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救救我!”杭州一共享電動汽車突然斷電,門窗緊鎖,男司機癱倒!'

"

“我被困在車裡了,很悶,我快喘不上氣了,快來救救我!”7月23日20時27分,餘杭公安110指揮中心接到一名男子報警稱:“我在五常街道某小區,被困在了一輛汽車內!”

接到報警後,餘杭公安PTU的兩輛巡邏警車和五常派出所民警立即趕往現場。

最先趕到的是餘杭PTU四中隊的巡車組長沈世鑫,他和隊員們帶著裝備來到事發汽車旁邊,發現一輛共享電動汽車內,一位男子半躺在駕駛座位,車窗玻璃被砸開了一個小洞,顯得有些虛弱。

"

“我被困在車裡了,很悶,我快喘不上氣了,快來救救我!”7月23日20時27分,餘杭公安110指揮中心接到一名男子報警稱:“我在五常街道某小區,被困在了一輛汽車內!”

接到報警後,餘杭公安PTU的兩輛巡邏警車和五常派出所民警立即趕往現場。

最先趕到的是餘杭PTU四中隊的巡車組長沈世鑫,他和隊員們帶著裝備來到事發汽車旁邊,發現一輛共享電動汽車內,一位男子半躺在駕駛座位,車窗玻璃被砸開了一個小洞,顯得有些虛弱。

“快救救我!”杭州一共享電動汽車突然斷電,門窗緊鎖,男司機癱倒!

民警立即使用警棍上的破窗器破開了駕駛位的車窗,並清除了車窗上殘留的玻璃渣,成功將被困男子抱到了車外。

民警說,當時男子渾身是汗,臉悶得通紅。

經過檢查,被困男子沒有大礙,只是當時試著用手機砸開車窗玻璃時劃傷了手。

"

“我被困在車裡了,很悶,我快喘不上氣了,快來救救我!”7月23日20時27分,餘杭公安110指揮中心接到一名男子報警稱:“我在五常街道某小區,被困在了一輛汽車內!”

接到報警後,餘杭公安PTU的兩輛巡邏警車和五常派出所民警立即趕往現場。

最先趕到的是餘杭PTU四中隊的巡車組長沈世鑫,他和隊員們帶著裝備來到事發汽車旁邊,發現一輛共享電動汽車內,一位男子半躺在駕駛座位,車窗玻璃被砸開了一個小洞,顯得有些虛弱。

“快救救我!”杭州一共享電動汽車突然斷電,門窗緊鎖,男司機癱倒!

民警立即使用警棍上的破窗器破開了駕駛位的車窗,並清除了車窗上殘留的玻璃渣,成功將被困男子抱到了車外。

民警說,當時男子渾身是汗,臉悶得通紅。

經過檢查,被困男子沒有大礙,只是當時試著用手機砸開車窗玻璃時劃傷了手。

“快救救我!”杭州一共享電動汽車突然斷電,門窗緊鎖,男司機癱倒!

"

“我被困在車裡了,很悶,我快喘不上氣了,快來救救我!”7月23日20時27分,餘杭公安110指揮中心接到一名男子報警稱:“我在五常街道某小區,被困在了一輛汽車內!”

接到報警後,餘杭公安PTU的兩輛巡邏警車和五常派出所民警立即趕往現場。

最先趕到的是餘杭PTU四中隊的巡車組長沈世鑫,他和隊員們帶著裝備來到事發汽車旁邊,發現一輛共享電動汽車內,一位男子半躺在駕駛座位,車窗玻璃被砸開了一個小洞,顯得有些虛弱。

“快救救我!”杭州一共享電動汽車突然斷電,門窗緊鎖,男司機癱倒!

民警立即使用警棍上的破窗器破開了駕駛位的車窗,並清除了車窗上殘留的玻璃渣,成功將被困男子抱到了車外。

民警說,當時男子渾身是汗,臉悶得通紅。

經過檢查,被困男子沒有大礙,只是當時試著用手機砸開車窗玻璃時劃傷了手。

“快救救我!”杭州一共享電動汽車突然斷電,門窗緊鎖,男司機癱倒!

