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巴彥淖爾美麗的風光是一本畫冊,那麼,磴口便是精美的扉頁

離開寧夏平原,順著黃河北行,一進磴口境內,平緩的地貌、兩岸碧綠的林木和良田帶給任何一個走進者豐饒的印象。磴口縣位於巴彥淖爾市西南部,東連杭錦後旗,北與烏拉特後旗接壤,西靠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南隔黃河與鄂爾多斯杭錦旗相望。

如果說巴彥淖爾美麗的風光是一本畫冊,那麼,磴口便是精美的扉頁

黃河流至磴口處為南北向,磴口在黃河西岸。由於該岸何河曹基層堅硬,河水不易衝淘,而上層覆蓋著鬆散的沙壤土,易衝淘,這樣水漲水落,久而久之便留下一級級臺階。“磴”的意思是石頭砌的臺階,磴口又是黃河東西交通之重要渡口故而得名。

1926年以前,阿拉善王爺在此設磴口署(相當於區)。1926年馮玉祥將軍五原誓師後,響應北伐,經過磴口時發現此處物產豐富,漢民居多,又屬交通要道,先設立兵站,後上報國民政府批准建立磴口縣,先後隸屬寧夏、甘肅、內蒙古。

解放後,雖然新政府移駐三盛公,但依然沿用舊名,稱磴口縣人民政府。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是磴口縣的一張燙金名片,來磴口旅遊的人如果不去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可以說是沒來過磴口。如果說磴口縣是一個座標原點,那麼,其東側的黃河和西側的烏蘭布和沙漠以動態和靜態呈現出兩種黃色以及這兩種黃色間的人工綠洲,構成了磴口縣旅遊的基本色調和主題。

三盛公水利樞紐,這個河套人治理黃河的人工奇蹟就位於磴口縣城東邊。參觀完這個攔河工程後,恰好是返回磴口縣就餐休息的時間,很多幸運的遊客在縣城的餐館裡就能吃到三盛公水閘下面的黃河漁民捕到的新鮮河魚,魚的種類有鯉魚、鰱魚和鯰魚等。

如果說巴彥淖爾美麗的風光是一本畫冊,那麼,磴口便是精美的扉頁

如果說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是巴彥淖爾人工治理黃河的奇蹟,那麼,位於磴口縣西邊的烏蘭布和沙漠則能給遊客展現一幅人工治理沙漠的大美畫卷,畫卷中最動人的部分則是當地人治理沙漠的生態治理工程。自駕車或在當地租車的遊客,離開縣城往西五六公里遠,就進入烏蘭布河沙漠東緣。據考證,這裡在漢代前後還是一片“風吹草低現牛羊”的良好牧場,後來由於不合理的開發利用,逐漸沙漠化。走進沙漠的途中,沿途可以看見路邊鑽天的白楊和紅柳,如果是秋季的話,藍天白雲下,層林漸染紅妝,猶如一幅紅色的嫁衣,而烏蘭布和沙漠就是藍天白雲下的一個新娘。

在距縣城5~10公里的地方,能領略到烏蘭布和沙漠的沙漠工程基地。作為一種新型的生態旅遊區,走在已經長大的梭梭林間,能讓人感受到人類和沙漠格鬥中的艱辛,這種艱辛也帶來旅遊的不同效果。

如果說巴彥淖爾美麗的風光是一本畫冊,那麼,磴口便是精美的扉頁

回到磴口縣,經過上午的黃河邊旅遊和下午的烏蘭布河沙漠之行,很多人都會有種歸家般的感覺,在這個小縣城裡感受暫時離開黃河和黃沙“兩黃”的原始感受。如今的磴口縣,城市建設已經卓有成效,一個美麗而寧靜的塞外小城帶給人的更多是遠離喧囂的感受,這裡扮演著從西面進入巴彥淖爾門戶的角色。剛進縣城時的昭君雕塑端莊而大氣。按照真實的史料來看,儘管王昭君並沒有到達這裡,但這尊雕像會無聲地提醒來這裡的遊客,這裡是遊牧文化和農耕文化融合的最前沿地帶,而這個縣城裡的生活習俗確實融合著蒙古族和漢族的特色。寬闊的街道、路邊的店鋪、帶有民族特色的蒙古包裡,或許流淌著的是2000年前的匈奴人的遺風,或許瀰漫的是突厥與回鶻、党項等遊牧部族在這裡或長或短的生活痕跡,也可能更多的是蒙古族長期在這裡生活的影響,這些都構成了外地遊客來這裡的差異感,滿足了旅遊的需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