6月的座談上提出,希望廣電總局和最高檢兩部門配合,用文藝推動反腐,並提出“每年電影最少一兩部,電視劇最少兩三部,而且必須是精品”的要求。

《人民的名義》便是解禁之後爆發出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據悉,周梅森創作完《人民的名義》劇本以後,因為題材比較敏感,再加上反腐涉及的級別達到了從未有過的副國級,因此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投資方敢接拍這部劇。

直到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參與以後,得到了官方的初步認可,該劇才順利開始拍攝。拍攝過程中這部劇又出現了資金問題,湖南衛視買下播映權並參與投資,劇集才得以順利製作完成並播出。

歷經一波三折的《人民的名義》播出後引發巨大社會反響。但之後,反腐、涉案題材劇並未徹底回暖,僅有《獵毒人》《天下無詐》等少量幾部劇集成功上星播出。雖然目前為止,並沒有官方對此進行說明,但是審查嚴格是業內默認的反腐、涉案劇遲遲無法定檔播出的根本原因。

相對於其他題材的主旋律電視劇,反腐劇因內容中具有涉案、涉黑等情節,對大眾具有天然吸引力,而且,反腐題材的故事又比較容易處理成驚悚、懸疑、偵探等類型片風格。對一些涉案題材來說,展示刑事案件血腥、暴力、凶殺、恐怖的場景和畫面,以及關於破案、腐敗的敏感情節,更是重要審核對象。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趙建中表示,反腐題材影視劇將主旋律的立意與類型片的表現風格融合,能取得良好的市場反響。但由於很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中國反腐題材影視劇的教育功能還遠未充分發揮。

《因法之名》延播兩年終面世 中國反腐題材劇困境仍待解

《人民的名義》大火之後,兩年中並沒有重大題材反腐劇推出。(圖片來源:人民的名義宣傳劇照)

“ 解禁”春天已來? 專家:反腐題材過審難度仍大

《人民的名義》紅遍中國,網上網下都引發討論。許多媒體稱,反腐劇的春天來了。但無論是劇作者周梅森本人,還是最高檢影視劇中心專職副主任範子文,都十分謹慎地看待這個“春天”。範子文表示,這類題材十分敏感,不是誰都能寫的,如果說要形成像抗戰劇那樣大規模的大批作品,可能性不大。“畢竟這不是一般人能寫能拍的,能駕馭這個題材的。”

範子文表示,反腐劇的創作,還是應該堅持少而精,把握好“反腐、倡廉、正能量”的原則。否則,反腐劇可能還會受到限制。

編劇周梅森也用“不是很樂觀”來形容自己對這個“春天”到來與否的看法。他說,反腐這麼多年,文藝作品太少了,出得太慢了。“要小跑幾步,才能趕上火熱的生活。”

周梅森向記者表示,在2002年《絕對權力》送到專家組評審的時候,專家組一致好評。但主審部門要求把這部劇送反腐部門審。反腐部門把這部劇斃了。主審部門的領導多次去找該部門的領導溝通,才把這部劇救下來,付出的代價是,周梅森改了 600 多處。

後來,《國家公訴》送專家委員會審的時候,專家委員會起立鼓掌,向劇組致敬。主審部門的一位領導聽說了,反問道:“周梅森的劇就這麼通過了?重審!”之後,主審部門向周梅森指出了 800 多處問題。周梅森一處一處改完後,對方說,這部劇還涉及公安部門,是不是要送公安部看看?

周梅森和主審部門的人,在私下裡並不陌生,雙方都很客氣。但談起作品來就是另一碼事了。“我去談藝術,人家跟我談宣傳紀律。”有人跟他說,你來總局大院,總給我們領導帶來不安。

事實上,《至高利益》、《絕對權力》、《國家公訴》都首播於 2003 年。其中,《至高利益》由中央電視臺播出,歷經三次預告要在黃金檔播出,三次都臨時下馬,最終改在非黃金檔播了。

知名影視評論人李星文告訴記者,反腐劇確實正在逐漸回暖,但經過上一輪的禁令限制,基本不可能達到十年前的熱鬧,一方面是製作公司、投資方心有餘悸;另一方面,反腐劇的門檻提高了,自由度、寫作技巧、整體把控都相應提高,故事既要好看,又要把握分寸、有力度,做好那是相當難。

“雖然現在反腐劇會播出,但是明顯可以看出少而精,這是審查部門和專家經過考量後的決定,目前不會看到大批反腐劇上星播出。”一名編劇告訴記者,目前的反腐劇審核還是比較慎重,如劇情方向和把控不好,打回重審機率非常大。他同時表示,一些反腐劇還是會面世,市場目前仍然對精品反腐劇抱有期待。(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