“快救救我!”杭州一共享電動汽車突然斷電,門窗緊鎖,男司機癱倒!

男子為什麼會被困在車裡?

今天中午,記者聯繫上了當時駕駛共享汽車的徐先生,他是紹興人,工作生活都在餘杭。

徐先生說,他從幾個月前就開始使用共享汽車,一般每週都會用,主要是覺得方便而且收費也便宜。

事發那天晚上,他通過手機APP解鎖了一輛Gofun首汽共享汽車,當時車輛儀表(手機後臺)顯示車輛續航有34公里,開車出發後,一路都很正常,大約行駛了20公里到達目的地後,徐先生髮現,車輛的顯示續航還有4公里,也就是說,車輛實際消耗電量和儀表顯示電量有較大誤差。

在車裡,徐先生通過手機APP點了停止計費,然後車輛就突然上鎖了,“原本即便上鎖了,我用APP再點下開鎖用車,車子又會開鎖,沒想到顯示還有4公里續航的車子就突然沒電了!”徐先生說,當時無論他怎麼按開鎖鍵,車子都沒有反應,去拉門把手也打不開。

車子無法啟動,門窗和空調都打不開,徐先生說,當時天氣悶熱,他就這樣被困在車裡。

這中間他試著冷靜下來撥打該平臺的客服電話求救,但接聽的全部是語音機器人,怎麼都轉不到人工接線。

隨後,徐先生用自己的手機敲打車窗玻璃自救,對準前窗玻璃的一個角,砸了20多分鐘,手機屏幕敲碎了也只將擋風玻璃敲出一個小洞,空氣好了點,但還是沒法出來,手也在砸窗的過程裡被玻璃劃破出血。

"

“我被困在車裡了,很悶,我快喘不上氣了,快來救救我!”7月23日20時27分,餘杭公安110指揮中心接到一名男子報警稱:“我在五常街道某小區,被困在了一輛汽車內!”

接到報警後,餘杭公安PTU的兩輛巡邏警車和五常派出所民警立即趕往現場。

最先趕到的是餘杭PTU四中隊的巡車組長沈世鑫,他和隊員們帶著裝備來到事發汽車旁邊,發現一輛共享電動汽車內,一位男子半躺在駕駛座位,車窗玻璃被砸開了一個小洞,顯得有些虛弱。

“快救救我!”杭州一共享電動汽車突然斷電,門窗緊鎖,男司機癱倒!

民警立即使用警棍上的破窗器破開了駕駛位的車窗,並清除了車窗上殘留的玻璃渣,成功將被困男子抱到了車外。

民警說,當時男子渾身是汗,臉悶得通紅。

經過檢查,被困男子沒有大礙,只是當時試著用手機砸開車窗玻璃時劃傷了手。

“快救救我!”杭州一共享電動汽車突然斷電,門窗緊鎖,男司機癱倒!

“快救救我!”杭州一共享電動汽車突然斷電,門窗緊鎖,男司機癱倒!

男子為什麼會被困在車裡?

今天中午,記者聯繫上了當時駕駛共享汽車的徐先生,他是紹興人,工作生活都在餘杭。

徐先生說,他從幾個月前就開始使用共享汽車,一般每週都會用,主要是覺得方便而且收費也便宜。

事發那天晚上,他通過手機APP解鎖了一輛Gofun首汽共享汽車,當時車輛儀表(手機後臺)顯示車輛續航有34公里,開車出發後,一路都很正常,大約行駛了20公里到達目的地後,徐先生髮現,車輛的顯示續航還有4公里,也就是說,車輛實際消耗電量和儀表顯示電量有較大誤差。

在車裡,徐先生通過手機APP點了停止計費,然後車輛就突然上鎖了,“原本即便上鎖了,我用APP再點下開鎖用車,車子又會開鎖,沒想到顯示還有4公里續航的車子就突然沒電了!”徐先生說,當時無論他怎麼按開鎖鍵,車子都沒有反應,去拉門把手也打不開。

車子無法啟動,門窗和空調都打不開,徐先生說,當時天氣悶熱,他就這樣被困在車裡。

這中間他試著冷靜下來撥打該平臺的客服電話求救,但接聽的全部是語音機器人,怎麼都轉不到人工接線。

隨後,徐先生用自己的手機敲打車窗玻璃自救,對準前窗玻璃的一個角,砸了20多分鐘,手機屏幕敲碎了也只將擋風玻璃敲出一個小洞,空氣好了點,但還是沒法出來,手也在砸窗的過程裡被玻璃劃破出血。

“快救救我!”杭州一共享電動汽車突然斷電,門窗緊鎖,男司機癱倒!

