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祭奠差點死的學霸:農家子弟遭遇導師刁難畢業難,堅決抗爭

——譚梅/文

說明一點:我們採訪了當事人,有記錄,但是過去經年,一些細節沒法找第三方核實,自己分辨。

清明節祭奠差點死的學霸:農家子弟遭遇導師刁難畢業難,堅決抗爭

看了多起研究生甚至博士生自殺後導師被推到風頭浪尖的案例,我們就一直在尋找這類故事:與導師發生矛盾,握有生殺大權的導師有刁難舉動,遭遇畢業難。當然,不是悽悽慘慘的案例,而是反轉的:研究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局面,順利畢業。

一,希望找到研究生和導師發生矛盾後,處於弱勢的研究生被動甚至被逼自殺的原因,也就是目前我們的導師制度的問題,二,為類似的研究生博士生提供一個成功的案例,原來不是光自殺這一條路。

清明節祭奠差點死的學霸:農家子弟遭遇導師刁難畢業難,堅決抗爭

如果你留意這些慘劇,會發現一些共同點:一研究生或者博士生出身低微,官二代富二代不在乎這,哪怕是中產階級的二代,也可以通過家長的資源幫助他們解決,或者給他們提供一個退路,而最底層家庭的孩子沒有退路,硬著頭皮往前走的路又被導師卡住,走不通,二不少沒有愛情,沒有更親密的人支撐,性格懦弱,這麼多年一直靠成績立足,成績在大學不算什麼。

而我要說的這個案例,確實與之稍微不同:出身農村,但是他有退路,可以去一個非常好的事業單位,有一個關係很好的男朋友。女孩性格內向,但是內心很強大:我可以道歉,但是你不能因為是導師就可以無限制讓我低頭。我不低。

懵懵懂懂讀研的農家女孩

張麗出身於河南的一個偏僻山村,在其沒讀高中前,沒去過縣城,在其沒讀大學前,沒離開過他們縣。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2000年之前,外出打工還不是那麼普遍,父母能解決的其實就是溫飽。

張麗喜歡讀路遙先生的小說《平凡的世界》,因為讀了這本書,想起裡面的故事,穿的再寒磣,吃得再不好,她也不會在家是縣城的同學面前自卑。當然,還有讓張麗更驕傲的,她是標準的學霸,從小學,初中,一直到縣城這家最好的高中。

清明節祭奠差點死的學霸:農家子弟遭遇導師刁難畢業難,堅決抗爭

不過,來自農村的學霸視野很窄,她知道要考大學,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不知道考哪個大學,讀什麼專業,未來幹什麼。高三的老師也給不了有價值的建議。一切有點懵懵懂懂。這也就為後面的曲折埋下了伏筆,她更不知道自己會成為幾年後數起研究生博士生自殺慘劇裡的唯一例外。

張麗順利的考上一所一本院校,不是北大清華,因為在他們那個縣,考上大專的都很少,考上本科的更不多,學霸,有時候未必都是考上清華北大。

四年大學很快,前文提到,張麗在讀大學前是懵懵懂懂的,在大學裡也是懵懵懂懂,幾乎是靠著慣性在往前走,不過有個習慣好,那就是沒像其他同學那樣一入大學開始放羊,而是沒放鬆學業,每次都拿了獎學金,考了不少證,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別人考研她也準備考研,別人投簡歷,她也跟著投簡歷,在距離畢業還有大半年時,已經和一家事業談好了工作:一畢業就可以來上班。

來得最早的不是畢業,而是研究生考試,張麗考研分數超過研究生分數線近30分。張麗的眼裡研究生是很厲害的,甚至是高不可攀的:他們學校的老師也就研究生畢業,她研究生畢業後也可以留校,要比那家事業單位更吸引人。

張麗沒有猶豫,要讀研究生。

儘管分數不低,張麗說,她卻沒能進入她心意的那所高校,她第一次知道了潛規則:要提前找導師。

等到她反應過來,也去學校託人找導師時,那所學校這個專業的幾個導師都招滿了。

調劑!

清明節祭奠差點死的學霸:農家子弟遭遇導師刁難畢業難,堅決抗爭

張麗父母已經沒能力再接著供她讀研究生,父母在她的再三說服下,或者說她給父母劃了一個大餅(研究生畢業可以去大學當老師,以後弟弟妹妹再讀大學就容易了),同意了。不過提了一個條件:不再提供生活費。

那自然要選擇公費的。這種情況下,願意要她的導師不可能特別突出,或者說是特別不突出的。

張麗沒想那麼多:混個研究生學歷就好,不行再考好學校的博士,導師什麼樣無所謂。

研究成果達到博士水平,論文被卡了三年沒法畢業的研究生

很多研究生喊自己的導師為老闆,不是調侃,而是類似,這是讀研後,尤其是和導師發生矛盾後,張麗才品味過來的:導師比老闆還不好對付。

老闆喜歡業績好的,因為這可以給他帶來金錢,有點性格,一般能包容,不然,炒了老闆;導師不同,你科研能力強,考試強,能給他帶來什麼好處嗎?也許有,但是不像老闆那麼直接,而且如果你帶來的好處多,作為廉價的勞動力,多用幾年是不是更好?想炒導師的魷魚?除非你不想在這個學校了。

當然,畢業後面對老闆時,心智相對成熟了,不像面對導師時,還是個沒出校門的書呆子。

如果沒有社會經驗豐富的人給予指導,更難應付導師的刁難。

研一下學期伊始,張麗按照導師的要求開始做一項實驗,張麗對一些細節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認為導師提供的實驗方法未必是最理想的。可能是當著師兄師姐提出的,導師面子上掛不住,導師一口否決了。

