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孔令棟:山大青島校區二期明年開建

大學 教育 半島網 2017-04-19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哲 徐傑 婁花(署名除外)

山大青島校區的建設與招生在青島是一件大事,而未來它將有更大的發展。市人大代表,山東大學青島校區黨工委書記、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孔令棟說,一期已經完工,今年將達到1萬名在校生的規模,明年二期將開始建設,並且將在2020年建成,屆時在校生規模將達到2萬~2.5萬人。孔令棟說,該校具有明顯的國際性和高端聚集的特色,將跟德國赫姆霍茲協會、英國劍橋大學等合作辦學。

市人大代表孔令棟:山大青島校區二期明年開建

市人大代表孔令棟

二期建成後規模將超2萬人

孔令棟說,報告看下來振奮人心,尤其是對青島創新驅動的思路,感覺還是契合了青島經濟發展的常態,“就這方面說,山東大學來青島也是選對了地方,是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

去年山東大學青島校區開始招生,成為島城市民熱議的大事。孔令棟說,目前山東大學青島校區的一期工程已經建設完畢,建設面積近70萬平方米,能夠容納1萬名學生。去年暑假只是招收了大一新生,也是一個磨合階段,而今年暑假這1萬名學生就會全部到位。在這1萬多人中,本科生佔4000人,6000人為研究生。

他說,該校區未來的前景規劃非常好,目前已經開始規劃二期工程。二期工程的體量與一期工程大體相當,目前已經與政府簽訂協議,並開始籌備,2018年就將啟動建設,到2020年二期工程就將建成。那以後,山東大學在青島的辦學規模將達到2萬至2.5萬人。

“一期工程去年基本完成,學院全搬來的條件也基本具備。去年我們考慮到所有設施都是新啟用的,就沒有一步到位。經過一年的使用感覺效果良好,設施運行正常,學校也採取了比較強有力的措施保障了運行穩定,同時也派了很多知名學者過來授課,青島校區的學生與濟南大致教育質量是一樣甚至更高。”因此今年暑假結束後,所有學生都將到位。

孔令棟說,這幾年青島對高等教育支持比較大,聚集的高校也比較多,這樣就能形成一個合力,在人才方面可以形成一個很好的支撐作用,“希望山大能起帶頭作用。”因為山東大學在這些高校中無論是建校規模還是到青島時間都是佼佼者。

他說鰲山衛是藍色硅谷的核心區,會是青島甚至全國創新中心之一,現在已經聚集了一大批大學和科研院所,雖然目前來看城市化的水平還低一些,但隨著這些機構的進駐會有很好的發展,將來將聚集密集的高端科研元素。青島也特別注重這一點,尤其注重環保等工作,打造對高校科研院所的吸引氛圍,未來會是科技制高點,是創新的核心,並且很有可能將來成為世界級的科技創新中心。

市人大代表孔令棟:山大青島校區二期明年開建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 報道 山大博物館夜景(資料圖片)。

與劍橋聯合打造創新轉化學院

孔令棟介紹,山大從濟南遷到青島6個學院,還會新建1個學院。這6個學院都是應用性比較強的,對經濟社會發展能起到一個很好的創新引領作用;山大新建的這個學院也將為青島“量身打造”,考慮到它的高端性、開放性。

現在從濟南搬來的學院,院長都是從國內外引進的世界一流的專家學者。這6個學院分別為生命學院、計算機學院、信息學院、環境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和法學院,相對來說應用性較強。

他說,山大青島校區注重和國際一流大學、科研所合作,目前已經成型的是海洋學院,教育部已經批准了,明年就將招生,一個是德國學院,跟德國赫姆霍茲協會聯合建立的學院,去年已經在硅谷掛牌,第一個聯合實驗室已經運作,下一步其18個實驗室都將跟山大聯合,共同打造中德聯合融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於一體的機制,也是兩國政府聯合推動的。現在已經有兩個德國科學院院士常駐青島工作。另外,該校還與弗吉尼亞理工學院聯合成立了工學院,主要培養高層次技術人才,明年就開始招生。除此以外該校還要與劍橋大學聯合,成立創新轉化學院,這在劍橋辦學歷史上是第一次,是全中國唯一和劍橋聯合辦學的項目,去年已經簽訂了協議,今年就開始實施,將先從非學歷教育開始,明年納入學歷教育招生。這個學院適應了目前社會發展創新驅動和雙創需求,引進世界最領先的教育和科技資源,來共同在青島打造這樣的一個平臺,未來的前景非常好。

由此可見,山大青島校區的國際化特色非常明顯。他說青島的環境好,國際化程度高,城市宜居,文化品位高,對吸引國際學者有先天優勢。

山大青島校區高標準打造,未來將成為青島發展的一個有力的支撐。“目前來看學校的觀念在轉變,在解決發展的實際問題。”他說,就拿成立創新轉化學院來說,它能把技術、把大學領先的科研成果轉化到生產力當中,成為生產發展的動力。按照劍橋的模式,不僅是本校的科研成果,全世界的科研成果、知名企業都將向這個平臺聚集,它就會成為一個科技轉化的服務器,促進更多的轉化。

[編輯: 張珍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