破窗之後,情緒穩定了一點,他撥打110報警。

不久,民警接警趕到,破窗將他救出。

記者瞭解到,和徐先生有相同遭遇的人並不少。

該共享汽車平臺的首頁介紹,

共享汽車僅需四步:

1、打開 App,選擇附近車輛;

2、使用 App,開啟車門;

3、開始駕駛, 安全行車;

4、還車鎖門,在線支付。

而大部分租車時發生的問題都集中在3、4兩個步驟,主要分成了兩種原因。

一是車輛行駛過程中突然沒電。以這家汽車共享平臺使用的國內某品牌電動車為例,它在工信部登記的純電續航里程為300公里左右,但實際使用中,用戶的實際里程經常遠低於這個數字,特別是在冬季、夏季開空調、高速行駛時,純電續航里程會進一步縮減。

第二個原因可能是因為停車的位置特殊,或行駛區域出現信號故障,手機 APP 無法對車輛進行控制,導致無法正常使用車輛。比如,車輛使用過程中突然失去動力、停車後無法再次啟動等。

續航里程縮水,充電樁找不到

因電動汽車造成的囧途

甚至事故曾經出過不少

2018年,杭州郭先生本來打算開自己的電動汽車回老家過春節,不過,他一個客戶的經歷卻讓他不得不打消了春運開車回家的想法。

“我客戶2016年買了一輛特斯拉,去年年中他從上海開車回無錫老家,上高速之前車子顯示還能走200多公里,結果車子在高速開了沒到一半,還沒到服務區就沒電了。”郭先生的客戶最後只好叫了一輛拖車把車拖走,自駕返鄉最後無奈成了一出“人在囧途”。

2018年,京港澳高速上發生慘烈車禍,一輛電動車因電力不足行駛緩慢,遭遇後面大車疲勞駕駛,導致追尾,終致前車乘客一人死亡。

2019年,在杭州工作的姑娘打了輛電動車去蕭山走親戚,結果開到一半,車子沒電了,司機不得不叫拖車把車拖走。

"

“我被困在車裡了,很悶,我快喘不上氣了,快來救救我!”7月23日20時27分,餘杭公安110指揮中心接到一名男子報警稱:“我在五常街道某小區,被困在了一輛汽車內!”

接到報警後,餘杭公安PTU的兩輛巡邏警車和五常派出所民警立即趕往現場。

最先趕到的是餘杭PTU四中隊的巡車組長沈世鑫,他和隊員們帶著裝備來到事發汽車旁邊,發現一輛共享電動汽車內,一位男子半躺在駕駛座位,車窗玻璃被砸開了一個小洞,顯得有些虛弱。

“快救救我!”杭州一共享電動汽車突然斷電,門窗緊鎖,男司機癱倒!

民警立即使用警棍上的破窗器破開了駕駛位的車窗,並清除了車窗上殘留的玻璃渣,成功將被困男子抱到了車外。

民警說,當時男子渾身是汗,臉悶得通紅。

經過檢查,被困男子沒有大礙,只是當時試著用手機砸開車窗玻璃時劃傷了手。

“快救救我!”杭州一共享電動汽車突然斷電,門窗緊鎖,男司機癱倒!

“快救救我!”杭州一共享電動汽車突然斷電,門窗緊鎖,男司機癱倒!

男子為什麼會被困在車裡?

