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民無償獻血24萬毫升 創濟寧單日採血量之最

大學 動物 正能量 社會 東方聖城網 2017-06-16
昨日市民無償獻血24萬毫升 創濟寧單日採血量之最

市民宋致瑞在獻血

昨日市民無償獻血24萬毫升 創濟寧單日採血量之最

安飛宇向市民講解獻血知識

昨日市民無償獻血24萬毫升 創濟寧單日採血量之最

參加獻血的三位文明勸導員

東方聖城網訊(記者 蘇茜茜 劉銳)昨日是第十四個世界獻血者日,我市各無償獻血宣傳點共計接受700餘位市民的無償獻血,日採血總量達到24萬毫升,創下我市單日採血量之最。

文明勸導員

一腔熱血為創城增動力

在採血車裡,剛剛獻完血的宋致瑞在面對記者的採訪時略顯拘謹,他是14日在文化廣場採血點第一位無償獻血的市民。“每年獻血者日我都會來獻血,現在已經堅持了三年,我覺得很有意義。”宋致瑞告訴記者,明年獻血者日他還會來。

在無償獻血者中出現了三位戴紅袖箍的人,他們是在文化廣場執勤的文明勸導員。其中,一位叫石遠健的年輕人一邊獻血一邊鼓勵身旁的女同事“不疼,你不要緊張”。“我第一次獻血是當兵復員那年,具體時間記不太清了,這幾年又陸續獻過幾次。”石遠健告訴記者,現在濟寧正在創建文明城市,作為一名普通市民,通過無償獻血奉獻一份愛心,也是為創城出一份力。在採血點稍微休息後,石遠健和同事們又開始了文明勸導工作。

高三畢業生

組成志願者小隊宣傳獻血常識

昨日上午,在文化廣場獻血宣傳點前,記者看到了許多年輕人,這是由十餘名高三畢業生組成的志願者小隊,他們希望通過宣傳無償獻血方面的知識,幫助更多需要血液的病人。

在宣傳點搭建的帳篷內,嘉祥一中高三畢業生安飛宇和兩個夥伴正在負責獻血題目有獎問答活動。“如果被動物咬傷後還可以繼續獻血嗎?以下有兩個答案,答對後可以獲得一份禮品。”每當有市民前來抽取題目安飛宇都會為其解說活動的步驟,並熱情地介紹獻血常識。“高考完了,我的時間比較充足,就報名參加了這個志願者隊伍,主要是想在鍛鍊自己的同時奉獻一份愛心。”安飛宇告訴記者,父母得知他報名參加無償獻血志願者後都很支持,以後進入大學,他還將繼續參加這種活動。

市中心血站

呼籲更多人加入無償獻血隊伍

“血液是拯救生命的特殊稀缺資源,無償獻血是臨床病患用血的唯一來源,只有通過自願無償獻血者定期獻血,才能確保血液的供應。我們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喚起全社會對無償獻血工作的關注,我們也希望以此表達對獻血者的感謝。”市中心血站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世界獻血者日的主題是“你能做什麼”,口號是“獻血,現在獻血,經常獻血”,強調定期獻血十分重要,鼓勵大家立即行動起來。

近年來,我市逐漸形成了街頭市民獻血為主、社會團體捐獻為有力補充、全社會積極參與的良好局面。自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頒佈以來,我市共有近百萬人蔘與無償獻血,特別是近些年,我市不斷湧現出獻血達人,他們的獻血數量達到上萬毫升甚至是幾萬毫升。據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員介紹,2016年濟寧無償獻血採供血量達26噸,先後有近5000人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60人獲得無償獻血志願服務獎,咱濟寧連續5次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

為保障臨床用血及時、安全供應,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員將城區的十幾個獻血點的愛心血液採集回來後,經過檢驗、成分製備、儲存等程序,再將血液供應給全市200多家醫療機構。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市的無償獻血與臨床用血基本保持平衡。但市中心血站的負責人還提到,我市年供血量26噸左右,按全市850萬人口計算,每個人平均用血量在3毫升左右,與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人均8毫升的目標還相距甚遠。為此,市中心血站呼籲更多的市民加入到無償獻血的隊伍中來,獻出一份可貴的血液、挽救一個瀕危的生命。

新聞1+1

我獻的血最終會去哪兒?

“市民獻血時,每一個儲血袋上都會有一個條碼,這個條碼如同人的身份證一樣具有唯一性。”據濟寧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員介紹,從獻血點回到血站,市民獻出的愛心血液將被交接到成分製備科,經過電腦掃描核對無誤後,血袋會放入大型離心機進行血液分層。通過機器全自動分離,每一袋全血被一分為二進行分裝(一袋血漿、一袋紅細胞)。

“通過多次加工、審查和檢驗,合格的血液會被送入合格庫按血型分類儲存,不合格的血液會被移交專門的醫療廢物處置單位銷燬。整個過程中,每個環節都要經過電腦掃描核對。製備好的血液成分會被分門別類地放在適宜的儲存櫃裡,每袋血液的大標籤上面清楚地註明採血日期、保存條件、注意事項和血型等信息。”血源管理科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袋血都可以追溯全過程,甚至用在哪個病人身上都能查到。但目前,血站並不針對個人供血,而是將血液提供給需要用血的醫院,再由醫院供給病人。“不過,出於對獻血者和用血者隱私保密的考慮,我們一直沒有開放公開的平臺讓獻血者跟蹤自己血液的流向和使用情況。”工作人員說。

人物特寫

熱情·保障·習慣

從第一次參加無償獻血到現在,心態上有何變化?本報編輯宋延坤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先是出於熱情,後是為了追求一個保障,到現在則是因為習慣。

2004年11月8日,我國第四個記者節,還在某高校新聞專業就讀的宋延坤想到,如何讓這一天更有意義?他很快就想到無償獻血,和幾位同學商議過後便結伴去了血站,獻出了人生中的第一份血漿。“當時想,如果患者因為我獻出的血得到了及時救治,就看到了生的希望,而對於我來說,這份希望就是我參與無償獻血的熱情。”宋延坤告訴記者。

2011年10月11日,辦公中的宋延坤突然接到血站的電話,工作人員稱,一名男孩因病導致血小板值下降到3,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急需血小板。隨後,單位領導迅速將宋延坤送至血站,當他的血小板輸進孩子體內後,這個命在旦夕的孩子也迅速脫離了危險期。談及此事,宋延坤自嘲地說:“雖然這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可我還是經常‘炫耀’給親朋好友。反覆說這件事,一是為了讓大家能夠認識到獻血的好處,也是為了讓他們產生參與無償獻血的熱情。”

無償獻血不僅是善舉,也可以為自己和家人提供一份保障。宋延坤告訴記者,根據濟寧市現行的相關規定,無償獻血者本人終身免費無限量用血,其直系親屬可以享受等量的免費用血。雖然都不希望自己或者親人有需要輸血的這一天,不過,如果大家都能提前準備好一定量的免費血液,豈不是更好?

從獻血漿到獻血小板,從第1次到第25次,從熱情到追求保障,宋延坤早已習慣了參與無償獻血,也習慣了那份來自內心深處愛心的催促和激勵。

相關推薦

推薦中...