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天津醫院”正式掛牌

大學 臨床醫學 時政 中國新聞網 2017-07-17
“天津大學天津醫院”正式掛牌

天津大學和天津醫院簽署全面合作協議。 趙習鈞 攝

中新網天津7月2日電 (記者 張道正)天津大學和天津醫院2日簽署全面合作協議,天津醫院正式掛牌“天津大學天津醫院”。

當日,天津醫院第二屆創傷、急救院士論壇召開,19位兩院院士出席。會議旨在促進創傷、災難與急診醫學的學術交流,進一步提升急診醫學、創傷救治及災難醫學救援的學科水平。

論壇開幕式上,天津大學和天津醫院進行了合作簽約。雙方將本著提高天津市醫學教育綜合實力和臨床研究國際競爭力、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拓展天津市醫學學科體系、加強醫學工程轉化的初衷,本著“學科交叉、優勢互補、合作雙贏、共同發展”的原則,在科技、教育、人才培養和科技開發等方面建立全面和長期合作關係。

根據協議,雙方將主要在以下六個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動科研平臺和臨床基地共享,合力建設相關領域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在科研上開展全面合作,鼓勵教師、醫生聯合申報各類科研項目,開展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的科研合作;合作建立“天津大學轉化醫學中心”,優先啟動生物醫學工程、生物信息與醫學信息工程、新型醫療儀器、材料及藥物開發、臨床基地建設等領域的合作;在人才培養方面,共同致力於醫學拔尖創新人才、“新工科”醫工複合人才的培養,重點培養高層次臨床醫學、醫學工程及轉化醫學人才;在學術交流方面,聯辦國際期刊、國際會議、國際學術組織等,積極探索醫學領域的產、學、研、用的長效融合機制;此外,將互派學術帶頭人、項目負責人、青年教師/醫生、科研人員到對方單位學術掛職,以客座教授、兼職導師等形式聯合招收、培養研究生。

天津醫院歷史底蘊深厚,其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861年天津英屯軍醫院,後建立馬大夫紀念醫院,為近代中國第一所規模完整的西醫院,在此基礎上誕生了中國政府最早自辦的西醫學堂“北洋醫學堂”。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北京協和醫院被迫停辦,方先之、朱憲彝等原協和醫院醫師來到天津,先後籌辦天和醫院、天津骨科醫院(國內首家骨科醫院),後幾經合併調整。1972年最終定名的“天津醫院”在當時成為亞洲最大的骨科醫院。

現在的天津醫院主要由原天津醫院、天和醫院及天津市幹部療養院合併組成,擁有河西、和平、南開三個院區,形成了以骨科、創傷急救、血管外科、老年醫學、康復醫學等學科為特色,集醫療、教學、科研、康復、預防保健為一體,綜合實力居全國領先水平,學科齊全的大型現代化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和區域醫療中心。

天津大學天津醫院掛牌,開啟了天津大學校院合作,醫工結合的發展新路,也標誌著天津大學的醫學發展進入新徵程,奠定了學校“強工、厚理、振文、興醫”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發展格局。

據悉,天津大學天津醫院掛牌後,原天津醫院附設的天津市骨科研究所、天津市中西醫結合骨科研究所、天津市運動醫學研究所和天津市創傷交通研究所,也將正式納入“天津大學醫工院”分支機構體系共同建設發展,促進綜合科研實力和學科水平的提升。(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