今天中午,記者聯繫上了當時駕駛共享汽車的徐先生,他是紹興人,工作生活都在餘杭。

徐先生說,他從幾個月前就開始使用共享汽車,一般每週都會用,主要是覺得方便而且收費也便宜。

事發那天晚上,他通過手機APP解鎖了一輛Gofun首汽共享汽車,當時車輛儀表(手機後臺)顯示車輛續航有34公里,開車出發後,一路都很正常,大約行駛了20公里到達目的地後,徐先生髮現,車輛的顯示續航還有4公里,也就是說,車輛實際消耗電量和儀表顯示電量有較大誤差。

在車裡,徐先生通過手機APP點了停止計費,然後車輛就突然上鎖了,“原本即便上鎖了,我用APP再點下開鎖用車,車子又會開鎖,沒想到顯示還有4公里續航的車子就突然沒電了!”徐先生說,當時無論他怎麼按開鎖鍵,車子都沒有反應,去拉門把手也打不開。

車子無法啟動,門窗和空調都打不開,徐先生說,當時天氣悶熱,他就這樣被困在車裡。

這中間他試著冷靜下來撥打該平臺的客服電話求救,但接聽的全部是語音機器人,怎麼都轉不到人工接線。

隨後,徐先生用自己的手機敲打車窗玻璃自救,對準前窗玻璃的一個角,砸了20多分鐘,手機屏幕敲碎了也只將擋風玻璃敲出一個小洞,空氣好了點,但還是沒法出來,手也在砸窗的過程裡被玻璃劃破出血。

“快救救我!”杭州一共享電動汽車突然斷電,門窗緊鎖,男司機癱倒!

破窗之後,情緒穩定了一點,他撥打110報警。

不久,民警接警趕到,破窗將他救出。

記者瞭解到,和徐先生有相同遭遇的人並不少。

該共享汽車平臺的首頁介紹,

共享汽車僅需四步:

1、打開 App,選擇附近車輛;

2、使用 App,開啟車門;

3、開始駕駛, 安全行車;

4、還車鎖門,在線支付。

而大部分租車時發生的問題都集中在3、4兩個步驟,主要分成了兩種原因。

一是車輛行駛過程中突然沒電。以這家汽車共享平臺使用的國內某品牌電動車為例,它在工信部登記的純電續航里程為300公里左右,但實際使用中,用戶的實際里程經常遠低於這個數字,特別是在冬季、夏季開空調、高速行駛時,純電續航里程會進一步縮減。

第二個原因可能是因為停車的位置特殊,或行駛區域出現信號故障,手機 APP 無法對車輛進行控制,導致無法正常使用車輛。比如,車輛使用過程中突然失去動力、停車後無法再次啟動等。

續航里程縮水,充電樁找不到

因電動汽車造成的囧途

甚至事故曾經出過不少

2018年,杭州郭先生本來打算開自己的電動汽車回老家過春節,不過,他一個客戶的經歷卻讓他不得不打消了春運開車回家的想法。

“我客戶2016年買了一輛特斯拉,去年年中他從上海開車回無錫老家,上高速之前車子顯示還能走200多公里,結果車子在高速開了沒到一半,還沒到服務區就沒電了。”郭先生的客戶最後只好叫了一輛拖車把車拖走,自駕返鄉最後無奈成了一出“人在囧途”。

2018年,京港澳高速上發生慘烈車禍,一輛電動車因電力不足行駛緩慢,遭遇後面大車疲勞駕駛,導致追尾,終致前車乘客一人死亡。

2019年,在杭州工作的姑娘打了輛電動車去蕭山走親戚,結果開到一半,車子沒電了,司機不得不叫拖車把車拖走。

“快救救我!”杭州一共享電動汽車突然斷電,門窗緊鎖,男司機癱倒!

早前報道《杭州姑娘叫網約車去蕭山走親戚,開到一半師傅臉色都變了!》

表上顯示可以開50公里

實際只能開20多公里

按照儀表看續航里程開車有風險

在一些電動汽車的論壇和社區,經常有用戶抱怨: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實在是不太準,經常開著開著才發現,實際續航只有標稱續航的一半多,有時遇到一些惡劣天氣和氣候,續航甚至會更低。

"

“我被困在車裡了,很悶,我快喘不上氣了,快來救救我!”7月23日20時27分,餘杭公安110指揮中心接到一名男子報警稱:“我在五常街道某小區,被困在了一輛汽車內!”