清明節祭奠差點死的學霸:農家子弟遭遇導師刁難畢業難,堅決抗爭

事後張麗回憶,他們的矛盾可能是從這開始的,因為之前導師說一她不二,相處很融洽,導師還經常和家人一起請他們吃飯。張麗之後做了一個更讓導師沒法容忍的,她偷偷地堅持按照自己的方法做。研一下學期即將結束,實驗結果出來了,張麗根據初步的測試結果嚮導師解釋可以進行下一步第三方測試,以便獲得可以發表論文的權威數據,第三方測試費用幾百元。正常情況下,這個事應該交給導師處理,導師自費或者從科研經費裡出。

無論張麗搬出多少文獻、多少教科書,力證實驗結果非常理想,不會白白浪費第三方檢測費用,但是導師依舊拒絕。

張麗不敢也沒錢自己測試,因為即使自己出錢檢測,寫了論文,導師如果不認可,還是畢業不了:讓不讓你答辯,不是你發的論文如何好就可以,因為導師可以說你這篇文章可以,但是你本身的科研能力不行,達不到畢業的條件。

而且還可能不是導師一個人卡你:答辯委員會的人是導師請的,他們相互熟悉,關係好,自然會向著導師。張麗說,本來答辯委員會由導師找自己熟悉的教授可以方便學生畢業,大家相互照顧,短期看對學生有利,長期看無利:如果學生一直不能畢業,這個導師也會被追究,可以把不稱職的導師淘汰。

張麗很有自知之明,沒再說什麼。

過了一年後,轉眼到了研三上學期,張麗要畢業,需要發論文,這個事情不能再拖,導師也開了口:你把之前的實驗得到的樣品拿給我,我去找第三方測試,順便把你的也測試了。張麗以為導師不和她計較了,很開心,期待理想的第三方測試結果出來之後專心致志寫論文,她事後才知道是導師要評高級職稱,需要她的論文湊數。

讓他們都沒想到的是,張麗看來很有科研含金量的論文在第一關時就被編輯打了下來:已經發表過類似的研究結果,沒有新意。

清明節祭奠差點死的學霸:農家子弟遭遇導師刁難畢業難,堅決抗爭

導師很生氣,當著很多人的面直接批評張麗科研能力不行。張麗不服氣,雖然實驗結果是研一下學期出來的,但是張麗在過去一年中一直在關注相關的研究,確信國內外沒有人發表過類似的實驗結果。很快,張麗搜索到了這篇文章,看了收稿時間和發表時間,發現了問題所在:這篇文章投稿時間確實比她早,但是發表時間卻是在導師拿去第三方測試之後,編輯部收稿時間在發表時間前兩個月,由此推斷這篇文章的實驗結果出來的時間遠遠晚於她,也就是說如果研一下學期結束的時候導師不刻意刁難他,甚至刁難這麼久,最快她在研二上學期就可以發表一篇高檔次的論文。而且,那篇已經發表的論文是一個博士寫的畢業論文。

張麗越想越氣,第二天同著很多人和導師起了爭執。導師自然很生氣:我指導不了你,你想找誰找誰。

這不是氣話說說就算了。

這個時候,張麗才意識到了嚴重性。反覆找導師道歉,都沒被接受。導師不讓其接著做實驗,不讓其答辯,就畢不了業。

據理力爭,農家子弟做出了驚人舉動:我要換導師

那段時間她幾乎崩潰,還好有男友一直安慰他:我養你。

男友的家庭條件不錯,儘管張麗不會讓男友養,但是這確實是一個後盾:至少不會被打回老家,父母臉上無光。

要麼求得導師原諒,但是張麗同著師兄師妹們給導師多次道歉,沒用,這條路行不通。

要麼,拼上一拼,換導師。這個路也幾乎看不到希望。

換導師就意味著和原來的導師決裂,新導師和原來的導師又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同事,他們倆也很難相處,沒誰會因為一個要畢業的學生得罪同事。

張麗不可能找到願意接收她的導師。

和最親近的男友商量後,決定直接找學校:找到了主管副校長。

副校長聽她說明來意,吃驚得不得了:這麼多年,第一次遇到要換導師的學生。或者說敢提出換導師的學生,一般都是聽天由命的。

清明節祭奠差點死的學霸:農家子弟遭遇導師刁難畢業難,堅決抗爭

校長很客氣地給她談話,瞭解情況,安撫她:你去找科研處的主任,我給他電話。

科研處的主任說:你回去找系主任,我給系主任電話。

系主任說:這就不是什麼事,怎麼鬧到校長那了?你把實驗數據發我,我看看。系主任第二天就給他回電話:你去找你們導師,他在辦公室,我給他電話過了。

張麗說,系主任是學術大咖,看了她的數據,一下就明白了原因,據說是給導師這樣說的:這個事傳出去就是醜聞,行業人一眼就看出這個實驗的分量,博士畢業都夠了,好自為之。

導師不想翻船,就給了張麗翻盤的機會。張麗說,她很快成了學院甚至學校的名人。當然,這麼多年,她好像沒聽說有跟隨者。在西方發達國家,對導師的規定有幾尺高,而我們這估計也就一個講義那麼厚。導師真的可以決定一個研究生畢業還是不畢業,或者說是生和死。

不抗爭的結果,也許就是您看到的,抗爭的結果大不了拿著本科畢業證找工作。


本號值班微信:yyyzwsgzh,歡迎醫療人添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