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民國最後一位浙江高考狀元,曾力排眾議把厲以寧和林毅夫留在北大

大學 林毅夫 張友仁 厲以寧 中國經濟學人 2017-06-09
他是民國最後一位浙江高考狀元,曾力排眾議把厲以寧和林毅夫留在北大

張友仁 資料圖

張友仁,他曾是民國時期浙江省最後一位高考狀元,還曾是北大政治經濟學專業的開山鼻祖,也曾桃李滿天下——厲以寧和林毅夫都是他的學生。他身份頗多,經濟學家、老師、記者、作家,還是一個攝影愛好者,還記得語文課本里的聞一多像嗎?也出自於他之手。

又是一年高考日。提起高考,除了高考作文,還有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高考狀元。今天要講的是,民國時期浙江最後一位高考(當時稱會考)狀元張友仁。

張友仁,不僅是民國時的高考狀元,同時也是中國政治經濟學科的開創者。經濟學界以外的人熟悉他,因為他曾教出了兩位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和厲以寧,也與他們有過許多軼事。厲以寧曾撰文回憶大學時代時提到,張友仁是給他留下重要影響的6位老師之一。

張友仁,祖籍浙江黃岩,1923年出生於浙江上虞。1942年10月高中畢業時,以浙江省會考第一名的成績被教育部保送到西南聯大學習。1946年西南聯大結束,他又到北京大學經濟系繼續學習,繼而留校任教,開始了長達幾十載的北大教書生涯。 2015年6月13日,張友仁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辭世,享年92歲。

在山坳裡參加高考

張友仁出生于軍人家庭,自小就跟隨父親張國華(陸軍少將)遷徒於黃岩、樂清、徐州,後來來到了“六朝古都”南京及河南鄭州。1929年6月1日,正在讀小學的他,親歷了孫中山先生的“總理奉安大典”,目送宋慶齡執紼跟隨中山先生的靈車前往中山陵安葬。

1942年,為躲避日本轟炸,張友仁所在的台州的黃岩縣立中學(現黃岩中學)搬到了山坳裡,在大山深處,受地形庇護,沒有遭到日本空襲。

根據當時國民政府的規定,凡公立及已立案的私立中小學應屆畢業生,均需參加畢業會考。1942年,會考時,浙江省教育廳把考卷送進山坳,組織了當年的會考。

會考結束後,黃岩縣立中學成績斐然:張友仁考了個全省狀元,他的同窗校友、已故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全德緊隨其後,位列全省第二。憑藉優異的成績,張友仁被教育部保送到西南聯大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學習。

不過,幾經波折,張友仁才順利來到昆明,後來轉入經濟系就讀。

他是民國最後一位浙江高考狀元,曾力排眾議把厲以寧和林毅夫留在北大

1945年12月1日,張友仁(右一)在西南聯合大學新校舍前與同學合影。

1947年畢業後,張友仁留在北大任教。他去世後,北大在悼文中評價他是“北大政治經濟學專業的開山鼻祖”,“學養深厚全面,著述等身,為中國政治經濟學科的開創者”。曾經的高考學霸,最終成為了德高望重的學者。(注:1938年4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從長沙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愛攝影的文藝男學霸

其實,張友仁不單是一個“學霸”,也是個熱愛攝影的“文藝男”,還豪情滿志地參加過民主運動。

張友仁的老友章雲龍曾說,張友仁家境較好,在西南聯大讀書的時候就擁有一臺照相機。他喜歡攝影,多年前他開會時,不但管攝影,而且會後將沖洗好的照片一一整理好,分別送出寄出。

他曾經拍過最經典的一張照片,當屬語文教科書中聞一多先生的標準像。照片裡,聞一多圍著當時流行的長圍巾,戴著圓形眼睛,微微皺眉,目光如炬。

他是民國最後一位浙江高考狀元,曾力排眾議把厲以寧和林毅夫留在北大

張友仁曾經回憶上聞一多,“我原來想象聞一多是一個詩人,應該很文雅。後來見到他,一看這哪兒是文雅啊,不像個詩人,倒像頭雄獅!”

那時的聞一多正蓄鬚明志,在得到抗戰勝利消息後,聞一多剃掉鬍鬚,神清氣爽的模樣,被張友仁定格成了經典。

大學裡的張友仁不僅聽經濟系的課,還經常活躍在其它院系的課堂上。

他曾回憶沈從文當時上課的情景,“沈從文上課時,教室裡只有幾把扶手椅,我們男同學全部都給佔了,女同學去了就沒地兒坐了就站在教室後面,沈從文把講桌搬到後面放倒,讓幾個女同學坐在講桌上。”

除此外,歷史學家吳晗的一張照片,也是張友仁的大作。1948年8月15日早晨,張友仁和吳晗在清華大學偶遇,便在清華西院北邊給他留了張影。

張友仁曾回憶,“那時候,吳教授在清華園早晨起來散步,穿著一雙拖鞋,我碰到了他,給他照的。後來好多書中都有這張照片,他那時候穿著一件襯衫,夏天揹著個揹帶,不繫皮帶。”

北京大學校長馬寅初也曾出現在張友仁的作品裡,拍攝的地點是北大北樓(文法學院)門前。這些老照片,現在都成為了珍貴的影像資料。

抗戰勝利後,昆明學生爭民主反內戰風起雲湧。張友仁參加了著名的“一二·一”運動,他參加和組織糾察隊,守衛在聯大的校門的照片至今被收藏在中國人民抗戰紀念館裡。

《12·1運動史》中有一段這樣寫道:“這時,張友仁等七位同學,他們都住在校新校舍北區24號乙宿舍,他們悲憤萬分,下定犧牲決心,從守衛校門等處的第一線換班下來時,在宿舍裡各自寫下絕命書,在宿舍南邊柏樹叢前留影紀念,然後又奔赴鬥爭第一線。”這張照片現陳列在昆明“12·1運動”紀念館中。

“你們不要!我要!”

張友仁愛護學生是出名的,最常被提起的是關於厲以寧和林毅夫的一段故事。

他曾經撰文寫到,1952年北大院系調整的時候,一部分學生要按志願分到中央財經學院去,只有少部分政治條件好的才能留在北大經濟系學政治經濟學專業。分到厲以寧的時候,張友仁和另一個老師陳振漢因為投了同意票,才把他留在了北大。

厲以寧回憶起大學時期,曾經在文中寫道:“幸虧代理系主任陳振漢老師和政治經濟學專業負責人張友仁老師的大力幫忙,我終於被分配到政治經濟學專業學習。這是我未來能在經濟理論和經濟史研究中做出一些成績的關鍵一步,也是使我深深感激陳振漢和張友仁兩位老師的原因。”

不過,1955年,厲以寧大學畢業時分配不出去,校外和校內各單位都不接收。於是張友仁說,“你們真不識貨呀!他是個人材。你們不要!我要!”厲以寧後來也在文章中提到,他仍保存著張友仁指導他寫的畢業論文,“作為大學生時期的珍貴紀念物,它反映了當年張友仁先生對我指導的成果。”

1979年,張友仁收了一個比較特殊的學生——從臺灣來的林正誼。這位林正誼本來是要去中國人民大學的,因為身份特殊,人民大學沒敢收,後來被推薦到北大。

他是民國最後一位浙江高考狀元,曾力排眾議把厲以寧和林毅夫留在北大

林毅夫博士看望張友仁教授

“別人不敢要他,我敢要他!”林正誼後來就成了張友仁的研究生。29年後,這位更名為林毅夫的學生,成為了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