接到報警後,餘杭公安PTU的兩輛巡邏警車和五常派出所民警立即趕往現場。

最先趕到的是餘杭PTU四中隊的巡車組長沈世鑫,他和隊員們帶著裝備來到事發汽車旁邊,發現一輛共享電動汽車內,一位男子半躺在駕駛座位,車窗玻璃被砸開了一個小洞,顯得有些虛弱。

“快救救我!”杭州一共享電動汽車突然斷電,門窗緊鎖,男司機癱倒!

民警立即使用警棍上的破窗器破開了駕駛位的車窗,並清除了車窗上殘留的玻璃渣,成功將被困男子抱到了車外。

民警說,當時男子渾身是汗,臉悶得通紅。

經過檢查,被困男子沒有大礙,只是當時試著用手機砸開車窗玻璃時劃傷了手。

“快救救我!”杭州一共享電動汽車突然斷電,門窗緊鎖,男司機癱倒!

“快救救我!”杭州一共享電動汽車突然斷電,門窗緊鎖,男司機癱倒!

男子為什麼會被困在車裡?

今天中午,記者聯繫上了當時駕駛共享汽車的徐先生,他是紹興人,工作生活都在餘杭。

徐先生說,他從幾個月前就開始使用共享汽車,一般每週都會用,主要是覺得方便而且收費也便宜。

事發那天晚上,他通過手機APP解鎖了一輛Gofun首汽共享汽車,當時車輛儀表(手機後臺)顯示車輛續航有34公里,開車出發後,一路都很正常,大約行駛了20公里到達目的地後,徐先生髮現,車輛的顯示續航還有4公里,也就是說,車輛實際消耗電量和儀表顯示電量有較大誤差。

在車裡,徐先生通過手機APP點了停止計費,然後車輛就突然上鎖了,“原本即便上鎖了,我用APP再點下開鎖用車,車子又會開鎖,沒想到顯示還有4公里續航的車子就突然沒電了!”徐先生說,當時無論他怎麼按開鎖鍵,車子都沒有反應,去拉門把手也打不開。

車子無法啟動,門窗和空調都打不開,徐先生說,當時天氣悶熱,他就這樣被困在車裡。

這中間他試著冷靜下來撥打該平臺的客服電話求救,但接聽的全部是語音機器人,怎麼都轉不到人工接線。

隨後,徐先生用自己的手機敲打車窗玻璃自救,對準前窗玻璃的一個角,砸了20多分鐘,手機屏幕敲碎了也只將擋風玻璃敲出一個小洞,空氣好了點,但還是沒法出來,手也在砸窗的過程裡被玻璃劃破出血。

“快救救我!”杭州一共享電動汽車突然斷電,門窗緊鎖,男司機癱倒!

破窗之後,情緒穩定了一點,他撥打110報警。

不久,民警接警趕到,破窗將他救出。

記者瞭解到,和徐先生有相同遭遇的人並不少。

該共享汽車平臺的首頁介紹,

共享汽車僅需四步:

1、打開 App,選擇附近車輛;

2、使用 App,開啟車門;

3、開始駕駛, 安全行車;

4、還車鎖門,在線支付。

而大部分租車時發生的問題都集中在3、4兩個步驟,主要分成了兩種原因。

一是車輛行駛過程中突然沒電。以這家汽車共享平臺使用的國內某品牌電動車為例,它在工信部登記的純電續航里程為300公里左右,但實際使用中,用戶的實際里程經常遠低於這個數字,特別是在冬季、夏季開空調、高速行駛時,純電續航里程會進一步縮減。

第二個原因可能是因為停車的位置特殊,或行駛區域出現信號故障,手機 APP 無法對車輛進行控制,導致無法正常使用車輛。比如,車輛使用過程中突然失去動力、停車後無法再次啟動等。

續航里程縮水,充電樁找不到

因電動汽車造成的囧途

甚至事故曾經出過不少

2018年,杭州郭先生本來打算開自己的電動汽車回老家過春節,不過,他一個客戶的經歷卻讓他不得不打消了春運開車回家的想法。

“我客戶2016年買了一輛特斯拉,去年年中他從上海開車回無錫老家,上高速之前車子顯示還能走200多公里,結果車子在高速開了沒到一半,還沒到服務區就沒電了。”郭先生的客戶最後只好叫了一輛拖車把車拖走,自駕返鄉最後無奈成了一出“人在囧途”。

2018年,京港澳高速上發生慘烈車禍,一輛電動車因電力不足行駛緩慢,遭遇後面大車疲勞駕駛,導致追尾,終致前車乘客一人死亡。

2019年,在杭州工作的姑娘打了輛電動車去蕭山走親戚,結果開到一半,車子沒電了,司機不得不叫拖車把車拖走。

“快救救我!”杭州一共享電動汽車突然斷電,門窗緊鎖,男司機癱倒!

早前報道《杭州姑娘叫網約車去蕭山走親戚,開到一半師傅臉色都變了!》

表上顯示可以開50公里

實際只能開20多公里

按照儀表看續航里程開車有風險

在一些電動汽車的論壇和社區,經常有用戶抱怨: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實在是不太準,經常開著開著才發現,實際續航只有標稱續航的一半多,有時遇到一些惡劣天氣和氣候,續航甚至會更低。

“快救救我!”杭州一共享電動汽車突然斷電,門窗緊鎖,男司機癱倒!

電動汽車實際續航明顯低於標註續航,已經成為電動車使用過程中的一大問題。

這樣的現象是怎麼造成的呢?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廠家宣傳的最高續航水分較大,比如某主流車企,對外說它的純電動車最大續航達到400公里,其實所謂的最大續航,是指時速60公里下的等速續航里程,並沒有實際參考價值,比如手機手機的最長待機時間是兩天,但實際用起來,經常玩微信玩遊戲打電話,可能半天就沒電了。而電動車的所謂的最大續航,往往是在最有利條件小進行測試的,比如不開空調、不踩剎車、勻速行駛等等,日常行駛根本達不到。

二是國內續航里程使用的工信部NEDC標準,也被指與美國、歐洲的標準存在差距,某電動車品牌車主經過測試發現,在美國續航里程標準500公里左右的電動車,使用國內的NEDC標準,續航能達到600多公里,這主要和國內允許“只採用市區循環進行實驗的”有關。

開高速、開空調、天氣過冷過熱

都會影響電動車的續航里程我們都知道,開汽油車跑高速會比較省油,但電動汽車卻恰恰相反,車速對新能源車的續航影響很大。電動車的電動機效率相對是恆定的,高速行駛時,它的耗電會同步增大,另外一點和汽油車不同的是,天氣溫度對電動車的續航有直接的影響。

首先,電動車使用的是電池,市面上常見的三元鋰和磷酸鐵鋰電池都會很大程度受到溫度的影響。就像我們的手機一樣,手機中的鋰電池對氣溫是十分敏感的,在冬天接近零度的氣溫下,電池能力甚至會降低到原有能力的50%以下。

"

“我被困在車裡了,很悶,我快喘不上氣了,快來救救我!”7月23日20時27分,餘杭公安110指揮中心接到一名男子報警稱:“我在五常街道某小區,被困在了一輛汽車內!”

接到報警後,餘杭公安PTU的兩輛巡邏警車和五常派出所民警立即趕往現場。

最先趕到的是餘杭PTU四中隊的巡車組長沈世鑫,他和隊員們帶著裝備來到事發汽車旁邊,發現一輛共享電動汽車內,一位男子半躺在駕駛座位,車窗玻璃被砸開了一個小洞,顯得有些虛弱。

“快救救我!”杭州一共享電動汽車突然斷電,門窗緊鎖,男司機癱倒!

民警立即使用警棍上的破窗器破開了駕駛位的車窗,並清除了車窗上殘留的玻璃渣,成功將被困男子抱到了車外。

民警說,當時男子渾身是汗,臉悶得通紅。

經過檢查,被困男子沒有大礙,只是當時試著用手機砸開車窗玻璃時劃傷了手。

“快救救我!”杭州一共享電動汽車突然斷電,門窗緊鎖,男司機癱倒!

“快救救我!”杭州一共享電動汽車突然斷電,門窗緊鎖,男司機癱倒!

男子為什麼會被困在車裡?

今天中午,記者聯繫上了當時駕駛共享汽車的徐先生,他是紹興人,工作生活都在餘杭。

徐先生說,他從幾個月前就開始使用共享汽車,一般每週都會用,主要是覺得方便而且收費也便宜。

事發那天晚上,他通過手機APP解鎖了一輛Gofun首汽共享汽車,當時車輛儀表(手機後臺)顯示車輛續航有34公里,開車出發後,一路都很正常,大約行駛了20公里到達目的地後,徐先生髮現,車輛的顯示續航還有4公里,也就是說,車輛實際消耗電量和儀表顯示電量有較大誤差。

在車裡,徐先生通過手機APP點了停止計費,然後車輛就突然上鎖了,“原本即便上鎖了,我用APP再點下開鎖用車,車子又會開鎖,沒想到顯示還有4公里續航的車子就突然沒電了!”徐先生說,當時無論他怎麼按開鎖鍵,車子都沒有反應,去拉門把手也打不開。

車子無法啟動,門窗和空調都打不開,徐先生說,當時天氣悶熱,他就這樣被困在車裡。

這中間他試著冷靜下來撥打該平臺的客服電話求救,但接聽的全部是語音機器人,怎麼都轉不到人工接線。

隨後,徐先生用自己的手機敲打車窗玻璃自救,對準前窗玻璃的一個角,砸了20多分鐘,手機屏幕敲碎了也只將擋風玻璃敲出一個小洞,空氣好了點,但還是沒法出來,手也在砸窗的過程裡被玻璃劃破出血。

“快救救我!”杭州一共享電動汽車突然斷電,門窗緊鎖,男司機癱倒!

破窗之後,情緒穩定了一點,他撥打110報警。

不久,民警接警趕到,破窗將他救出。

記者瞭解到,和徐先生有相同遭遇的人並不少。

該共享汽車平臺的首頁介紹,

共享汽車僅需四步:

1、打開 App,選擇附近車輛;

2、使用 App,開啟車門;

3、開始駕駛, 安全行車;

4、還車鎖門,在線支付。

而大部分租車時發生的問題都集中在3、4兩個步驟,主要分成了兩種原因。

一是車輛行駛過程中突然沒電。以這家汽車共享平臺使用的國內某品牌電動車為例,它在工信部登記的純電續航里程為300公里左右,但實際使用中,用戶的實際里程經常遠低於這個數字,特別是在冬季、夏季開空調、高速行駛時,純電續航里程會進一步縮減。

第二個原因可能是因為停車的位置特殊,或行駛區域出現信號故障,手機 APP 無法對車輛進行控制,導致無法正常使用車輛。比如,車輛使用過程中突然失去動力、停車後無法再次啟動等。

續航里程縮水,充電樁找不到

因電動汽車造成的囧途

甚至事故曾經出過不少

2018年,杭州郭先生本來打算開自己的電動汽車回老家過春節,不過,他一個客戶的經歷卻讓他不得不打消了春運開車回家的想法。

“我客戶2016年買了一輛特斯拉,去年年中他從上海開車回無錫老家,上高速之前車子顯示還能走200多公里,結果車子在高速開了沒到一半,還沒到服務區就沒電了。”郭先生的客戶最後只好叫了一輛拖車把車拖走,自駕返鄉最後無奈成了一出“人在囧途”。

2018年,京港澳高速上發生慘烈車禍,一輛電動車因電力不足行駛緩慢,遭遇後面大車疲勞駕駛,導致追尾,終致前車乘客一人死亡。

2019年,在杭州工作的姑娘打了輛電動車去蕭山走親戚,結果開到一半,車子沒電了,司機不得不叫拖車把車拖走。

“快救救我!”杭州一共享電動汽車突然斷電,門窗緊鎖,男司機癱倒!

早前報道《杭州姑娘叫網約車去蕭山走親戚,開到一半師傅臉色都變了!》

表上顯示可以開50公里

實際只能開20多公里

按照儀表看續航里程開車有風險

在一些電動汽車的論壇和社區,經常有用戶抱怨: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實在是不太準,經常開著開著才發現,實際續航只有標稱續航的一半多,有時遇到一些惡劣天氣和氣候,續航甚至會更低。

“快救救我!”杭州一共享電動汽車突然斷電,門窗緊鎖,男司機癱倒!

電動汽車實際續航明顯低於標註續航,已經成為電動車使用過程中的一大問題。

這樣的現象是怎麼造成的呢?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廠家宣傳的最高續航水分較大,比如某主流車企,對外說它的純電動車最大續航達到400公里,其實所謂的最大續航,是指時速60公里下的等速續航里程,並沒有實際參考價值,比如手機手機的最長待機時間是兩天,但實際用起來,經常玩微信玩遊戲打電話,可能半天就沒電了。而電動車的所謂的最大續航,往往是在最有利條件小進行測試的,比如不開空調、不踩剎車、勻速行駛等等,日常行駛根本達不到。

二是國內續航里程使用的工信部NEDC標準,也被指與美國、歐洲的標準存在差距,某電動車品牌車主經過測試發現,在美國續航里程標準500公里左右的電動車,使用國內的NEDC標準,續航能達到600多公里,這主要和國內允許“只採用市區循環進行實驗的”有關。

開高速、開空調、天氣過冷過熱

都會影響電動車的續航里程我們都知道,開汽油車跑高速會比較省油,但電動汽車卻恰恰相反,車速對新能源車的續航影響很大。電動車的電動機效率相對是恆定的,高速行駛時,它的耗電會同步增大,另外一點和汽油車不同的是,天氣溫度對電動車的續航有直接的影響。

首先,電動車使用的是電池,市面上常見的三元鋰和磷酸鐵鋰電池都會很大程度受到溫度的影響。就像我們的手機一樣,手機中的鋰電池對氣溫是十分敏感的,在冬天接近零度的氣溫下,電池能力甚至會降低到原有能力的50%以下。

“快救救我!”杭州一共享電動汽車突然斷電,門窗緊鎖,男司機癱倒!

在冬天,為了保證電動車的電池能夠正常使用,電池往往會在使用前和使用時被加熱,從而增加能耗,到了夏天,電動車使用空調增加的能耗要遠超汽油車。

國內一家規模較大的電池製造商發佈過一份專門對汽車動力電池性能的測試報告。結果顯示,新能源車電池最佳工作溫度是25℃。

如果以25℃溫度作為基準,中央氣象臺公佈的中國冬季平均氣溫為-1℃,電池的低溫衰減幅度就超過15%了,而如果是北方-20℃的話,衰減就更厲害了,超過57% ,縮水超過一半。

另外,車上的設備也是增加能耗的一個重要方面,電動車巨頭特斯拉官方統計過一個數據,開空調時model S車型的續航里程下降12%左右,這個能耗和汽油車開空調耗油差不多。

一旦在半路上遇到電動車沒電,

應該怎麼辦呢?

01尋找移動充電車

目前,像蔚來等一些電動車廠家, 推出了移動充電服務,只要一個電話,或在APP上下單,就可以派出移動充電車給車輛充電。

另外,一些充電app 也開始提供移動充電車服務了,這種服務公司就會派充電車到場,車上裝有發電機,可直接為車輛充電,就相當於你的移動充電寶,再也不用擔心車沒電了。

02保險公司有免費拖車

可以先嚐試撥打道路救援電話,部分電動車提供一定次數的免費拖車服務,如果沒有,也可以聯繫保險公司,一些保險保險公司會提供免費拖車服務。

03及時判斷續航里程

最好的辦法,還是在出發前充滿電,並且規劃好行程,對續航里程做一個預判,比如續航500公里的電動車,實際行程不要超過400公里,以免續航誤差導致半路沒電。

另外,出發時可以通過APP尋找路程中的充電樁,方便及時充電補能。

來源:都市快報 編輯:王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